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加叻大道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 {{Translated page}} 標籤。 |
加叻大道 | |
---|---|
吉隆坡-加叻大道 | |
道路資訊 | |
管理方 | ANIH有限公司 (前稱MTD Prime私人有限公司) |
道路總長 | 60.0公里(37.3英里) |
啟用時間 | 1974年 |
歷史 | 1979年完工 |
主要連接道路 | |
西端 | 雪蘭莪鵝嘜北區 |
吉隆坡第二中環公路 雲頂森芭-雲頂高原快速公路(英語:Genting Sempah–Genting Highlands Highway) 聯邦68號公路(英語:Malaysia Federal Route 68) 成功山丘路 吉隆坡—加叻—文冬銜接快速公路(英語:Jalan Sambung Kuala Lumpur/Karak–Bentong) 吉隆坡-哥打峇魯快速公路(英語:Malaysia Federal Route 8) 吉隆坡-關丹公路(英語:Malaysia Federal Route 2) 東海岸大道 | |
東端 | 彭亨加叻(英語:Karak, Pahang) |
地點 | |
主要 目的地 | 鵝嘜、雲頂高原、武吉丁宜、文冬、加叻(英語:Karak, Pahang) |
公路系統 | |
吉隆坡-加叻大道(馬來語:Lebuhraya Kuala Lumpur–Karak;亦稱加叻大道、加叻高速公路或亡靈公路)[1]是橫跨馬來西亞半島中部的一條收費高速公路,從首都吉隆坡向東延伸至彭亨州文冬縣加叻鎮,全長60公里(37英里)。該大道穿過雲頂森芭雙向隧道,是從南馬或巴生谷一帶前往雲頂高原度假勝地必經的高速公路。
加叻大道原為兩個車道的收費高速公路,於1997年擴建成完整的高速大道。該大道是亞洲公路網AH141路線的一部分,時速限制為每小時90公里(每小時56英里)。
路線概要
加叻大道始於雪蘭莪鵝嘜北區交通樞紐,與吉隆坡第二中環公路(聯邦28號公路)連接。該大道以吉隆坡市中心為零公里計算,經過聯邦2號公路(吉隆坡第一中環公路)、彭亨路(雲頂吉冷-彭亨快速公路)、鵝嘜路(聯邦68號公路)、甘榜班達達南路(Jalan Kampung Bandar Dalam)和大使路-淡江大道(E33)。加叻大道的實際起點計算為19公里,由此經過蒂迪旺沙山脈和雲頂森芭雙向隧道,再到位於彭亨州邊界的雲頂森芭。
文冬和加叻之間的這段路線,是由吉隆坡至關丹,或由關丹至吉隆坡的必經之路。除了使用加叻大道,旅客也可利用加叻大道的免費替代路線鵝嘜路,但該路止於文冬縣吉打里。在加叻交通樞紐,加叻大道設有分支通往加叻,連接聯邦2號公路,而大道本身繼續往前延伸,和東海岸大道(第一階段)交匯。
此路可以說是臭名昭著的塞車大道、公路停車場。根據谷歌地圖,由北馬的黑木山或亞羅士打前往關丹的話,先去到雪蘭莪,再由此路東進彭亨,用時更短於由霹靂途徑吉蘭丹至登嘉樓,再南下彭亨。再者此路可達全馬最大、老少咸宜的遊樂城雲頂高原,更兼往返東西海岸的道路稀缺性,大卡車、摩托車、各種轎車都得由此路往返東西海岸,而不像其他大道有大卡車的上路限制,此路可以說是超負荷運轉,高車流量大大增加了車禍事故的機率,每逢假日期間都聞加叻大道堵塞,而且車道不多,一輛卡車拋錨便占去一條車道,往往造成十數公里的堵塞。
事故
- 1990年吉隆坡—加叻大道交通事故,於1990年2月28日發生的一起高速公路連環相撞事故,大約有17人在這起事故中喪生。
- 1995年雲頂高原土崩事件,發生於1995年6月30日距離加叻大道前往雲頂高原路口約200公尺處的一場土崩事故,造成21人死亡及23人受傷。
參考文獻
- ^ ERIA Study Team. Current Status of ASEAN Transport Sector (PDF). ASEAN Strategic Transport Plan 2011-2015 (Jakarta: ASEAN Secretariat and ERIA): 3–1 – 3–95. [16 Nov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7-14).
外部連結
州際公路 | ||
---|---|---|
大吉隆坡 巴生谷 雪蘭莪 |
| |
大檳城和檳城 | ||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 柔佛州 | ||
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