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础条目 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乙级未知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欧洲历史专题 (获评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欧洲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欧洲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晚年

就先从目前的最后一段看起吧。

As a result of the Treaty of Pereyaslav the geopolitical map of the region had changed — a new player, Russia, entered the scene, and the Cossacks' former allies, the Tatars, went to the Polish side. That intensified the conflict, as the Tatars were now unrestrained in their warfare against Khmelnytsky. Tatar raids depopulated whole areas of Ukraine. Cossacks, aided by the Tsar's army, took revenge on Polish possessions in Belarus, and in the spring of 1654, the Cossacks drove the Polish from much of the country. To complicate the situation even further, another power joined the melee — Sweden. They were the old adversaries of both Poland and Russia, and at the initial stages they concentrated most of their attacks against the Commonwealth. That put Khmelnytsky into a delicate situation in regard to the Tsar, as he[who?] had been negotiating with the Swedes for some time, coordinating their attacks on the Commonwealth. In 1656 with the Commonwealth on the brink of collapse, the ruler of Transylvania, George II Rákóczi, also joined in. Under blows from all sides the Commonwealth only survived by a miracle.

佩列亚斯拉夫条约让这个地区的地缘政治图发生了改变——沙皇俄国开始参与这个地区的事务,而哥萨克过去的盟友鞑靼人加入波兰一方。这让冲突更为激烈,鞑靼人在与赫梅利尼茨基交战时更加不受限制。 鞑靼入侵使得整个乌克兰地区的人口减少。哥萨克在沙皇军队的帮助下,在白俄罗斯将他们的仇恨施加于波兰人的财产上,并在1654年将波兰人驱逐出这个地方的大部分地区。另一势力——瑞典也加入到这场混战之中,使得形势更加复杂。瑞典是波兰和俄罗斯的老冤家,在最开始的阶段,他们大部分的进攻都集中在联邦上。这让赫梅利尼茨基处在一个关于沙皇,且十分微妙的局势之中,虽然赫梅利尼茨基会在后来与瑞典磋商,协调他们针对联邦的进攻计划。1656年,随着联邦处在崩溃的边缘,特兰西瓦尼亚的统治者乔治二世·拉科齐也加入其中。联邦的形势已是四面楚歌,除非奇迹显现,联邦就必然会灭亡。

建议改正:

  1. 地缘政治图->政治版图
  2. 这让冲突更为激烈,鞑靼人在与赫梅利尼茨基交战时更加不受限制。 ->因为这样一来鞑靼人可以和赫梅利尼茨基更加无拘无束地交战,冲突变得更为激烈。
(&)建议:此后,鞑靼人可以更无拘束地与赫梅利尼茨基交战,因而冲突变得更加激烈。
另外,“Cossacks, aided by the Tsar's army, took revenge on Polish possessions in Belarus”,这里的possessions我觉得是指殖民地,对财产进行报复感觉说不通。应该是“哥萨克人通过沙皇军队的帮助,在波兰位于白俄罗斯的殖民地上一雪前耻”,这样后面驱逐波兰人才和前面这部分能连起来。 —— Sumtec赞美 骂街 讨论 察看贡献2009年12月6日 (日) 16:50 (UTC)[回复]
  1. 瑞典是波兰和俄罗斯的老冤家,在最开始的阶段,他们大部分的进攻都集中在联邦上。->中间加转折
  2. 这让赫梅利尼茨基处在一个关于沙皇,且十分微妙的局势之中,虽然赫梅利尼茨基会在后来与瑞典磋商,协调他们针对联邦的进攻计划。->但是,由于此前赫梅利尼茨基一直在和瑞典人磋商,以协调对联邦的进攻,这种合作使他与沙皇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原译文根本没搞明白逻辑)

