跳至內容

崔益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崔益鉉
持平
前任:興宣大院君
繼任:
崔益鉉
司憲府
國家 大韓帝國
主君哲宗
諺文최익현
羅馬拼音Choe Ik Hyeon
贊謙
勉庵
信仰儒教宋明理學
本貫慶州崔氏
出生(1834-01-14)1834年1月14日
 朝鮮國京畿道抱川市新北面韓語신북면 (포천시)
逝世1907年1月1日(1907歲—01—01)(72歲)
 大日本帝國對馬國嚴原町日語厳原町
親屬
父親崔岱
崔永朝
嫡子崔永學
崔益鉉
諺文최익현
漢字崔益鉉
文觀部式Choe Ik Hyeon
馬-賴式Ch'oe Ik Hyŏn

崔益鉉(韓語:최익현,1834年1月14日—1907年1月1日),贊謙勉庵,是朝鮮近代史上著名的儒學家愛國者乙巳義兵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

生平

早年

崔益鉉是朝鮮王朝後期的儒林領袖,他祖籍慶尚道慶州府純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34年1月14日)出生於朝鮮京畿道抱川郡。是金琦鉉李恆老的門人,自幼受到嚴格的理學教育,受華夷之辨影響很大,這使他後來成為激進的排外論者。

哲宗六年(1855年)參加科舉考試,獲明經科甲科及第,歷任順康園守奉官、新昌縣監、成均館典籍、司憲府持平、司諫院正言、吏曹正郎等職務。高宗五年(1868年),崔益鉉用持斧頭上疏請求中止景福宮工程,並革罷苛捐雜稅,因而觸怒了攝政的高宗生父興宣大院君,被罷黜官職,放逐歸鄉。

仕途

高宗十年(1873年),崔益鉉被重新起用為承政院同副承旨。崔益鉉復官以後立刻上疏請求恢復被大院君裁撤的全國各地的書院。此舉獲得高宗的嘉獎,崔益鉉被擢升為戶曹參判。

此時王妃閔妃正欲取代大院君而上台執政,便注意到了崔益鉉的舉動。高宗和閔妃密召崔益鉉,要他再寫一道奏疏,直接彈劾大院君本人。高宗十年(1873年)十一月三日,崔益鉉上疏彈劾大院君,不久高宗就下令將他流放到濟州島,這實際上是高宗和閔妃為了避免崔益鉉在漢城遭到大院君的迫害,而採取的以處罰之名、行保護之實的做法。在這篇奏疏中,崔益鉉這樣痛斥大院君的失政:

他尤其指責大院君撤廢書院的做法認為裁撤書院是廢棄教育,埋沒人才的愚民政策,影響國家的安危:

崔益鉉他把這些錯誤歸咎於大院君,稱「任事之臣(即大院君)壅蔽聰明,操縱威福,綱目俱弛,而致有今日之痼弊也」。他主張大院君應該和高宗恢復君臣之倫,不應再干預朝政。[1]果然,高宗接受了崔益鉉之上疏,並在當天宣布親政,命令大院君離開漢城,不准干預國政。大院君的十年勢道就此終結,從此開始了由高宗親政、閔妃掌握實權的時代。 崔益鉉作為推翻大院君的關鍵人物,也在不久後獲得赦免,回到漢城。

高宗十三年(1876年)正月,日本強迫朝鮮締結《江華條約》,打開了朝鮮的國門。崔益鉉利用他在儒林中的領袖地位,率領大批儒生在王宮昌德宮門前持上疏,堅決反對與日本談判乃至締約。他指出:

崔益鉉深刻洞悉了所謂「修好條規」的本質以及日本侵略朝鮮的野心,但由高宗閔妃最終還是決定和日本締結條約,並嚴厲彈壓崔益鉉等示威者。崔益鉉被下令流放到黑山島,3年後得以釋放,回到故鄉抱川,專心興辦教育、研究學問。

抗日

高宗三十一年(1894年),日本透過中日甲午戰爭而驅逐清朝勢力、控制朝鮮政權。在日本的主導下,朝鮮開化派斷行「甲午更張」,開始推行近代化的改革。「甲午更張」的改革措施短期和表面上有利於朝鮮社會的進步,但實際上卻是日本推動朝鮮同化於且合併入日本的過渡工具。於是已十多年不問政治的崔益鉉向朝廷上了一道《請討逆復衣制疏》,請求廢除「甲午更張」的一切措施,處斷朴泳孝徐光范等開化派「逆賊」,並問罪於侵略朝鮮的日本。

開國五百三年(1895年)八月,日本發動乙未事變,殺害了朝鮮國母閔妃。十一月,以金弘集為首的親日內閣在日本的指使下發布「斷髮令」,強制朝鮮男子剪去長髮,改留西式平頭。作為儒學者的崔益鉉對日本侵略朝鮮的這一系列暴行十分憤慨,毅然站出來對「斷髮令」進行強烈抨擊和頑強抵抗,最後被內部大臣俞吉浚下令將其逮捕至漢城,投入監獄。崔益鉉被投獄後始終拒絕斷髮,表現出堅強的民族氣節和志士精神。最終,建陽元年(1896年)2月10日,隨著「俄館播遷」事件的發生,親日內閣倒台,「斷髮令」被廢,崔益鉉也得到釋放。

