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華東師範大學

座標31°13′43″N 121°24′08″E / 31.22848°N 121.40211°E / 31.22848; 121.4021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華東師範大學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華東師範大學校徽
華東師範大學校徽
華東師範大學校徽
校訓求實創造 為人師表
創辦時間1951年「華東師範大學」創校
1972年更名「上海師範大學」
1980年恢復原名[1]
校慶日10月16日
學校標識碼4131010269
學校類型中央部屬高校研究型大學
預算512,339.87萬元(2019年)[2]
校長錢旭紅院士
教師人數3,990人(其中專任教師2,317人)(2019年1月)[3]
學生人數36,02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362人,博士研究生3,080人,碩士研究生17,304人,留學生(學歷生)1,280人)(2019年1月)[3]
校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
中山北路校區普陀區中山北路3663號 (郵編:200062)
31°13′43″N 121°24′08″E / 31.22848°N 121.40211°E / 31.22848; 121.40211
閔行校區閔行區東川路500號 (郵編:200241)
校區市區、新區
總面積207公頃[3]
代表色
吉祥物[4]
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金磚國家大學聯盟
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
亞太高校書院聯盟
亞洲博雅大學聯盟
網站ecnu.edu.cn中文
ecnu.edu.cn英語
ecnu.edu.cn法語
位置
地圖

華東師範大學(英語: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縮寫ECNU),簡稱華師大華東師大,是一所位於中國上海市的公立研究型大學,1951年由大夏大學光華大學合併而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創辦的第一所師範大學。在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主要院系併入。1972年更名為上海師範大學,1980年恢復原校名。

華東師範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頂尖高校之一,是「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中國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上海市共同建設。截至2019年7月,學校擁有閔行中山北路兩個校區,並正在上海崇明區籌建崇明校區,設有4個學部,30個全日制學院,4個書院,8個實體研究院,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管理型書院,3家直屬附屬醫院,另有國家設在學校的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3][5]

校史

前身

聖約翰大學舊址,曾是華東師範大學分部所在地
1946年大夏大學西遷紀念碑立碑照

華東師範大學的辦學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創建於1879年的上海聖約翰大學[6][7]聖約翰大學由美國聖公會主教施約瑟創辦,初名聖約翰書院,設西學、國學和神學三門,1892年起正式開設大學課程。1905年,聖約翰書院正式升格為大學,並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註冊,設文學院、理學院、醫學院、神學院四所大學學院以及一所附屬預科學校,成為獲得美國政府認可的在華教會學校。1881年學校的英語老師卜舫濟開始完全用英語授課,使聖約翰大學成為中國首座全英語授課的學校,聖約翰大學同時是最早向中國提供了心理學新聞學和商貿學教育和研究生學位的高等學府,中國最早的專業足球籃球隊、近代中國第一個校友會組織也均在此誕生。[8]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以聖約翰大學國文部主任孟憲承教授為首的數百名師生宣布脫離聖約翰,另立光華大學以表達對愛國運動的支持。光華大學以「培養高尚人格,激發國家觀念」為宗旨,提倡「讀書運動與愛國運動並進」。從聖約翰大學辭職的19位中國教師作為光華初期的教學骨幹,另有許多博學人士紛紛前來光華任教。首任校長是張壽鏞,文學院長是張東蓀,中國文學系系主任是錢基博,政治學系系主任是羅隆基,教育系系主任是廖世承,社會學系系主任是潘光旦胡適徐志摩厲麟似、吳梅、盧前、蔣維喬、黃任之、江問漁呂思勉王造時彭文應周有光錢鍾書等人都曾在光華大學任教,是當時中國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雲集的一所私立大學。[9]

光華大學成立的前一年,福建廈門大學當局處事不當,導致罷課學潮,後校當局又庇護毆傷學生的肇事者,並無故開除多位學生及教授。1924年6月,三百多師生離校北遷上海,在原國民政府交通部長王伯群與前廈門大學教授歐元懷、王毓祥、傅式說等人的幫助下成立了私立大夏大學,校園以「建築宏偉,環境優美」著稱,是當時中國高校中第一所全面推行導師制的大學。[10][11]教員包括郭沫若田漢、朱經農、馬君武邵力子厲麟似徐志摩等著名學者,時有「東方哥倫比亞大學」之稱號。

