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太岳軍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太岳軍區,由太岳縱隊構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129師386旅組建。

抗日戰爭期間

1937年冬季開始創建太岳和晉豫兩塊根據地。以曲(沃)高(平)公路為界,北稱太岳區,南稱晉豫區。

1937年9月在河南焦作成立中共直魯豫邊省工委。主要負責人是:工委書記張萃中,組織部長聶真,宣傳部長王卓如,青婦部長薛迅。1937年11月,經中共北方局代表朱瑞決定,由王卓如接替張萃中擔任省工委書記。中共直魯豫邊省工委轄豫北特委,特委書記聶真(兼),組織部長王新波,宣傳部長程明升。

1937年11月,中共北方局派安子文到沁縣建立中共太岳工委,對外稱「八路軍聯絡處」。當時閻錫山委任的三專署專員薄一波,秘書主任劉季蓀;五專署專員戎伍勝(戎子和),秘書主任楊獻珍;六專署專員張文昂,秘書主任張衡宇。三專署駐沁縣,五專署駐長治,六專署駐臨汾。六專署河東辦事處:日軍打通同蒲路後,1938年3月,六專署在汾西縣暖泉頭村設立河東辦事處,不久遷駐趙城縣苑川村。同年7月又移駐趙城縣石門峪,轄靈石、霍縣、洪洞、趙城、臨汾等縣。主要負責人是:主任裴麗生,政務科長楊振亞,民政科長張明道,建設科長王志舜,武裝科長張志強。1938年10月,根據中共北方局和中共晉冀豫區黨委的決定,中共太岳工委改為太岳特委。主要負責人是:特委書記安子文,副書記王一新,秘書長石平(宋潔涵),組織部長傅貫一,宣傳部長魏曉雲,軍事部長鍾洲,民運部長王旭(王新三)。1939年2月,根據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決定,特委一律改稱地委。中共太岳特委改為太岳地委。主要負責人是:地委書記安子文,副書記王一新,組織部長傅貫一,宣傳部長魏曉雲,民運部長王旭(王新三),秘書長郝可銘。

1937年9月,根據中共山西省工委的決定建立中共河東工委。主要負責人是:工委書記閻子祥,組織部長李紹伯(李友社),宣傳部長李哲人。1938年1月,根據中共北方局的決定,河東工委改為中共河東特委。主要負責人是:特委書記閻子祥,組織部長溫建平,宣傳部長李紹伯(李友社),特委委員關中亭、薛濤

1938年1月,根據中共北方局的決定成立中共曲沃特委。主要負責人是:特委書記李哲人,組織部長李擷伯,宣傳部長武光。

1938年2月底,中共直魯豫邊省工委在陽城縣橫河鎮召開擴大會議,朱瑞代表中共北方局決定撤銷直魯豫邊省工委、曲沃特委、河東特委、豫北特委,成立中共晉豫特委。主要負責人是:特委書記聶真,組織部長薛迅,宣傳部長李哲人,軍事部長敖紀民(高錦明),特委委員賈寄塵(嘉康傑)、溫建平方升普閻子祥唐天際以中共晉冀豫省委代表身份參加特委。中共晉豫地委 :1939年2月,根據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決定,中共晉豫特委改稱晉豫地委。十二月事變後,中共晉豫地委改為中共晉豫區黨委。

十二月事變後,太岳區退回到臨(汾)屯(留)公路以北,岳南和晉豫區的黨組織處於地下狀態。1940年1月,根據中共北方局的決定,以太岳地委為基礎,成立中共太岳區黨委。主要負責人是:區黨委書記安子文,組織部長王一新,宣傳部長顧大川,武裝部長畢占雲,青委書記張剛,青委副書記史懷璧,農委書記鄒桐,婦委副書記楊嘯宇。十二月事變後,六專署河東辦事處移駐沁源。為了統一領導,以六專署河東辦事處與犧盟上黨中心區路西辦事處的幹部為基礎,在沁源孔家坡成立三專署路西辦事處,領導太岳各縣的政權工作,仍以裴麗生為辦事處主任。十二月事變後,晉豫邊抗日根據地遭到蔣閻軍隊的嚴重摧殘,中共晉豫區黨委遷駐太南區平順縣境內。1940年春,晉豫區黨委與太南區黨委合併為晉豫太南區黨委,屬中共北方局領導。主要負責人是:區黨委書記聶真,組織部長王孝慈,宣傳部長張曄(後李哲人)。

