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曾輝(?年—?年),字子京[1],江蘇省陽湖縣人,監生,咸豐五年二月,防堵岀力儘先補用[2],咸豐七年三月署四川渠縣典史[3]。咸豐八年因參與剿辦威寧土匪,補缺後以知縣用[4][5]。同治七年(1868年)署、十三年(1874年)復署四川鄰水縣知縣[6]。同治十年署崇慶州知州[7],同治十二年三月任,光緒二年閏五月回任威遠縣知縣[8]。光緒六年告請終養[9]。
註釋
- ^ 『欽加同知銜,特授四川嘉定府威遠縣知縣陽湖子京吳曾輝』。光緒《威遠縣志》
- ^ 「又奉諭旨:樂斌奏查明防堵岀力各員,懇請鼓勵,並開單呈覽一摺。前因粵匪回竄湖北,經裕瑞調募兵練,在川楚交界地方擇要防堵,分設糧臺,所派在事各員辦理無誤,尚屬著有微勞,自應分別加恩,以示鼔勵。候補知府羅升棓,著賞加道衘,並賞戴花翎。前任潼川府知府何咸宜,著准其於川省就近起復後,仍留四川,歸候補班儘先補用。候補知縣毛震夀,著俟補缺後以同知直隸知州即補,先換頂戴。候補同知直隸州知州徐錫金,著俟補缺後以知府用,本班前先用知縣文棨,著歸候補,非儘先補用,並賞加同知銜。試用布政司經厯嵇仰洙,著俟補缺後以應升之缺升用。前署巫山縣事同知銜候補知縣徐賡昌、試用通判伍雲錦,均著俟補缺後以同知直隸州知州升用。調補逹縣知縣白映庚,著賞加知府銜。同知銜南江縣知縣袁祖惠,著以同知儘先補用。署黔江縣知縣峩邊廳經厯戴錫祉,著以應升之缺升用。升補知縣候補直隸州州判謝家蘭,著俟升補知縣後以應升之缺升用。試用未入流倪樹裳,著以未入流儘先補用。儘先補用府經厯鄺魁春,著俟補缺後以應升之缺升用。試用鹽大使陳其申、著以本班儘先補用。遇缺即補。縣丞傅圖象、分缺先用。府經厯徐震翔、均著俟補缺後以知縣升用。試用未入流汪仁溥、著遇缺儘先補用。試用未入流吳曾輝、著儘先補用。俊秀廣慶、著賞給六品頂戴。儘先選用。未入流何端、李逢春、均著以巡檢吏目二項歸部遇缺即選。書吏唐熙、喻光第、陳文耀、馮保安、劉煥章、李文玉、均著以雙月從九品歸部選用。該部知道。單併發」,《清文宗起居注》卷二十四咸豐五年二月
- ^ 『清。吳增輝。典史。江蘇陽湖縣人。由監生報捐未入流。咸豐七年三月署。』。[民國二十一年]《渠縣志》
- ^ 『咸豐八年四月初五日內閣奉上諭,吳振棫奏剿辦威寧土匪疊獲勝仗首逆被殲一摺……在事文武員弁等於此股匪徒實力剿捕不令蔓延。尚屬著有微勞……四川試用縣丞吳曾輝著俟補缺後以知縣用』。《咸豐同治兩朝上諭檔八(咸豐八年)》307
- ^ 「初五日庚戌,內閣奉諭旨:吳振棫奏剿辦威甯土匪,曡獲勝仗,首逆被殲一摺。貴州威甯州匪徒李廣沅聚衆滋事,經吳振棫督飭總兵常山等剿辦。正月初八日,於威甯州得著地方接仗,斃匪二百餘名,生捦宋長潰等。該匪竄至鎮雄之彝良、戈魁、毛坪、雙山等處,兵練曡次兜剿,復斃匪三百餘名,生捦蔣大五等,匪衆囘竄威甯,被兵練於楊柳樹地方將首匪李廣沅殲獘,餘黨悉數解散。在事文武員弁等,於此股匪徒實力剿捕,令蔓延,尚屬著有微勞。署威甯州事仁懷縣知縣葉如松,著開缺以同知留於貴州即補,並賞換花翎。署威甯鎮遊擊富呢雅杭阿,著賞戴花翎。千總鄭宗厚,著以守備儘先即補。外委賽君美,著以千總儘先拔補,均著賞戴藍翎。四川試用縣丞吳曾輝,著俟補缺後以知縣用。洪州司吏目趙鈁,著開缺留於貴州,以府經厯縣丞即補。俊秀王煜、吳文炳,著以從九品未入流,不論雙單月即選。四川候補未入流汪鎣,著免補本班,以府經厯縣丞仍歸原省即補試用。未入流吳溶,著儘先即補。雙月縣丞陳壽庚,著以縣丞分發省分即補。監生何嘉猷著以從九品不論雙單月即選。汪鎣、吳溶、陳壽庚、何嘉猷均著賞給六品頂翎。其餘出力員弁等,著吳振棫查明請奨,仍著督飭該地方文武,將逃散零匪搜剿淨盡,毋留餘孽。」,《清文宗起居注》卷四十一咸豐八年四月
- ^ 『吳增輝。江蘇陽湖監生。同治七年署、十三年復署』。〔光緒卅三年〕《鄰水縣續修誌》
- ^ 「十年。吳曾輝。陽湖監生」。光緒《增修崇慶州志》卷六
- ^ 『吳曾輝。字子京。江蘇陽湖監生,十二年三月任。十三年十一月調署鄰水。……。光緒……二年閏五月去本任吳公子京回現任。』。光緒《威遠縣志》卷一職官志
- ^ 『又威遠縣知縣吳曾輝告請終養遺缺查有署成都縣事大邑縣知縣王喆才具安祥堪以調署』。光緒六年九月十五日《申報》第2683號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