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高等學校紛紛內遷。其中,光華大學將部分院系內遷入四川,成立了「私立光華大學成都分部」。大夏大學則與復旦大學組成聯合大學,以復旦為主體的聯大第一部吳南軒負責,大夏大學的吳澤霖任教務長,遷往廬山;以大夏大學為主體的聯大第二部歐元懷負責,復旦的章益為教務長,遷往貴陽;兩校學生則按自願原則,自擇一校就讀。教育部部長王世杰在1937年9月批准了聯合大學方案,學校於10月25日在江西廬山牯嶺正式開學上課,成為中國抗戰時期的第一所聯合大學,早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2]聯大分開後,大夏大學先後在貴陽講武堂赤水文昌宮辦學,直至1946年遷回上海。

1949年解放軍控制上海全境,大夏大學部分師生南下香港,在香港復校,定名光夏書院[13]聖約翰大學為代表的教會大學和以大夏大學光華大學為代表的私立院校陸續被共產黨接管和改造,成為華東師範大學的建校基礎。

建校初期和院系調整(1951-1966年)

1951年10月16日華東師範大學成立暨開學典禮

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創建新的高等教育體制的背景下,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決定將私立大夏大學光華大學合併,創立一所獨立的綜合性師範大學。[14]時任大夏大學校長歐元懷首先表示擁護,並在宣布改制的大會上代表校董事會和學生發言,擁護政府決定,一切遵照辦理。

1951年7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華東師範大學的消息在《解放日報》上發表,決定先設立中文、外文、教育、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音樂、體育等11個系。7月24日,華東師範大學籌備委員會成立,陳琳瑚曹未風凌彥劉俠任廖世承歐元懷劉佛年朱世和黃健靄9人為常務委員。

學校原定於1951年10月1日舉行成立暨開學典禮,後推遲2周。10月16日,以大夏大學原址為校址,以大夏大學光華大學為基礎,加上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滬江大學東亞體育專科學校等學校的相關科系合併成立的華東師範大學舉行成立暨開學典禮。由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部長孟憲承兼任校長,調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孫陶林任第一副校長,原光華大學校長廖世承擔任第二副校長,原大夏大學校長歐元懷任副總務長,書法家舒同題寫了新校校名。次年4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發出正副校長任命通知。

1952年,中國高等教育體系仿照蘇聯社會主義模式進行院系調整。根據教育部的指示,華東教育部以華東師大為扶持重點,對華東地區的高校進行了全面的院系調整。9月,聖約翰大學的理學院、教育系、中文系,浙江大學地理系,滬江大學教育、社會系,上海大同大學文學院、教育系、物理系和震旦大學教育系陸續併入,並從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校調入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教師多人。同時將數學、物理、化學三系設在原聖約翰大學舊址,稱華東師大分部。原聖約翰大學理學院院長陳聯磐任華東師大校務委員會委員、化學系副主任,原聖約翰大學數學系主任魏宗舒任華東師大校務委員會委員、數學系和數理統計系教授,原滬江大學化學系主任唐寧康任華東師大化學系主任,同濟大學理學院代理院長、數學系主任程其襄任華東師大數學分析教研室主任。成立之初的華東師範大學,以聖約翰大學的師生人數為最多。[15]

在院系調整中,華東師範大學參與了華東化工學院的籌建工作,並調出部分師資支援其他高校。如體育系調出,參與組建華東體育學院(現上海體育學院);音樂系併入北京藝術師範學院(今中國音樂學院),部分教授調往上海音樂學院;化學系多位教授先後調往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浙江農學院(今屬浙江大學農業生命環境學部)。院系調整後,由華東十餘所高等學校有關系科合併組成的華東師大,匯聚了華東地區最著名的一批專家學者,成為一所文理科綜合性大學,從此躋身全國一流名校之列。1959年3月,華東師範大學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指定為首批16所國家重點大學之一,並開始培養研究生。