1940年,太岳軍區成立,其由386旅兼任該軍區,旅長兼司令員為陳賡,政委王新亭,參謀長周希漢,政治部主任蘇精誠。下轄3個軍分區,由楊之張淇涵王清川分任軍分區司令員。

1941年1月,386旅與決死1縱隊兼太岳軍區。1941年2月,在沁源縣趙寨重建三專署,亦稱太岳專署。屬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聯合辦事處領導。主要負責人是:專員薄一波,副專員裴麗生,秘書長時逸之,副秘書長劉季蓀,民政科長張天乙,財政科長李向甫,教育科長楊振亞,武裝科長張烈,司法科長劉元章,糧食科長侯文泉,建設科長王志舜。1941年5月,太岳專署在岳北設立了三個辦事處。同年9月太岳行署成立,將三個辦事處按照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的統一序列改稱七、八、九專署。

  • 一地委(七專署、一軍分區);管轄沁縣、長子、屯留、襄南、漳西5縣。地委書記任志遠(後高揚文),專員史懷璧,司令員劉紹棠(後蘇魯)。
  • 二地委(八專署、二軍分區):管轄洪洞、趙城、臨汾、安澤、岳陽5縣。地委書記史健,專員楊少橋(後紀錦章),司令員張漢丞(後李明如)。
  • 三地委(九專署、三軍分區):管轄綿上、平遙、介休、靈石、霍縣、漳源6縣。地委書記王旭(王新三),專員楊振亞,司令員王清川。另有沁源為直屬縣。縣委書記劉開基,副書記候振亞,縣長張學純,游擊大隊長朱秀芝。

1941年中條山戰役後,7月初晉豫太南區黨委將所轄太行南端,白晉路以東,平漢路以西地區黨的工作移交中共晉冀豫區黨委。並將中共晉豫太南區黨委改為晉豫區黨委。主要負責人是:區黨委書記兼組織部長聶真,宣傳部長李哲人。同年7月,晉豫區黨委機關遷到太岳區沁源縣閻寨村,旋即組成太岳支隊,以周希漢為司令員,聶真為政委,越過臨屯公路赴岳南開闢工作。在陽城縣橫河鎮成立了晉豫區行政聯合辦事處。主要負責人是:主任郭清文,副主任劉裕民、劉北斗,秘書主任王唐文,行政處長席松濤,財政處長劉孝民,司法處長段松林,教育處長區鑒三。1942年初,太岳支隊又在王新亭和聶真的率領下分兩路重返晉豫區。太岳部隊南下開闢岳南區,設立了四地委(二十三專署、四軍分區)。管轄冀氏、浮山、翼城、沁水、端氏(後改稱士敏縣)、高平等六縣(長子開闢後就劃歸七專署管轄)。地委書記韓柏(焦善民),專員時逸之,司令員馬英(馬佩勛)。其後曾一度將岳南沁河以東之士敏、高平等縣析出,另設五地委(二十四專署、五軍分區)。

1941年8月組成太岳縱隊,司令員為陳賡,政治委員薄一波,副司令員謝富治,參謀長畢占雲,政治部主任王新亭。轄三八六旅、決一旅(決死一縱隊改編)和二一二旅。三八六旅旅長陳賡(兼),政委王新亭,副旅長王近山;決一旅旅李聚奎,政委周仲英;二一二旅旅長孫定國,政委馬英(馬佩勛)。此後,太岳軍區即由太岳縱隊兼任。1941年9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成立。為了打破敵人的封鎖,決定撤銷太岳專署,成立太岳行署。主要負責人是:行署主任牛佩琮,副主任裴麗生,秘書處長周義中,民政處長張天乙,財政處長裴麗生(兼),教育處長崔斗辰,建設處長程穀梁。

1942年6月實行精兵簡政後,根據一二九師的規定,太岳軍區轄兩個旅、四個軍分區、七個團。其中三八六旅轄七七二團、十六團;決一旅轄二十五團、三十八團;五十九團為第一軍分區基幹團,原四十二團縮編為第二軍分區基幹營,五十四團(二一二旅縮編)為第四軍分區基幹團,洪趙支隊為第三軍分區基幹團。1942年7月成立太岳區武委總會籌委會。以張明為主任,張剛為副主任。不久正式成立武委總會,以王新亭為主任(兼)。

