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曾燦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曾燦奎
大清四川省鄰水縣知縣
籍貫貴州省貴築縣
字號字聚五、號星垣
出身
  • 嘉慶十八年(1813年)癸酉科舉人
著作
  • 《道光乙未增修鄰水縣志》

曾燦奎(?年—?年),字聚五、號星垣貴州省貴築縣人。

生平

嘉慶十八年(1813年)癸酉科舉人,道光十四年(1834年)任四川省順慶府鄰水縣知縣[1][2]。歷任屏山縣榮昌縣開縣知縣、懋功廳同知[3][4]彭水縣知縣[5]。道光二十二年五月以步履艱難,精神恍忽,休致[6]

註釋

  1. ^ 「潾山。鄰水縣。中缺。繁難。知縣加一級。曾燦奎。貴州貴築人。癸酉。十三年七月補」。[京都本立堂刊本]《大清縉紳全書》道光十七年冬
  2. ^ 《道光乙未增修鄰水縣志》
  3. ^ 『曾燦奎。字聚五。又字星垣。其先江西人。父某徙貴築。遂家焉。燦奎。嘉慶十八年舉人。道光六年挑選知縣。分發四川攝屏山縣事。初至胥吏頗輕易之。已而舉措悉當。皆嘆服。旋以憂去。十年夏服闋赴四川。敘永、灌縣、漢州、什邡多巨獄積年不決。總督委燦奎治之。不數日悉皆了結。總督服其敏決。什邡事與成都知府意不合。燦奎曰:某不能殺人以媚人。如必屈法。某惟有拂衣去官耳。會謁見總督。知府將中傷之。總督不從。事遂解。尋攝榮昌知縣。縣多積案。罹訟者終歲不得歸。燦奎昧爽決事。日旰猶不息。二月結積案千餘。縣人無繫逮候審者。每鞫獄不叱詈。細察兩造情。不數語輒發其伏。兩造莫不怗服。值歲旱禱雨輒應。縣舊試士於公廨。試者千餘人。廨狹又苦塗潦且咸肩荷几棹尤勞頓。燦奎捐廉建考棚。士人便之。勤於課士。諸生多師事之。秩滿去。士民泣送者四十餘里。十年攝開縣知縣。道出榮昌。榮昌有大獄。總督使燦奎勘之。士民聞其來。競持葛以餽。燦奎受二端。餘悉還之曰:聊以志吾民相愛耳。蒞開縣時。值歲歉。囤戶居奇。斗米且千錢。境內騷然。燦奎發私財付里長煮粥振之。嚴禁轉輸出境。諭囤戶勿遏糶。又招商轉他縣粟。兼發常平穀以糶之。或請減價濟窮民。燦奎曰:倉榖無多而囤戶封積者少。苟減價則囤穀不出。而商榖亦不至。倉榖僅支一二日耳。後無以濟。是欲利民而實病民也。今照低米之常價以倡其糶。小民日市斗升。恃有倉榖。亦不受囤戶抑勒矣。不數日米價頓平。有梃殺他府人者。賄老丐冒為已子。以忤逆見斃。聞請驗瘞而自為證。燦奎異其神色。鞫之得實。置之法。縣人皆驚以為神。附郭有小江流。急而狹。大雨山水暴注。壞南門附江堤。燦奎度地勢築堅堤捍之。以糶羨餘為公費。不足捐廉補之。民賴以安。補隣水知縣。攝懋功同知。以疾歸里。卒於家。燦奎性豪爽。重然諾。急人之急。而自奉甚約。書法似黃庭堅。人得其片紙皆珍藏之。』。[咸豐刻本]《貴陽府志》卷八十一
  4. ^ 〈曾星垣傳〉。陳堃。『公諱燦奎。字聚五。號星垣。宗聖六十六世孫。乾隆間。公父自江右遊黔。遂家焉。生子三。公其中子也。少聰頴。事親以孝聞。弱冠有聲。庠序初。頤園中丞董觀橋廉訪。下車觀風。拔前茅。嘉慶癸酉領鄉薦。甲戍會試。卷出俞東川房。以額溢遺。湖南灃州牧耳其名。延校試卷。有以重賂嘗試者。公忿揰之去。當事延校貴山課卷。閲劉王振文。許為利器。以女妻之。玉振舉壬辰孝廉。公丙戌大挑一等分發四川。時太夫人春秋高。公急祿養。捧檄而喜。川督戴羨門尚書一見即引重。使權屏山令。甫下車。案牘旁午。蠧胥黠吏以初任故。或玩之。公舉措悉當。