文化大革命和上海師範大學時期(1966-1980年)

中山北路校區毛澤東塑像

華東師範大學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陷入一片混亂,1966年到1969年連續4年沒有招生,直到1970年才開始小規模招生。

1966年8月,批鬥「牛鬼蛇神」之風席捲華東師大。8月4日下午,華東師大學生給批鬥對象戴高帽子,鳴鑼游斗。這一天全校共揪斗194人,占全校教職工11%,3人自殺而死,2人自殺獲救。[16]9月15日,華東師範大學紅衛兵在天安門廣場受到了毛澤東的接見。1967年5月31日,華東師大「紅衛兵新師大師」決定,在校園內塑造毛澤東的巨型塑像,並把這一工程稱作「九·一五工程」。1967年9月15日,毛澤東塑像落成。1968年1月15日,張春橋來到華東師大,在「九·一五」廣場發表了即興演講,使華東師大成了上海批判「右傾翻案風」的重點單位。

1972年2月21日,華東師大地理系地質教研室和地貌教研室全體人員34人和全部設備調往同濟大學建立海洋地質地貌專業;5月,上海師範學院、上海半工半讀師範學院、上海教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五校合併,學校改名為上海師範大學,使用華東師範大學現校址。1978年10月,上海師範大學儀表電子分校成立,之後更名為華東師範大學儀表電子分校(今上海大學)。[17]

1978年,劉佛年任上海師範大學校長,上海師範學院、上海教育學院和上海體育學院從上海師範大學分離,相繼復校。1978年2月17日,國務院轉發教育部《關於恢復和辦好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報告》,確定華東師大為文革後第一批全國重點高等學校。1980年8月15日,經教育部批准恢復華東師範大學校名,「上海師範大學」印章作廢,啟用「華東師範大學」印章。

文革時期,華東師大的科研工作遭到嚴重摧殘,但依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1970年,華東師大「671」科研組在國際上首先從海水中提取到30克,得到了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高度評價;1971年,華東師大光學組建立了在國內居領先水平的管道氣體傳輸模擬實驗室。華東師範大學外語系(今外語學院)在70年代曾被外界譽為「大使培訓班」,為中國的外交戰線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18]

1980年後的華東師範大學

閔行校區圖書館

20世紀80年代,華東師範大學進入了新的發展期,並利用傳統支柱學科基礎好的優勢,建立起了一批新的專業和研究機構。1986年成立了研究生院,逐漸從一所傳統意義上的師範大學發展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重鎮華東師大中文系,時有「中國批評家搖籃」的稱號。1980年10月,中國教育部召開全國高等學校黨委書記會議,根據鄧小平的指示,決定在華東師範大學試行黨政分開,是當時全國唯一的試點高校。[19]

1989年八九學運爆發。4月,華東師範大學校內就出現了第一張號召遊行的大字報[20]5月2日晚,以華東師大為首的部分高校學生進行遊行,並以「上海市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名義向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提出有關要求。3日,上海市委報告稱:華東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當天三校均已有三分之二的人罷課。9月8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吳邦國視察華東師大,與師生就學運事件和思想政治工作等進行座談。

1996年,華東師範大學被列入「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大學行列。1997年5月20日,國家教委和上海市政府簽署關於重點共建華東師範大學的協議。2002年,啟動閔行校區規劃建設,2006年學校主體搬遷到閔行校區。2006年9月,教育部上海市決定重點共建華東師大,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11年3月,由華東師範大學和美國紐約大學合作創建的上海紐約大學在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奠基,這也是第一所中美合作成立的國際化大學。[21]

2020年6月28日,華東師範大學成立社會主義歷史與文獻研究院。這是中國高校首個跨學科的社會主義歷史研究院。[22]

傳統與文化

校訓

華東師範大學的校訓是「求實創造,為人師表」。1990年,華東師範大學即將建校滿40周年之際,時任校長袁運開提出將「求實創新,為人師表」定為校訓。副校長張瑞琨則認為「創造」比「創新」更能體現大學的務實精神。「求實創造」是大學服務社會的顯著品格,體現了恪盡職守,忠於事業的「敬業」精神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為人師表」出自《北齊書·王昕傳》:「楊愔重其德業,以為人之師表」,教育人們以德為先,崇德向善。[23]