1942年冬季,根據北方局的決定太岳、晉豫兩區合併為太岳區。屬新成立的中共太行分局領導。主要負責人是:區黨委書記薄一波,副書記聶真,組織部長薛迅,副部長郭欽安,宣傳部長顧大川,副部長趙守攻,武裝部長王新亭(後曹普),秘書長王利賓。工委書記王連生,青委書記栗西木,婦委副書記干玉梅。政權系統的領導機構稱太岳行署。主要負責人是:行署主任牛佩琮,副主任裴麗生,民政處長周義中,財政處長紀錦章,教育處長崔斗辰,公安處長宋烈。太岳軍區的主要負責人是:司令員陳賡,政委薄一波,參謀長畢占雲,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供給部長余縵雲,衛生部長彭之久。1943年春重新劃分了各地委軍分區的屬縣:

1943年秋,薄一波回延安參加黨的「七大」和整風後,由聶真代理區黨委書記,組織部副部長郭欽安和宣傳部副部長趙守攻分別主持部務。同年10月,太岳區黨委改屬中共北方局領導。1944年4月,王鶴峰由延安歸來,擔任區黨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宣傳部長則由聶真兼任。1943年精兵簡政後,太岳行署的主要負責人是:行署主任牛佩琮,副主任裴麗生,秘書處長邢宇衡,民教處長時逸之,財政處長紀錦章,公安局長宋烈。1945年初成立經濟局,以趙守攻為局長,程穀梁為副局長。

1944年6月至1945年5月,太岳軍區集中兵力,先後發動了兩次豫北戰役,橫掃了王屋、濟源境內的日偽據點,殲滅日偽軍7000餘名,解放了濟源、沁陽、孟縣三座縣城,收復區域萬餘平方公里,解放人口90餘萬,有力地擴大了太岳抗日根據地,為進軍中原打開了通道。

1944年10月,太岳軍區組建了豫西抗日游擊第二支隊,南渡黃河,挺進豫西,參加開闢豫西解放區的鬥爭。支隊長兼政委為劉聚奎。轄十八團和五十九團。

晉豫區

1938年2月底,長治晉城陽城汾陽等地相繼淪陷,朱瑞帶著第十八集團軍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聯絡處和華北軍政幹部學校(「華干」)一百多人由焦作陽城轉移。1938年3月3日在晉豫交界處的陽城縣下寺坪村電請北方局和毛澤東,請求「胡、楊並告洛、毛:(一)、27、28兩日,晉城、陽城相繼失守,我隨陽城縣政府日夜輾轉遷移,故聯絡中斷。……(二)、我決以此為中心開展晉豫邊工作。組織晉豫邊軍政委員會,由我負責,豫北特委、晉城中心縣委書記、縣長李敏之(即柴澤民)及唐天際參加,執行秘密領導。(三)、我決以此為中心開展晉豫邊工作。」毛澤東於3月6日復電:「3日電悉,部署甚妥……。」「晉豫邊甚重要,望有計劃的部署沁水、翼城、曲沃、垣曲、濟源、博愛、晉城地區的游擊戰爭,配合主力在西北兩面之行動。」 1938年3月底,朱瑞代表中共北方局在陽城縣橫河鎮下寺坪村召開聯席擴大會議,決定撤銷直魯豫邊省工委、曲沃特委、河東特委、豫北特委,成立「中共晉豫特委」。聶真任書記,薛迅任組織部長,李哲人任宣傳部長,敖紀民任軍事部長,賈寄塵溫建平閻子祥唐天際等為特委委員。下屬陽城、晉城、沁水、翼城、曲沃、絳縣、夏縣、平陸、芮城虞鄉、垣曲、運城、安邑、聞喜、濟源、沁陽、孟縣等17個縣。以第十八集團軍駐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聯絡處為基礎,以「華干」部分幹部為骨幹,以少數紅軍幹部為核心,組建了八路軍豫晉邊游擊隊司令部,唐天際任司令員,李敏之兼任副司令員,方升普任參謀長(後為副司令員),敖紀民為政治部主任(後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諶志壽為秘書處長。 截至1938年6月,先後建立了夏縣中心縣委、翼城中心縣委、沁陽中心縣委、晉城中心縣委和陽城、垣曲兩個直屬縣委。其中,晉城中心縣委轄晉城、沁水二縣,縣委書記賴若愚。翼城中心縣委轄翼城、曲沃、絳縣三縣,縣委書記吳雲甫。夏縣中心縣委轄夏縣、聞喜、平陸、垣曲、安邑、解縣七縣(永濟、虞鄉、臨晉也建立了關係)。縣委書記溫建平。沁陽中心縣委轄濟源、沁陽、孟縣三個縣委,縣委書記王新波,副書記王毅之。陽城縣為直屬縣委,縣委書記胡曉琴

