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塵沙惑,佛教術語,指無始無明的所知障煩惱。
概說
- 因為無始無明裡面的上煩惱極廣極多,因此說它是過恆河沙數上煩惱,也因此而又簡稱作塵沙惑。因為這種上煩惱的無明極微細、極多廣,極難斷盡。
- 五十二階位的所有菩薩,在成佛前,對法界實相─如來藏真如心體是不能究竟具足了知。這是由於實相心第八阿賴耶識心體雖清淨恆常不變易,但所含藏的的無明極細、極多,其數無量,故名過恆河沙數煩惱,故名塵沙惑。在三乘菩提中的佛菩提道修行過程當中,菩薩需經三大阿增祇劫的次第修行,才能究竟滅除所知障中所斷的惑即是塵沙惑,也就是修證一切種智上面所應該斷除的過恆河沙數微細無明煩惱。
- 無明眾生、聲聞學人、已解脫無學阿羅漢、辟支佛,對法界實相─如來藏真如心體是不知不證,所以縱能盡斷見思惑的一切煩惱障,仍有塵沙惑。[1]
- 起無始無名諸上煩惱是相對於一念無明煩惱來說,在所需修斷的時間長短而言、煩惱的廣狹而言、斷除之難易而言,一念無明煩惱當屬於「下煩惱」,而無始無明的煩惱為「上煩惱」,其中如有心上煩惱、果上煩惱、定上煩惱、得上煩惱、止上煩惱、觀上煩惱、慧上煩惱、……無量無數上煩惱,皆因對於佛地有惑而有,故又名為塵沙惑。
- 等到成佛時,一切種智的智慧,也就是對於真心如來藏所含藏的一切種子都具足圓滿的了知,沒有絲毫的無明,就是你已經斷盡了所知障的最微細無明隨眠,這時方可說「塵沙惑」已斷盡。如尚有還有一絲一毫的所知障隨眠,定非成佛;換言之,地上菩薩的階位只得道種智,非證得一切種智。成佛時最後一分極微細所知障的隨眠斷盡,大圓鏡智與成所作智現前,方稱之為一切種智。[2]
參考條目
參考文獻
- ^ 《宗鏡錄》卷76:「此二乘人,未得如來一心三點涅槃,於無學位雖見修惑盡,所有無知,皆是無明之餘習,亦名無明住地,亦名所知之障,亦名塵沙無知。」 (CBETA, T48, no. 2016, p. 838, c20-23)
- ^ 《六妙法門》卷1 :「菩薩大士,破塵沙無明障盡故。」(CBETA, T46, no. 1917, p. 551, a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