校徽

1987年版校徽

華東師範大學最初的校徽為方圓型,1987年3月2日校長辦公會議後決定採用,當時是為了迎接加拿大總督讓娜·索韋(1987年3月25日)對華東師大的訪問而製作的。[24]校徽頂端的「蓓蕾」代表著人才的產生與成長;其下的「S」型代表著成材的道路。校徽寓意著華東師範大學作為人才成長道路的基石,精心呵護著人才茁壯成長。

華東師範大學現行校徽以「華」、「東」兩字及校樹水杉作為基礎造型元素。「華」代表華東師大前身——大夏大學光華大學,取「華夏」之意;「東」則有中國東部、世界東方之意;同時融入「水杉」形象,寓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色調採用深紅色。新校徽於2011年華東師大60周年校慶前啟用。[25]

校歌

《華東師範大學校歌》由華東師大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曉玉作詞;作曲是中國國家一級作曲家、曾任交響音樂《智取威虎山》 創作組組長的奚其明。校慶活動時亦同時演奏《大夏大學校歌》和《光華大學校歌》。

校慶

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

華東師範大學每年10月16日舉行校慶活動[26],大夏大學建校日(6月1日)和光華大學建校日(6月3日)為學校的紀念日。2011年華東師範大學60年校慶之際,同時慶祝了大夏大學建校87周年、光華大學建校86周年。

校樹、校花、吉祥物

中山北路校區遠景

華東師大的校樹是水杉。水杉形態挺拔,易育成才,符合大學的品質,是校內的分布最多的樹種。校花是荷花,在中山北路校區麗娃河等水系裡多有種植。「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取和平、合作、團結、聯合之意,荷花亦象徵著純潔高貴,符合大學人文氣質。華東師範大學的吉祥物為「師大」,其創意取自校名中「師」字諧音,以及作為「百獸之王」其蘊含的特徵元素。

歷任校長

1951年,時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部長孟憲承兼任華東師大第一任校長,1952年起專任校長直至1966年。劉佛年文化大革命後的首位校長,1984年被國務院總理趙紫陽任命為華東師範大學名譽校長。

任數 校長 在任時間 備註
第一任 孟憲承 1952年1月-1966年 教育家,時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部長。
第二任 劉佛年 1978年8月-1984年6月 教育家,哲學家。1984年任華東師範大學名譽校長。
第三任 袁運開 1984年7月-1992年12月 教育家,科學史家。曾任華東師大副校長,是當時中國大陸高校第一位民選的副校長。[27]
第四任 張瑞琨 1992年12月-1997年1月 教育家,物理學家。
第五任 王建磐 1997年1月-2005年12月 數學家,是中國培養的首批18位博士之一。
第六任 俞立中 2006年1月-2012年7月 後轉任上海紐約大學首任校長,法國榮譽軍團勳章獲得者。
第七任 陳群 2012年7月-2018年1月 物理學家,後轉任上海市副市長、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28]
第八任 錢旭紅 2018年1月- 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校長[29]

學校現狀

院系設置

中山北路校區正門

華東師範大學成立之初,以培養「百萬人民教師」為宗旨,設教育、中文、外文、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音樂、體育等11個系。1953年受教育部委託開辦了多個專業的研究生班。1965年還招收了來自越南的留學生210多名,開始了留學生教育工作。

在院系調整和學科發展後,華東師大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逐漸向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轉型。目前設有4個學部:地球科學學部教育學部經濟與管理學部信息學部;29個全日制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政治學系)、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院社會發展學院外語學院國際漢語文化學院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傳播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軟體工程學院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地理科學學院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海洋科學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統計學院亞歐商學院;4個書院:孟憲承書院經管書院大夏書院光華書院;8個實體研究院: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河口海岸科學研究院城市發展研究院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轉化科學與技術聯合研究院崇明生態研究院腦科學與教育創新研究院;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管理型學院:開放教育學院/上海教師發展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另有設在學校的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3][30]