1939年1月,「中共晉豫特委」改稱「晉豫地委」。十二月事變後,為避免摩擦升級,維護抗日統一戰線大局,根據朱德總司令與衛立煌談判協議,八路軍晉豫邊抗日游擊支隊主動撤出晉豫邊,編入一二九師新編第一旅。晉豫特委也率領地方黨員、幹部數千人轉移到太行山南平順縣境內。1940年1月晉豫地委改為中共晉豫區黨委,聶真任書記。不久,晉豫區黨委和太南區黨委合併為中共太南區黨委(後改為中共晉豫區黨委),遷駐太南區平順縣境內,屬中共晉冀豫區委領導。晉豫邊區黨的工作採取精幹隱蔽、長期埋伏、以待時機的方針,轉入秘密工作時期。合併後的晉豫區黨委積極恢復與所屬各地方組織的聯絡。晉豫太南區黨委,下轄七個地委。其中,一地委所轄各縣為根據地。其餘各地委的黨組織完全轉入地下,地委和縣委的領導成員均以社會職業(如經商、教書等)為掩護,開展黨的工作。

  • 太南地委(一地委)轄平北、平南、壺關、林北、長治(東部)、潞城等縣。地委書記王孝慈,副書記史向生。專員王興讓,司令員石志本
  • 二地委轄林南、安陽、湯陰、汲縣、輝縣等縣。地委書記劉樂山,副書記劉剛(劉祖璋)。
  • 三地委轄修武、博愛、武陟、陵川等縣。地委書記米光華
  • 四地委(濟源地委)轄陽南、沁陽、濟源、孟縣等縣。及沁溫孟工委、王屋工委。書記王毅之,組織委員席松濤,宣傳委員劉峰,下轄濟源、孟縣、沁陽等縣委和溫縣縣工委以及陽南等地黨組織。
  • 五地委(中條地委)轄曲沃、翼城、垣曲、絳縣、聞喜、夏縣、永濟、平陸、芮城等縣。地委書記李哲人(後席荊山)。1941年4月,中條地委撤銷,成立條東、條西地委。條東地委書記楊維屏;條西地委書記柴澤民
  • 六地委轄夏縣、平陸、聞喜、芮城四縣。
  • 七地委轄晉城、高平、沁水、陽北等縣。地委書記王一飛


1941年5月中條山戰役戰敗,豫北、晉南形成真空地帶,八路軍抽調太岳區十七團、十八團和決死一縱隊五十七團組成南進支隊,在司令員王新亭、政委聶真率領下,重新開闢晉豫邊地區。在半年的時間內,開闢了南北50公里、東西150公里,擁有20萬人口的廣大地區,把岳南、岳北和中條山區連接起來,為爾後太岳根據地的擴大奠定了基礎。1942年2月20日,晉豫區黨委機關、南進支隊直屬隊到達陽城橫河鎮。1942年4月初,晉豫區黨委在邵原鎮張窪村成立了豫晉邊區人民抗日聯防區,劉忠任司令員,聶真任政委,下轄十七團、十八團、五十七團及三個軍分區。1942年4月15日,在陽城橫河鎮成立了豫晉邊區人民抗日聯合辦事處(簡稱「豫晉聯辦」),主要負責人是:司令員劉忠,政委聶真。聯防區設三個軍分區,分別由十七團、十八團、五十七團兼任軍分區。

  • 第一軍分區:轄沁陽、濟源、孟縣、晉沁四縣。一地委書記兼一軍分區政委王毅之。地委副書記席國光 專員席松濤 司令員閔學勝 政委金世柏
  • 第二軍分區:轄翼城、垣曲、絳縣、曲沃四縣。地委書記楊蔚屏 專員劉北斗 司令員黎錫福 政委曹普
  • 第三軍分區:轄沁(水)南、陽(城)南、陽(城)北、王屋四縣。地委書記李超 專員劉裕民 司令員陳康 政委高德西
  • 第四地委(即條西地委):轄夏縣、聞喜、平陸、芮城等縣。秘密活動,部隊也不能公開打出八路軍的旗號。地委書記柴澤民