恩威並濟。衆咸讋服。甫一月政通人和。百廢俱舉。慨然曰:孰謂川民難治哉。旋奉諱去。道光十年夏服闋。赴蜀。琦侯督川。夙以屏山治行多公。見即喜曰:「昔為名士。今作循吏矣」。各郡縣重案並部控巨獄。皆檄公獨審。逐日勘結。未有淹留。中有敘永、灌縣、漢州、什邡各案轇轕多年。文卷山積。公明察窽要。逐件勾剔。十餘年未了之獄以一二日了之。疏剖判原委手摺呈大府。制軍覽之擊節。會審什邡案與成都守某意旨不合。大齟齬。公抗聲曰:某肝瞻男子。殺人媚人事。義弗肯為。初不以一官為輕重。如必曲法取容悅。有拂衣去耳。會謁見大府。某獨留後。思中傷公。大府深以公所辦為然。事得解。嘗充考試提調官。資陽某生。故貧士。能文。以學師言將斥去。公夜叩使院。力為辯白。使者為郭蘭石廷尉。公座師也。夙重公。旋開復。權知榮昌縣事。縣多積案。罹訟者終歲不得歸耕。公昧爽坐廳事。旰猶弗息。不數月歷結績案千餘。新案到亦即審結。從無有逮繫候審者。鞫獄時平心靜氣。洞察兩造情形。每於不經意中摘出罅隙。莫不俯首帖服。擁觀者千餘人。歡聲動地。初受事。值歲旱。禱雨輒應。邑舊試士于公廨。試者千餘人。廨狹。又苦塗潦。且咸肩荷機棹。尤勞頓。公捐廉創修考棚。士人便之。月課書院。優獎賞。為諸生點定塗乙若經師。士民具額以獻。曰「清風惠政」曰「澤潤生民」曰「大雅扶輪」曰「虛堂懸鏡」。榱棟為滿。製萬民徹鼓吹送署。去之日。自縣治迄郊外四十餘里。涕泗攀轅者相屬。到省。鄂潤泉宮保總制全川。綜核吏治。甚重公。復委辦發審局。勤慎明察如初。十三年開縣知縣缺。公發審報滿尚需數月。宮保以公屢結巨獄。特以委公。又以榮昌要案。令順道往勘。榮昌民聞公來。歡迎夾道。惟知公廉。以葛布為儀。公為受一二端。曰以誌吾民之愛耳。勘訖抵開縣。時歲歉收。囤戶居奇。斗米且千錢。城野騷然。公甫入境。即傾行篋所有付里長。煮粥賑濟。嚴禁轉輸出境。諭囤戶勿遏糶。又轉粟他處以濟。請發常平倉餘穀變價。一面出糶。不俟批回。米價頓平。民心乃定。初發倉時。任事者以減價請。公令酌照低米常價。既訖事。衆請其說。公曰:吾豈不知減價以利民。顧倉榖無多。而囤戶封積者少。苟低價則囤榖必不出。我倉穀足支一二日耳。後無以濟。是欲利民而實病民也。今照低米之常價以倡其糶。小民日市升斗。恃有倉穀。亦不受其勒。此朱晦翁救浙東荒。昂穀值以餌四方米商之意。吾倣行之。非自有卓識也。開故多訟。日坐堂皇。一如治榮昌時。剖析如流。兩造悅服。嘗有梃斃外郡人者。賄買老丐夫婦冒為己子。以忤逆見斃聞。請驗瘞而正身反作於證。公異其神色。鞫之得實有神明之稱。縣附郭有小江流駛。地狹。每上水下注。勢澎湃。壞南門附河堤。公相度地勢。堅築為永久計。即以糶榖羨餘為工費。不足則捐廉補之。民得安居。公天性豪爽。重然諾。急人之急。而自奉儉約。退食履綦若儒生。書法倣山谷老人。人以牋縑乞書。無不應者。錦城士大夫家多藏之。工吟詠。喜繪蘭竹。遇愜意輒識小詩於右。爐香茗盌。悠然自得。望之神仙中人。補隣水知縣。攝理懋功同知。以疾歸里。卒於家』。[咸豐刻本]《貴陽府志》卷八十一
  5. ^ 《彭水縣志》
  6. ^ 「諭旨寶興奏請將知府知縣分别撤任休致一摺,四川敘州府知府承惠性近虛浮,不能整躬率屬,著即撤任送部引見,隣水縣知縣曾燦奎,步履艱難,精神恍忽,即著休致,該部知道」,《清宣宗起居注》卷六十七/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癸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