Not satisfied with their spoils in Poland and Lithuania, the Swedes turned against their old enemy Russia. This complicated matters even further for Khmelnytsky, as his ally was now fighting his overlord. In addition to diplomatic tensions between the Tsar and Khmelnytsky, a number of other disagreements between the two surfaced, notably in regard to Russian officials' interference in the finances of the Hetmanate and in the newly liberated Belarus. One thing that infuriated the hetman the most was the separate treaty the Tsar concluded with the Poles in Vilnius in 1656. The Hetman's emissaries were not even allowed to attend the negotiations. That prompted Khmelnytsky to write an irate letter to the Tsar accusing him of breaking the Pereyaslav agreement. In his anger, Khmelnytsky compared Swedes to the Tsar, claiming that the former were more honourable and trustworthy than the latter.[14]

瑞典人不满足于从波兰和立陶宛捞得的战利品,他们便将进攻的矛头转向老仇敌俄罗斯。这对赫梅利尼茨基而言,会让事态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他的盟友现在正与他的主子交战。除了沙皇与赫梅利尼茨基之间的外交关系紧张之外,双方之间的一些其他分歧也浮出水面,尤其是在关于俄罗斯官员对酋长国的资金的干涉,以及对新解放的白俄罗斯的干预这个问题之上,就更为显而易见。让酋长最为愤怒的一件事是,沙皇在1656年于维尔纽斯单方面与波兰人签署条约。酋长的使节甚至不被允许参与这次谈判。这促使赫梅利尼茨基给沙皇写一封信,控告沙皇撕毁佩列亚斯拉夫条约,在这封信中,赫梅利尼茨基的愤怒之情处处可见。赫梅利尼茨基在愤怒之下,将瑞典人与沙皇相比,称前者比后者更正直可靠。[16] 瑞典人不满足于从波兰和立陶宛捞得的战利品,他们便将进攻的矛头转向老仇敌俄罗斯。->然而,...,于是就... 主子->领主。主子这个词感情色彩强烈,失于中立。

建议改正:

  1. 尤其是在关于俄罗斯官员对酋长国的资金的干涉,以及对新解放的白俄罗斯的干预这个问题之上,就更为显而易见。->诸如沙俄对酋长国经济事务的干涉,以及如何处理刚解放的白俄罗斯。
(&)建议我觉得应该用“尤其是”,“诸如”太平淡了,配不上notably。—— Sumtec赞美 骂街 讨论 察看贡献2009年12月6日 (日) 17:05 (UTC)[回复]
(:)回应,krytyk,恕我直言,这个翻译实在是半斤八两,而且notably in regard to Russian officials' interference in the finances of the Hetmanate and in the newly liberated Belarus,这两个in表示这两个部分都是俄罗斯官员干预的结果,但是这事不一定是你错,因为这个句子的逻辑需要理清。—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09年12月11日 (五) 09:28 (UTC)[回复]
  1. 让酋长最为愤怒的一件事是,沙皇在1656年于维尔纽斯单方面与波兰人签署条约。酋长的使节甚至不被允许参与这次谈判。->用“而...都”连起来
“而”放在开始,但“都”呢?我觉得原文问题不大。“最让酋长感到愤怒的是,1656年沙皇竟然在维尔纽斯单方面与波兰人签署条约,甚至还不允许酋长的使节参与谈判”—— Sumtec赞美 骂街 讨论 察看贡献2009年12月6日 (日) 17:05 (UTC)[回复]
  1. 这促使赫梅利尼茨基给沙皇写一封信,控告沙皇撕毁佩列亚斯拉夫条约,在这封信中,赫梅利尼茨基的愤怒之情处处可见。->赫梅利尼茨基因此给沙皇写了封怒气冲天的指控信,谴责他...
这个修改很有著作的味道—— Sumtec赞美 骂街 讨论 察看贡献2009年12月6日 (日) 17:05 (UTC)[回复]

In addition to diplomatic tensions with Russia, the Cossack army with their Transylvanian allies in Poland suffered a number of setbacks. As a result, Khmelnytsky had to deal with a Cossack rebellion on the home front. Troubling news also came from Crimea, as Tatars, in alliance with Poland, were preparing for a new invasion of Ukraine. Though already ill, Khmelnytsky continued to conduct diplomatic activity, at one point even receiving the Tsar's envoys in his bed.[8] On 22 July he suffered cerebral hemorrhage, became paralyzed, and died at 5 A.M. on 27 July 1657. His funeral was held on 23 August, and his body was taken from his capital Chyhyryn to his estate at Subotiv for burial in his ancestral church. In 1664 a Polish noble Stefan Czarniecki captured Subotiv and ordered the bodies of the hetman and his son Tymish to be exhumed and desecrated.[16]