1942年10月,精兵簡政,晉豫區併入太岳區。1943年4月,兩區合併工作完成,太岳區黨委書記薄一波,副書記聶真。晉豫聯防區併入太岳軍區。

國共二次內戰期間

1945年8月20日,晉冀魯豫軍區成立,太岳軍區為該軍區4個二級軍區之一。聶真擔任了太岳區黨委書記。太岳行署的主要負責人是:行署主任牛佩琮,副主任裴麗生,秘書處長衛逢祺,民政處長時逸之,財政處長紀錦章,文教處長崔斗辰,司法處副處長劉來,公安局長宋烈。副局長張德含。1945年10月,根據晉冀魯豫軍區的決定,由太岳軍區的大部分主力部隊組建為野戰部隊四縱隊。主要負責人是:司令員陳賡,政委王鶴峰(後謝富治),副司令員謝富治(後韓鈞),副政委楊奇清,參謀長畢占雲,政治部主任楊奇清,供給部長趙炳潤。四縱隊下轄十旅、十一旅、十三旅。軍區司令員為王新亭,政委王鶴峰,副司令員孫定國,副政委裴孟飛,參謀長鄧仕俊,政治部主任桂紹彬,副參謀長余縵雲,供給部長馮丕成。軍區的直屬部隊為二十四旅[1]。下轄第十八至二十一軍分區:

  • 第十八軍分區(後改稱一軍分區):轄沁源、安澤、屯留、沁縣、平遙、介休、靈石霍縣、趙城、長子共10縣。地委書記劉植岩,副書記劉開基,專員郭述堯,副專員郭思敬(後嚴亦峻),司令員蘇魯(後劉聚奎),政委劉植岩,參謀長張希英。
  • 第十九軍分區(後改稱二軍分區):轄冀氏、洪洞、浮山、絳縣、臨汾、襄曲、翼城、曲沃、沁南共9縣。地委書記劉尚志,副書記吳雲甫,專員史懷璧,司令員張祖諒(後李成芳),副司令員景仙州,政委劉尚志,參謀長王清川。
  • 第二十軍分區(後改稱三軍分區)轄安邑、夏縣、平陸、聞喜、稷山、稷麓、新絳共7縣。地委書記柴澤民(後劉植岩),副書記李志民,專員金長庚,副專員張呼晨(後姜時彥),司令員王墉,副司令員李明如,政委柴澤民,參謀長樊執中,政治部主任王觀潮。轄:
    • 第56團
    • 第57團
    • 第58團 團長北沙 政委肖平
  • 第二十一軍分區(後改稱四軍分區):轄晉城、高平、士敏、垣曲、濟源、王屋、孟縣、陽城共8縣。地委書記薛迅(後衛恆、王毅之),副書記王毅之(後馬紀民),專員郭清文(後劉裕民),司令員郭慶祥,政委薛迅,參謀長權純/常仲連。政治部主任蔣壽鵬
    • 王屋縣獨立營與濟源縣獨立營合編為第四軍分區獨立二團。
  • 獨立旅旅長劉金軒,政委李耀

1945年11月,中央軍委為加強東北軍事力量,實現控制東北,保衛華北、華中的戰略計劃,命令四縱隊之十旅、十三旅以及由地方部隊組建的一個新旅,由陳賡率領待命開赴東北。同時,以十一旅為主組建八縱隊,以謝富治為司令員,王鶴峰為政委,率部在太岳區堅持鬥爭。12月,中央軍委又電示四縱隊仍留在太岳區,不調東北,於是十一旅仍歸入四縱隊。

1946年春太岳區黨委改屬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領導,並在人事方面作了新的調整。主要負責人是:區黨委書記王鶴峰,副書記裴孟飛,組織部長郭欽安,宣傳部長李哲人,社會部長裴孟飛(兼),副部長閻定礎,民運部長顧大川,經濟部長裴麗生,武裝部長曹普,秘書長衛恆。司令員王新亭,政委王鶴峰,副司令員孫定國,參謀長鄧仕俊,副參謀長余縵雲,政治部主任桂紹彬,供給部長馮丕成。軍區下轄五個軍分區和二十四旅。1947年八縱隊成立後,太岳軍區的主要負責人是:司令員劉忠,政委王鶴峰。第八縱隊主要負責人是:司令員兼政委王新亭,副政委周仲英,參謀長張祖諒,政治部主任桂紹彬。下轄二十二旅、二十三旅、二十四旅。