研究機構

1952年,華東師範大學就成立了研究部,推進學校科學研究。目前華東師大建立了多所研究機構,其中包括河口海岸學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8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還在浙江省寧波市設立了浙江天童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並與美國康奈爾大學紐約大學、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等世界一流大學合作成立了聯合研究機構。2001年,華東師大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成立,是中國第一個以冷戰史為研究主題的學術機構,沈志華出任中心主任[31]

附屬醫院

2019年5月,華東師範大學與長寧區政府簽約,共建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婦幼保健院(原上海市長寧區婦幼保健院)、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原上海市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32][33]。2020年5月,依託安徽省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建立的華東師範大學附屬蕪湖醫院揭牌,成為華東師大直屬的第一家三級甲等醫院[34]

國際合作

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的上海紐約大學

2001年10月,法國巴黎高師里昂高師加香高師三所大學的校長代表法國高師集團訪問華東師範大學,參加華東師大50周年校慶。2002年7月,華東師大與法國高師正式簽訂了合作辦學的協議,正式開啟了中外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新模式。2004年,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院開始聯合培養博士。2007年,法國里昂高等商學院在華東師大校園內成立亞洲校區。2009年8月1日,華東師範大學與美國康奈爾大學聯合建立的「比較人文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上海紐約大學的建設結合了兩所世界級大學、兩個世界級大都市的力量,合作過程中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
——紐約大學校長約翰·塞克斯頓(John Sexton)[35]

2012年10月15日,華東師大與美國紐約大學建設的國內首所中美合作國際化大學——上海紐約大學在上海陸家嘴揭牌成立,華東師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任校長,康奈爾大學原校長、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創始院長傑弗里·雷蒙任常務副校長,耶魯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汪小京任教務長。牛津大學校長安德魯·漢密爾頓(Andrew Hamilton)對此評價「具有歷史意義」,並說這是中美兩所最具改革創新意識高校之間的聯合。[36]

2012年10月24日,華東師範大學與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語)共同成立中歐文化研究中心,致力歐洲視野下的中國研究和中國視野下的歐洲研究。11月6日,華東師範大學與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合作成立的「跨文化教育與交流研究中心」成立。該中心也是德國洪堡大學與其他國外高校第一次共同合作成立的研究中心。2012年11月9日,華東師範大學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共建的「ECNU-UBC現代中國與世界聯合研究中心」揭牌。[37]

在推進國際化的進程中,華東師範大學特別設立了國際教育園區,使得本校學生可以在不同教育文化背景下,參與國際學生群體共同學習,選擇課程。同時,學校也創造多種機會把本科生送到國外學習和交流。學校還在美國義大利等國家協辦了8所孔子學院。2008年,國家漢辦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在華東師大成立。

排名聲譽

大學排名
華東師範大學
全球排名
ARWU世界排名[38]401–500名(2020)
QS世界排名[39]501–510名(2021)
泰晤士世界排名[40]351–400名(2021)
USNWR英語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Colleges Ranking全球排名[41]414名(2021)

華東師範大學是中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並稱「滬上四大名校」,這四所大學也是上海的4所入選985工程的大學。[42][43][44][45]

校園環境

華東師範大學擁有中山北路校區和閔行校區,中山北路校區歷史最為悠久,系原大夏大學舊址。

中山北路校區

華東師範大學思群堂
華東師範大學思群堂
位置上海市普陀區
建成時間1946年
評定時間2015年
參考編碼PT-J-003-V

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北路校區,位於上海市普陀區中山北路3663號,臨近長風公園。校園內有上海著名的麗娃河(西班牙語:Rio Rita),麗娃河遂成為華東師範大學的代名詞,學生常以「麗娃學子」自稱。

華東師範大學校園系原大夏大學舊址。現存大夏大學時期的主要建築有:主教學樓群賢堂,大禮堂思群堂,原生物實驗樓和化學實驗樓等。大夏大學舊址為普陀區文物保護單位,華東師範大學早期建築(包括老幹部活動中心、辦公樓、地理館和毛澤東像等)為普陀區文物保護點。2015年,華東師範大學辦公樓和思群堂被列入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名單。