崔益鉉被釋放後,被高宗任命為「宣諭大員」,負責安撫各地義兵。這些義兵都是因「為國母報仇」和發對「斷髮令」而於乙未年冬起義的,其中柳麟錫等義兵領導人和崔益鉉有密切關係。崔益鉉對義兵運動抱同情和支持的態度,後來他自己也成了義兵首領。

隨後崔益鉉被任命為宮內府特進官、議政府贊政、中樞院韓語중추원 (조선)議官、京畿道觀察使等高級官職,但由於崔益鉉堅持儒學,思想保守,看不慣當時社會上的開化風氣,更由於不滿官場的腐敗和傾軋,這些職務不久都被他主動辭退。他還對1897年大韓帝國成立一事持反對態度,他上疏稱高宗如要稱帝,當繼承孝宗遺志,掃清中原,恢復大明,鎮撫四夷,即使做不到這一步,如能真正自主自立,「則迨此皇統久絕之日,自任以繼天立極,或無所不可」,否則只能流於有名無實而已。[3]

光武八年(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日本控制了大韓帝國政府,強迫其訂立《日韓議定書》,協助日本對俄國作戰。崔益鉉獲得高宗的密旨,進與高宗面談,崔益鉉在召對過程中痛斥日本暴行,並提出了一些內政改革的建議。他因此事被日軍駐韓司令長谷川好道下令逮捕。

光武九年(1905年)11月17日,日本強迫大韓帝國政府簽訂《日韓保護協約》(即《乙巳保護條約》),將韓國變為事實上的殖民地。崔益鉉悲憤欲絕,立刻上了一道《請討五賊疏》,要求高宗皇帝向國內外宣布乙巳條約無效,並處斷李完用朴齊純等對日締約的「乙巳五賊」。後來他多次遭到日本的迫害,兩度被監禁,但仍不屈不撓,並決定親自出面領導義兵運動,與各地義兵形成呼應,共拒日本侵略者。 光武十年(1906年)6月4日,73歲高齡的崔益鉉與林秉瓚林樂等80多人一道在全羅南道泰仁郡的武城書院宣布舉義。在崔益鉉起草的聲討日本的檄文中,他這樣寫道:

崔益鉉還發表了分為16條的名為《寄日本政府》的義舉疏略,提出要進兵北上漢城與日本統監伊藤博文談判。之後崔益鉉在淳昌結集450人的義兵隊伍,自任義兵大將。崔益鉉帶領的起義隊伍作戰英勇,多次打敗日軍,直逼全羅道首府全州城,義兵隊伍也發展到近千人。被日本控制的韓國政府先派李道宰詔敕招降,許以高官厚祿,但崔益鉉不為所動,嚴詞拒絕;接著韓國政府派遣大軍前往全州,準備鎮壓崔益鉉的義兵。

崔益鉉在交戰的過程中得知這是政府軍(鎮衛隊),認為不應同胞相殘,便致書鎮衛隊統帥韓鎮昌,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請其退兵以避免自我殘殺。誰料韓鎮昌不但不退兵,反而利用崔益鉉的天真和麻痹襲擊包圍義兵,結果崔益鉉的義兵隊伍猝不及防,陣腳大亂,義兵將領鄭時海陣亡,崔益鉉和林炳瓚等人當場被俘,押往漢城。崔益鉉的義兵隊伍就這樣曇花一現,很快就被鎮壓了。

光武十年(1906年)8月,崔益鉉等人被流放到日本對馬島。12月30日(陰曆十一月五日),崔益鉉在對馬絕食殉國,遺詩一首以明其志:

評價

著作

崔益鉉一生著述頗豐,他的詩歌、散文、書信、奏疏被收錄在《勉庵集》中,全部用漢字寫成。1931年,《勉庵集》被編輯出版,合48卷24冊。

參見

參考資料

  1. ^ 以上上疏內容引自《日省錄》(影印,漢城,民昌文化社,1991)高宗篇十,癸酉年(1873)十一月三日《崔益鉉上疏》
  2. ^ 《朝鮮王朝實錄·高宗實錄》十三年正月二十三日條。高宗對此上疏的批示是:崔益鉉方在台啟未停中,而謂以言事無難,投疏持斧來伏於蹕路之傍,事極駭然,令王府拿囚。
  3. ^ 《勉庵先生文集》卷四《請討逆復衣制疏(乙未六月二十六日)》,景仁文化社1994年版,第290頁。
  4. ^ 《韓國獨立運動史》(一)154頁。
  5. ^ 宋相燾《騎驢隨筆》,103頁。
  6. ^ 黃玹《梅泉野錄》,卷五。
  7. ^ 金日成《與世紀同行》(中文版)第12頁,朝鮮·平壤 外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