除了与俄罗斯关系紧张之外,哥萨克军队与他们的特兰西瓦尼亚盟友在波兰也遭遇了一系列挫折。结果赫梅利尼茨基被迫与在家乡前线的哥萨克起义军交易。克里米亚也传来了令人烦恼的消息,波兰的盟友鞑靼人正准备向乌克兰发动一次新的入侵活动。赫梅利尼茨基虽然已经有病在身,他依然安排外交活动,有一次他甚至在床上接待沙皇的使节。[10]6月22日,他出现了脑溢血的症状,变瘫,并在1657年6月27日早上5点逝世。他的葬礼在8月23日举行,他的遗体从他的首都切赫伦运到他在苏博蒂夫的庄园,并葬在一座教堂里,这个教堂也埋葬着他的祖先。1664年,波兰贵族斯特凡·恰尔涅茨基占领苏博蒂夫,并命令将赫梅利尼茨基与他的儿子蒂米什的遗体挖掘出去破坏掉。[18]

建议改正:

  1. 除了与俄罗斯关系紧张之外,哥萨克军队与他们的特兰西瓦尼亚盟友在波兰也遭遇了一系列挫折。-> 这句话与英文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原文说with their Transylvanian allies in Poland,即“在波兰的盟友”;而你却说“和盟友在波兰”。意思完全不一样。到底谁错了?你调查一下。未必你错。
语法上讲应该是在波兰的盟友,如果是盟友在波兰遭受挫折,应该是with their Transylvvanian allies suffered a number of setbacks in Poland.—— Sumtec赞美 骂街 讨论 察看贡献2009年12月6日 (日) 17:05 (UTC)[回复]
  1. 令人烦恼的消息->坏消息
  2. 6月22日,他出现了脑溢血的症状,变瘫,并在1657年6月27日早上5点逝世。->6月22日因脑溢血瘫痪,随后于...病逝。
  3. ...的遗体挖掘出去破坏掉->...的骨骸挖出并破坏。
(&)建议:……而后下令挖出XXX的尸骨并加以破坏。

以上--Krytyk (留言) 2009年12月6日 (日) 15:39 (UTC)[回复]

Krytyk真有精力,我看了一小会儿已经累了……说实话这些历史纪实性的文字,要是原文写得文学化一些,翻译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有的时候要搞清楚逻辑还是要花点时间去理解,这远不如科技类文章容易翻译——那些基本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那么多的修饰转折,还颠来倒去的。—— Sumtec赞美 骂街 讨论 察看贡献2009年12月6日 (日) 16:50 (UTC)[回复]
感谢Krytyk不遗余力改善这个条目的质量。—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09年12月11日 (五) 09:29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中的3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6月23日 (五) 01:57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中的3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8月8日 (二) 23:57 (UTC)[回复]


建议更名:“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

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 “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人名翻译应遵循名从主人原则。--罗放留言2023年2月9日 (四) 22:59 (UTC)[回复]

未完成。——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2月28日 (二) 12:50 (UTC)[回复]

建议更名:“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

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 “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见《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The3moboi留言2023年9月4日 (一) 14:50 (UTC)[回复]

@The3moboi有没有看过上面的移动请求?——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7日 (四) 12:18 (UTC)[回复]
@Ericliu1912“博格丹”出自新华社,而“博赫丹”则出自《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两者皆来源于大陆的文献资料。--The3moboi留言2023年9月7日 (四) 12:33 (UTC)[回复]
@The3moboi那您给个注脚吧。既然地名辞典有,那人名辞典也要有为宜。——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15日 (五) 11:37 (UTC)[回复]
@Ericliu1912[1]--The3moboi留言2023年9月15日 (五) 11:45 (UTC)[回复]

参考资料

  1. ^ Bohdan 博赫丹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