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列表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專題 |
本條目列出與佛教相關的部分術語和條目,以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列表
漢語拼音: |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
注音符號: | ㄅ ㄆ ㄇ ㄈ ㄉ ㄊ ㄋ ㄌ ㄍ ㄎ ㄏ ㄐ ㄑ ㄒ ㄓ ㄔ ㄕ ㄖ ㄗ ㄘ ㄙ 一 ㄨ ㄩ ㄚ ㄛ ㄜ ㄝ ㄞ ㄟ ㄠ ㄡ ㄢ ㄣ ㄤ ㄥ ㄦ |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 三寶
- 三法印、三相
- 三毒
- 三十七道品
- 三苦
- 三界
- 三無漏學
- 三藏
- 三藏法師
- 三轉法輪
- 色 (佛教)
- 色界
- 僧官
- 僧伽
- 僧階
- 上座部
- 上座部佛教
- 聲聞
- 舍利
- 尸羅
- 世間法、世間
- 十大弟子
- 十八羅漢
- 十八界
- 十二處
- 十二因緣
- 十六羅漢
- 釋迦牟尼
- 首楞嚴經
- 思惑
- 四大部洲
- 四聖諦
- 四生
- 四加行
- 四念處
- 四向四果
- 四眾
T
W
- 唯識
- 我 (佛教)
- 我見
- 我所
- 我執
- 卐字(萬字)
- 亡人落道
- 無常 (佛教)
- 無記
- 無明
- 無色界
- 無始無明
- 無為法
- 無我
- 無餘涅槃
- 無住處涅槃
- 五道
- 五方佛
- 五蓋
- 五根
- 五戒
- 五色 (佛教)
- 五識
- 五十二位
- 五時八教
- 五位百法
- 五陰
- 五濁
X
Y
Z
部分釋義
蓋
翻譯為漢語「蓋」的佛學術語有兩種[3]:
一種是梵語nīvarana或āvarana,義爲覆障,意味著把清靜的心覆蓋起來,也就煩惱的意思。
第二種是梵語chattra,巴利語chatta,義爲傘,可譯為傘蓋;作為莊嚴佛具時,也叫幡蓋、天蓋。
頭燃
所謂的「煩惱」,一向被比喻為燒盡身心的火焰。這種強烈的煩惱之火,迫在眉睫,如同燃燒在頭上,也就是所謂「頭燃」。理解到輪迴眾生皆有如此煩惱,理所當然的會想撲滅頭上的火,再無一刻閒暇用來遊玩,應該入於佛道,撲滅煩惱焰,這叫「如救頭燃」。
變相
「變相」,也被譯成「變」、「神變」、「經變」、「變相圖」等,密教則稱為「曼陀羅」,原本是佛陀、聖人變化姿容,渡化眾生之意,轉而指用繪畫、雕刻等藝術方式記錄佛教故事、經文,描繪地獄及淨土的畫面。
法臘
法臘,也稱戒臘、夏臘。指自從受具足戒(即比丘戒)已過去的年歲數目;或比丘每年參加結夏安居,共參加的年歲數目。是佛教僧團身份、僧階高低的參考標準之一。[4][5]
僧人出家後先當沙彌,到了二十歲以上,可受具足戒,受戒後稱為比丘(女性爲比丘尼)。比丘每年三月必須參加僧團結夏安居,足不出戶,不傷蟲蟻,行布薩(誦戒)、懺悔。
螺髮
佛教傳說佛陀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好,頭頂有「肉髻」爲其中之一。
所謂肉髻,即佛陀頭上的肉如同無數的小海螺一樣突起,如同髮髻一般,也稱螺髮、螺髻。釋迦牟尼佛在成佛前,放棄太子身份,離開王宮,到山野中出家修行,當即用小刀剃掉頭髮,只留下兩個關節長的短髮。他成佛後,頭上長出肉髻,遮蔽於短髮之下。
四大、五大、六大
所謂的「大」,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元素」。
佛教繼承古印度諸宗教的說法,認為萬事萬物由地、水、火、風四種性質的元素構成,這成為「四大」、「四大種」。後來部派佛教時期,在四大之上添加「限定虛空」,稱為「五大」、「五輪」,但不能稱「五大種」。密宗佛教在五大之上再加上識,稱為「六大」。
密宗認為,大日如來,以及眾生身心和世界萬物,都由六大構成,故彼此無差別,是圓融一體的。
相關
註釋
- ^ 「伽」爲「ga-」音節的音譯字時,通讀qié
- ^ 祗讀zhī,但自古就常混淆爲祇qí
- ^ 《佛光大辭典》【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佛光大辭典》【法臘】:又作法臈、法歲、夏臘、法夏、戒臘、僧臘、坐臘、坐夏法臘。指僧侶受具足戒後夏安居之年數。叢林中,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舉行夏安居,並以夏安居之最末一日為一年之終,即受歲日;自十六日起則為新歲,故比丘、比丘尼受戒後,於每年夏安居結束時,即增一法歲。依法臘之多寡,立上臈、中臈、下臈之別,以定長幼順序。最上位者,稱為一臘、極臘或臘滿。禪林中,記載申請出家得度之僧籍簿,稱作戒臘簿;依戒臘指示眾僧席次之木牌,稱作戒臘牌,此戒臘次第,稱為臘次。〔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四、禪林象器箋簿券門、釋氏要覽卷下、歷代三寶紀卷十一〕 p3431
- ^ 《佛學大辭典》【法臘】:(術語)臘者歲末祭神之名。即以為歲末之稱。比丘受戒後,每年夏行三月安居,其安居竟,即為比丘之歲末,謂之法臘。又名夏臘,戒臘。比丘為出俗者,故不以俗年算之,必數此夏臘。以法臘之多少定比丘之坐次,謂之臘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