閔行校區

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於2004年正式啟用,位於閔行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距離中山北路校區30公里。東側為吳涇鎮,東南端有東海學院嵌入,西起蓮花南路(蓮花南路以西為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東至虹梅南路,北臨劍川路,南靠東川路,占地總面積為1821.42畝。校區被櫻桃河貫穿,上糧七庫專用線將校區分成南、北兩塊,學生公寓及相應配套的生活設施布置在北塊的生活區內,辦公、教學、科研、體育活動場地等功能均布置在南塊的校區內。此外,在虹梅南路以東,有占地249.99畝的研究生和教師公寓。閔行校區每間寢室均配有空調,華東師大也因此成為中國大陸所有大學中首家為學生大範圍裝配空調的高校。[46]

師大八景

麗娃河茅盾長篇小說《子夜》的背景地之一

「師大八景」位於中山北路校區,2003年由全校師生投票選出。[47]

  • 夏雨飛煙
  • 古木清暉
  • 書海掇英
  • 河塘挹翠
  • 石徑花光
  • 三館迎綠
  • 水榭觀虹
  • 園丁小築

知名校友

根據《華東師範大學章程》第六十三條,華東師範大學校友是指在曾在華東師範大學(含歷史上組成或併入的有關學校)學習或工作過的學生和教職工,以及被學校授予各種榮譽學位和榮譽職銜的中外各界人士。

華東師範大學校友會正式成立於2013年,是教育部業務主管、民政部登記註冊的全國性非營利法人社團。校友會成立大會於2013年9月20日舉行,大夏大學光華大學聖約翰大學校友代表出席了成立大會。2015年10月,聖約翰大學北京校友會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友會。

政界

在中國政界中的知名畢業生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韓正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中共雲南省委書記陳豪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殷一璀等。

學術界

華東師範大學校友中包括兩院院士喬登江陳吉余何鳴元何積豐麻生明張經劉伯里汪品先宋大祥薛永祺席南華唐崇惕匡定波等。培養了一大批知名大學的校長,如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陸善鎮華東理工大學原校長王行愚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馬欽榮陝西師範大學校長游旭群[48]等。

劉翔

商界

金融界中著名的華東師範大學校友有交通銀行行長彭純光明乳業總裁王佳芬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香港亞洲電視主要投資者王征,奧創集團總裁湯亮等。

文藝體育界

華東師範大學體育界的校友有首位獲得奧運會田徑男子短跑冠軍的亞洲人劉翔。華東師範大學文藝界的校友中有中國中央電視台主持人董卿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邱震海等。

流行文化中的華東師大

上海的高校里一直有「吃在同濟、玩在復旦、住在交大、愛在華師大」的說法。2004年秋季,上海時尚周報《外灘畫報》將華東師大的麗娃河,與外灘、浦東濱江、康平路餘慶路復興公園、911路、上海博物館等一起,並列為上海戀愛的十大地標。而原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張濟順對此理解為:「男女之愛是小愛,華東師大之愛是教育之愛、社會之愛、祖國之愛,是大愛。」[49]

虛構校友

在電視連續劇《情深深雨濛濛》中,林心如飾演的陸如萍是上海聖約翰大學中文系的學生。在現實中,約大中文系後併入華東師範大學。[50]在被中國網友稱作「2016年第一首神曲」的《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哪裡了》的歌詞裡則提到了「你帶著姑娘去了閔行」和「華師大的姑娘」。

影視作品取景地

在華東師範大學取景的作品包括:朱孝天梁詠琪主演的電影《情牽一線》(2003年);周迅黃曉明主演的電影《撒嬌女人最好命》(2014年);胡歌主演的電視劇《大好時光》(2015年);林俊傑主演的音樂影片《表達愛》(2009年);中國中央電視台公益廣告《愛是我們一生的課程》等。

