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国空军史
这些算不算空军?
放风筝、放信鸽、放孔明灯的算不算空军?──艾克 Ike(路克 Look·托克 Talk·切克 Check) 2013年5月3日 (五) 07:42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国空军史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mil.eastday.com/eastday/mil/node62186/node62670/node147811/u1a2239603.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721060710/http://mil.eastday.com/eastday/mil/node62186/node62670/node147811/u1a2239603.html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9月8日 (五) 21:13 (UTC)
中华民国空军史
原本放在中华民国空军的历史之下,但是内容过于冗长、细节,应该置于此页面下,所以暂时搬迁到讨论区。--Chitalee(留言) 2019年7月25日 (四) 09:44 (UTC)
自民国25年蒋中正50岁生日的“五十献机”全国活动之后,至抗日战争开战前,1937年(民国26年),中华民国空军编制如下:
空军前敌总指挥:周至柔 副总指挥:毛邦初 参谋长:石邦藩
第一大队:轻轰炸机大队,辖第1中队、第2中队,装备18架诺斯罗普-伽玛2E轻型轰炸机;大队长曹文炳;抗战爆发后诺机移交至二大队补充 第二大队:轻轰炸机大队,辖大队部、第9、11、14中队,装备诺斯罗普-伽玛2E轻型轰炸机共27架;驻守在杭州及广德,大队长张廷孟; 第三大队:驱逐机大队,辖大队部、第7、8、17中队,装备美国波音281战机10架、意大利布瑞达~27战斗机2架、菲亚特一32飞机6架、霍克3战机9架;驻守在南京的句容,大队长蒋其炎; 第四大队:驱逐机大队,辖大队部、第21、22、23中队,装备美国寇蒂斯霍克3战机28架;驻守在南昌,大队长高志航,1937年11月高志航战死后李桂丹接任,李后于隔年武汉会战战死,由毛瀛初继任。四大队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一共经历13任大队长更迭 第五大队:驱逐机大队,辖大队部、第24、25、28中队,装备美国寇蒂斯霍克3战机28架;驻地南昌,大队长丁纪徐; 第六大队:侦察机大队,辖大队部、第3中队、第4中队及第5中队,装备美国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O2MC侦察机45部;驻地南京,大队长陈栖霞; 第七大队:侦察机大队,辖大队部、第6、12、15、16中队,编制2架O2MC侦察机、钱斯渥特飞机公司可塞机27架;驻地西安,大队长陶佐德; 第八大队:重轰炸机大队,辖大队部、第10、19、30中队,装备6架意大利Savoia-Marchetti S.72、6架德国He111-A0轰炸机,5架美国马丁139W轰炸机;驻地南昌,大队长李怀民; 第九大队:对地攻击机大队,辖大队部、第26、27中队,装备美国A-12攻击机20架;驻地蚌埠,大队长刘超然。 此外尚有5支直辖中队:13中队(7架道格拉斯O2MC)、第18中队(8架道格拉斯O2MC、3架可塞机)、20中队(11架可塞机)、29中队(9架霍克3、3架霍克2)、31中队(9架O2MC)。 除正规编制外,尚有暂编第32、34、35中队,由航校教官编成之训练单位。
总机数为295部,可用机数为234架,余64架在维修中。
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空军殉国的飞行员约202位,平均年龄不超过23岁。部分殉国官兵如下:
高志航,第4大队,大队长,民国26年12月21日于周家口机场殉国,年29岁,被誉为中华民国的空军“战神”。 刘粹刚,第24中队,中队长,民国26年12月26日于高平迫降时殉国,年25岁,生前击落敌机11架。 阎海文,第25中队,飞行员,民国26年8月17日于淞沪会战中被击中后落入敌阵自杀殉国,年21岁。 乐以琴,第21中队,副队长,民国26年12月3日南京上空殉国,年22岁,淞沪会战中一个月内击落敌机9架,被誉为中华民国的空军“空中四大天王”。 李桂丹,第4大队,大队长,民国27年2月18日武汉空战中殉国,年24岁,在武汉空战中创12分钟独歼敌机3架记录。 沈崇诲,第9中队,分队长,民国26年8月19日淞沪会战于余山海面执行轰炸任务,因机件故障驾战机撞击敌舰殉国,年26岁,同机飞行员陈锡纯。 