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區D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區D
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D
範圍U+2B740..U+2B81F
(224個碼位)
平面表意文字補充平面SIP
文字漢字
已分配222個碼位
未分配2個保留碼位
統一碼版本歷史
6.0222 (+222)
註釋[1][2]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區D(英語: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D)是一個Unicode區段,在於2010年發布Unicode 6.0中被引入。

擴充D區收入222個漢字,編碼範圍為 U+2B740-U+2B81F。

擴充D區原定收入擴充C區未收錄的16,000多個漢字。但在2007年5月,台灣復原了原來提交的6,545個漢字,原因是使用這些漢字作姓名的人或已去世或已移居外地[3]。此後又由於受到各種阻礙,各提交方協定先提交少數急需收錄的漢字。最終擴充D區收入222個漢字,原定收入的其他漢字則安排到擴充E區

擴充D區漢字主要來自:

  • 中國大陸:公安部身分證系統人名和地名用字。
    • G_CH:《辭海》1字
    • G_IDC:公安部身分證用字3字
    • G_IDCX:公安部身分證用字29字
    • G_XC:《現代漢語詞典》4字
    • G_ZH:《中華字海》39字
  • 台灣:教育部閩客方言用字
    • TB:CNS 11643-2007 第11平面24字(閩客方言用字)
  • 日本:
    • JH:Hanyo-Denshi Program (汎用電子情報交換環境整備プログラム)108字(日本經濟產業省提出的人名和地名用字)
  • UTC:Unicode technical report #45
    • UTC:19字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區D
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D
[1][2]
統一碼碼表 (PDF)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U+2B74x 𫝀 𫝁 𫝂 𫝃 𫝄 𫝅 𫝆 𫝇 𫝈 𫝉 𫝊 𫝋 𫝌 𫝍 𫝎 𫝏
U+2B75x 𫝐 𫝑 𫝒 𫝓 𫝔 𫝕 𫝖 𫝗 𫝘 𫝙 𫝚 𫝛 𫝜 𫝝 𫝞 𫝟
U+2B76x 𫝠 𫝡 𫝢 𫝣 𫝤 𫝥 𫝦 𫝧 𫝨 𫝩 𫝪 𫝫 𫝬 𫝭 𫝮 𫝯
U+2B77x 𫝰 𫝱 𫝲 𫝳 𫝴 𫝵 𫝶 𫝷 𫝸 𫝹 𫝺 𫝻 𫝼 𫝽 𫝾 𫝿
U+2B78x 𫞀 𫞁 𫞂 𫞃 𫞄 𫞅 𫞆 𫞇 𫞈 𫞉 𫞊 𫞋 𫞌 𫞍 𫞎 𫞏
U+2B79x 𫞐 𫞑 𫞒 𫞓 𫞔 𫞕 𫞖 𫞗 𫞘 𫞙 𫞚 𫞛 𫞜 𫞝 𫞞 𫞟
U+2B7Ax 𫞠 𫞡 𫞢 𫞣 𫞤 𫞥 𫞦 𫞧 𫞨 𫞩 𫞪 𫞫 𫞬 𫞭 𫞮 𫞯
U+2B7Bx 𫞰 𫞱 𫞲 𫞳 𫞴 𫞵 𫞶 𫞷 𫞸 𫞹 𫞺 𫞻 𫞼 𫞽 𫞾 𫞿
U+2B7Cx 𫟀 𫟁 𫟂 𫟃 𫟄 𫟅 𫟆 𫟇 𫟈 𫟉 𫟊 𫟋 𫟌 𫟍 𫟎 𫟏
U+2B7Dx 𫟐 𫟑 𫟒 𫟓 𫟔 𫟕 𫟖 𫟗 𫟘 𫟙 𫟚 𫟛 𫟜 𫟝 𫟞 𫟟
U+2B7Ex 𫟠 𫟡 𫟢 𫟣 𫟤 𫟥 𫟦 𫟧 𫟨 𫟩 𫟪 𫟫 𫟬 𫟭 𫟮 𫟯
U+2B7Fx 𫟰 𫟱 𫟲 𫟳 𫟴 𫟵 𫟶 𫟷 𫟸 𫟹 𫟺 𫟻 𫟼 𫟽 𫟾 𫟿
U+2B80x 𫠀 𫠁 𫠂 𫠃 𫠄 𫠅 𫠆 𫠇 𫠈 𫠉 𫠊 𫠋 𫠌 𫠍 𫠎 𫠏
U+2B81x 𫠐 𫠑 𫠒 𫠓 𫠔 𫠕 𫠖 𫠗 𫠘 𫠙 𫠚 𫠛 𫠜 𫠝
注釋
1.^ 依據統一碼 14.0
2.^ 灰色區域爲未編配碼位

參見

參考文獻

引用

  1. ^ Unicode character database. The Unicode Standard. [2016-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5). 
  2. ^ Enumerated Versions of The Unicode Standard. The Unicode Standard. [2016-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9). 
  3. ^ IRG N 1306: Request to Withdraw 6545 T-Source from CJK D candidate (PDF).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7-21).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