參考文獻

  1.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3-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4). 
  2. ^ 2019年度支出预算表. xxgk.ecnu.edu.cn. [2019-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0). 
  3. ^ 3.0 3.1 3.2 3.3 3.4 华东师范大学. www.ecnu.edu.cn. [2017-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4). 
  4. ^ 华东师大吉祥物. [2012-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9). 
  5. ^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Shmeea.edu.cn.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07). 
  6. ^ 上海档案信息网. Archives.sh.cn. 2014-06-05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1). 
  7.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创刊序. News.ecnu.edu.cn.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6). 
  8. ^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 圣约翰大学. [2013-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08). 
  9. ^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 光华大学简介. [2012-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22). 
  10. ^ 上海档案信息网. Archives.sh.cn. 2014-11-21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1). 
  11. ^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 大夏大学简介. [2012-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3). 
  12. ^ 复旦新闻文化网 复旦大夏是全国最早的联大. News.fudan.edu.cn. 2005-03-16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3). 
  13. ^ 华东师范大学校报 大夏大学的香港血脉. Ecnuxb.cuepa.cn.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4. ^ 华东师范大学校史(1951-2001) (PDF). [2014-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07). 
  15. ^ 1464. 人民网 中国大学:50年代院系调整决定今日基本格局. Edu.people.com.cn. 2012-12-27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6. ^ 上海市地方志. Shtong.gov.cn.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7.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Shtong.gov.cn.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7). 
  18. ^ 王沪宁:青年学者到高层智囊. [2012-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7). 
  19. ^ 澎湃新闻. Thepaper.cn. 2014-07-18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7) (中文). 
  20. ^ 上海“八九民运”纪实. 64memo.com.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1). 
  21. ^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 校史沿革. [2005-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7). 
  22. ^ 华东师大成立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 [2023-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3). 
  23. ^ 新民晚报 校训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Xmwb.xinmin.cn.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2). 
  24. ^ 華東師範大學校友會[失效連結]
  25. ^ 华师大使用新校徽. News.163.com. 2011-04-26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9). 
  26. ^ 1507. 华东师范大学庆祝建校60周年--人民网教育频道--人民网. edu.people.com.cn. [2017-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7). 
  27. ^ 《科学》主编 袁运开.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年7月29日 [2017年4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1日). 
  28. ^ 学校领导. [2012-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1). 
  29. ^ 103622. 钱旭红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组织人事-人民网. renshi.people.com.cn. [2018-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1). 
  30. ^ 院系设置. Ecnu.edu.cn.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6). 
  31. ^ 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简介. [2022-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2). 
  32. ^ 重磅!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正式成为华师大附属医院. wenhui.whb.cn. [2019-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8). 
  33. ^ 华师大两家附属医院挂牌-新闻频道-和讯网. news.hexun.com. [2019-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1). 
  34. ^ 安徽芜湖市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揭牌_中国政库_澎湃新闻-The Paper. www.thepaper.cn.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6). 
  35. ^ 上海纽约大学确定首任校长 明年起招收首届本科生. 新華網. [2012-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0) (中文(中國大陸)). 
  36. ^ 吸纳目标一致学生——专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 [2012-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8). 
  37. ^ 跨越大洋的学术桥梁:“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2012-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07). 
  38. ^ 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39.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Top global universities.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5. 
  40.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41.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42. ^ 复旦大学新闻网 四大名校校长连续四天畅谈高校教育. News.fudan.edu.cn. 2007-06-11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3). 
  43. ^ 赤水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2013-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5). 
  44. ^ 大公网 上海地区大学. [2013-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45. ^ 同济大学EMBA. Tongjiemba.com.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46. ^ 人民网 大学学生宿舍装空调惹争议 说法不一. Edu.people.com.cn.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1). 
  47. ^ 校园环境. [2012-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07). 
  48. ^ 程光旭、游旭群分别任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www.moe.edu.cn. [2018-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8). 
  49. ^ 追寻一所师范大学的精神史. Paper.jyb.cn. 2009-10-11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4). 
  50. ^ 圣约翰大学第十一届世界校友联谊会在沪举行. News.ecnu.edu.cn.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5).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