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劉良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良佐(?—1667年),明輔,北直隸人。明朝末年至南明時期的軍事人物。

生平

崇禎六年吳橋兵變,明軍遊擊劉良佐獻轟城策,後破登州水城[1]。崇禎十四年,朱大典率總兵劉良佐擊敗饑民起義軍領袖袁時中等數萬群眾[2],在明軍軍中,人稱花馬劉。崇禎十五年,同鳳陽總兵黃得功大敗張獻忠於鮑家嶺,追至潛山[3]

南明時,與黃得功劉澤清高傑同列為四鎮。因擁立弘光帝有功,劉良佐進封為廣昌伯

順治二年,豫親王多鐸率軍下江南劉良佐以兵十萬投降清朝。同年的閏六月下旬,劉良佐部兵數萬包圍江陰縣城,屢攻不利,劉良佐親作《勸民歌》,希望江陰投降,守將閻應元不從。同年八月廿一,清軍集中紅衣大炮轟擊城,江陰失守。江陰典史陳明遇巷戰中戰死,守將閻應元自盡。

清兵渡江南下,弘光帝朱由崧逃走,清兵分兵襲取太平黃得功率軍在荻港和清兵大戰。此時原明降將劉良佐在岸上大呼招降,得功怒叱「汝乃降乎!」突然一箭射中其咽喉偏左,拔出猝逝[4]

後以功隸漢軍鑲黃旗,官至直隸提督

李自成戰將一說

劉良佐與高傑本來是李自成麾下的戰將[5]崇禎十一年十月,中曹變蛟伏兵而投降明軍[來源請求],但這與明史相矛盾。明史記載劉良佐在崇禎六年已為朱大典部下[1]

出生地一說

有說中國山西大同左衛人,但應是北直隸(即清代直隸省)人[6]

注釋

  1. ^ 1.0 1.1 《明史·卷二百七十六·朱大典傳》:六年二月中旬,有德先遁,載子女財帛出海。仲明以水城委副將王秉忠,已亦以單舸遁,官軍遂入大城。攻水城,未下。遊擊劉良佐獻轟城策,匿人永福寺中,穴城置火藥,發之,城崩,官軍入。
  2. ^ 《明史·卷二百七十六·朱大典傳》:十三年,河南賊大入湖廣。大典遣將救援,屢有功,進左侍郎。明年六月命大典總督江北及河南、湖廣軍務,仍鎮鳳陽,專辦流賊,而以可法代督漕運。賊帥袁時中眾數萬,橫潁、亳間。大典率總兵劉良佐等擊破之,敘賚有差。
  3. ^ 《明史·卷二百六十八·黃得功傳》:十四年以總兵與王憲分護鳳陽、泗州陵,得功駐定遠。張獻忠攻桐城,挾營將廖應登至城下誘降。得功與劉良佐合兵擊之於鮑家嶺,賊敗遁,追至潛山,擒斬賊將闖世王馬武、三鷂子王興國。
  4. ^ 《明史·卷二百六十八·黃得功傳》:「忽飛矢至,中其喉偏左。黃得功知不可為,擲刀拾所拔箭剌吭死。」
  5. ^ 《明季北略·崇禎七年甲戌》:八月二十四日,賊先鋒高傑降於賀人龍。初,傑與李自成同夥,有驍勇名,稱「翻山鷂」。自成掠得邢氏,以貌美嬖之。將出掠,留輜重家口於老營,令劉良佐守外營,傑護內營,有急互相救應,留重兵守之。自成既出,邢氏使婢遺傑嘉旨及白綾帨,遂與之通。傑懼事泄,挈邢氏及家丁五十人,降於賀人龍。人龍率以襲賊,卻之。良佐聞,因有歸朝意。
  6. ^ 《清史列傳·卷七十九·貳臣傳乙》:劉良佐,直隸人,明總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