1947年9月中旬,太岳區黨委宣傳部長李哲人到位於黃河南岸的河南省新安縣石井鎮窨頭村召開會議,宣布成立太岳五地委、五專署、五分區,歸太岳區黨委、太岳軍區領導。下轄洛陽孟津偃師新安宜陽洛寧澠池陝縣八個縣。劉道安任太岳五地委書記,邵文杰任宣傳部長兼組織部長,張超任組織科長;賀崇升任太岳區五署專員,張雲生任副專員;郭慶祥任太岳五分區司令員,劉兆先任副司令員,政委劉道安兼,副政委丁榮昌,參謀長張振華,政治部主任李俊生。從太岳調來第50團、第51團、第52團歸屬分區指揮。第50團團長肖勝祿、政委許東山,參謀長張振華。地委先後遷至石井鎮山窩村、宜陽縣趙保鎮三王莊、洛寧澠池等地。1948年,太岳五地委、五專署、五分區政治部駐新安縣正村鄉古村。1948年5月改為豫西一地委、一專屬、一分區。1949年2月改為洛陽地委、專屬、軍分區。1949年冬遷至洛陽。

太岳部隊先後解放了永虞、永樂、臨晉、猗氏、萬泉、榮河、絳南等七縣,又有一些縣經過合併和撤銷。到此時太岳區管轄的縣已達48個,處於極盛時期。全區劃分為五個專區:一專區轄沁源、沁縣、安澤、屯留、長子、平遙、介休、靈石、霍縣、趙城10縣。二專區轄臨汾、洪洞、浮山、絳縣、襄陵、曲沃、翼城、沁水8縣。三專區轄安邑、夏縣、聞喜、平陸、稷山、新絳、永虞、永樂、臨晉、猗氏、萬泉、榮河、絳南、解縣、芮城15縣。四專區轄陽城、晉城、高平、垣曲、濟源、王屋、孟縣7縣。五專區轄新安、洛寧、洛北、宜北、陝縣、孟津、澠池、偃師8縣。

1948年5月中共華北局成立後,太岳區黨委改屬華北局領導,主要負責人為:區黨委書記王鶴峰,副書記顧大川,組織部長郭欽安,宣傳部長衛恆,社會部長程穀梁,副部長閻定礎,秘書長王炯。太岳行署的主要負責人是:行署主任牛佩琮,副主任裴麗生,秘書處長衛逢祺,建設處長張天乙,教育處長崔斗辰,財政處長紀錦章,工商處長馬健,公安局長程穀梁(後閻定礎)。1948年7月,王鶴峰、程穀梁調走,由顧大川擔任區黨委書記,閻定礎擔任社會部長。1948年8月,將趙城、洪洞、臨汾、襄陵、曲沃、聞喜、夏縣、解縣、安邑、平陸、芮城、永虞、永樂、臨晉、猗氏、萬泉、榮河、稷山、絳南等19縣劃歸晉綏邊區,將平遙、介休劃歸新成立的晉中區。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後,太岳行署的主要負責人是:行署主任牛佩琮,秘書處長衛逢祺,民政處長時逸之,教育處長崔斗辰,財政處長紀錦章,工商處長嚴亦峻,公安處長閻定礎,交通處長梁鴻齋。

  • 一地委(一專署)轄沁源、安澤、沁縣、屯留、長子、霍縣、靈石共患難7縣。地委書記劉開基,專員專員郭述堯
  • 二地委(二專署)轄沁水、翼城、浮山、絳縣共4縣。地委書記劉尚志,專員張天乙
  • 三地委(三專署)轄陽城、晉城(一度析出晉城市)、高平、垣曲、濟源、孟縣共6縣。地委書記衛恆(後王毅之),副書記王毅之,專員劉裕民

1948年8月,根據中共華北局和華北軍區的決定,將太岳軍區的正規部隊全部升編為十五縱隊。十五縱隊的主要負責人是;司令員劉忠,政委袁子欽,副司令員方升普,參謀長熊奎,政治部主任高德西。下轄四十三旅、四十四旅、四十五旅。十五縱隊成立後,太岳區已無正規部隊,因此太岳軍區一度取消。並成立太岳警備司令部。主要負責人是:司令員曹普,政委顧大川,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呂堯卿,政治部主任楊玉山。1949年1月1日,太岳警備司令部又改稱太岳軍區。

參考文獻

  1. ^ 第二野战军. [2010-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