陈锡纯,第9中队,飞行员,民国26年8月19日淞沪会战于余山海面执行轰炸任务,因机件故障驾战机撞击敌舰殉国,年23岁。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Chitalee(对话|贡献)于2019年7月25日 (四) 09:49 (UTC)加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了装备持续接受美国援助全面换装美式机种外,也接收日军降机及工厂,组织架构也另外进行调整及改组,1945年9月裁撤了中美空军混合团另行成立了「空军第一联队」指挥战争期间由混合团指挥的一、三、五大队,原先的航空委员会也正式于1946年6月改组为空军总司令部,下辖5个军区司令部,总编制人员数为129700人,作战用飞机共556架。全空军共编制为8个大队又1个中队的作战单位。 为配合空军番号整编及机种统一,自1946年6月起,空军各主要作战部队番号及配备机种如下:
- 第一大队(汉口):轰炸机大队,辖1、3、4、9中队,操作机种B-25J
- 第二大队(上海):运输机大队,辖2、6、11、30中队,操作机种C-46D;后配合任务属性改名为空军空运第二大队、第二十大队
- 第三大队(徐州):战斗机大队,辖7、8、28、32中队,操作机种P-51D/K;32中队1946年8月1日解编
- 第四大队(北平):战斗机大队,辖21、22、23、24中队,操作机种P-51D/K;24中队1946年8月1日解编
- 第五大队(南京):战斗机大队,辖17、26、27、29中队,操作机种P-51D/K;29中队1946年8月1日解编
- 第六大队(北平):混编大队、辖5、18、19中队,操作机种为日本各型降机,5中队操作轰炸机,18、19换装驱逐机,因料件补充困难在1946年6月撤销编制
- 第八大队(上海):轰炸机大队、辖33、34、35中队,操作机种B-24M
- 第十大队(南京):运输机大队、辖101、102、103、104中队、操作机种C-46D、C-47B;原名空军空运第一大队,避免内部编号两个第一混淆在1948年1月变更代号
- 第十一大队(西安):战斗机大队、辖41、42、43、44中队,操作机种P-47D(41、42、43)、P-40N(44);42中队因1946年7月换装新机时发生集体迷航坠毁事件,于该年9月番号正式撤销
- 第十二大队(南京大校场):侦照部队,辖第12中队,操作机种F-5E、F-10
除1946年6月解编的六大队日制战机,1946年6月整编后空军编制计有12支战斗机中队、7支轰炸机中队(4中3重)、8支运输机中队、1支侦察机中队,总规模28中队
名称 | 时间 | 战果 |
十一五南麂山空战 | 1955年10月15日 | 孙嗣文击落敌米格机一架,首创军刀机击落米格机之纪录。 |
七二一闽海空战 | 1956年7月21日 | 欧阳漪棻击落敌米格机二架、击伤二架。 |
八一四平潭空战 | 1958年8月14日 | 领队李忠立少校击落一架,秦秉均上尉击落一架,中尉潘辅德、少尉尹满荣可能合力击落一架。我七号机刘光灿于返航时,在平潭附近失事坠海殉职。 |
九八澄海空战 | 1958年9月8日 | 刘宪武上尉击落二架、余钟禔少校、秦秉钧上尉、梁金中中尉各击落一架、朱伟明少尉击落一架、梁金中中尉击伤一架。五比零纪录。 |
九一八金门空战 | 1958年9月18日 | 孙嗣文少校,刘心业中尉,陆养仲少尉各击落一架,林文礼上尉击落二架。总计,两次战役战果丰硕,以五比零击败敌机。 |
九二四温州湾空战 | 1958年9月24日10时34分 | 米格十七型机被钱奕强击落两架,李叔元、傅纯显、宋宏焱、马大鹏、夏继藻、王渊博各击落一架,唐积敏、李载权合力击落一架,共计九架。又刘赓元、宋宏焱各击落一架,冷培澍击伤一架,此役前卫分队一至四号机先后使用空对空响尾蛇导弹命中敌机,此为全世界首次以响尾蛇导弹击落米格十七型飞机之先例。安全飞返基地。 |
双十马祖空战 | 1958年10月10日07时33分 | 路靖少校击落一架、丁定中上尉击落二架、叶传煦上尉击落一架、张迺军少尉与米格机互撞后下落不明,罗承光、靳大纪各击伤一架。空军以五比一获胜。 |
一一三空战 | 1967年1月13日13时02分 | 第三大队中校辅导官萧亚民率上尉飞行官胡世霖,少校分队长杨敬宗上尉,飞行官石贝波驾F-104G 机四架,于十二时五十一分起飞,航向金门东北执行任务。十三时零七分,长机及二号僚机发现解放军两架并辨认为米格十九型机,长机发射导弹一枚未射出,二号机胡世霖上尉同时亦射出导弹一枚,命中敌机并冒出黑烟,向右下方云中急坠。十三时零八分四号机石贝波上尉,接敌至四千呎时判明为解放军米格十九型机后,即发射导弹一枚,目睹敌机中弹着火坠入云中,空战结束后,杨敬宗上尉失踪确认殉职。 |
飞龙计划
1962年1月12日,美国中情局驻台北代表克莱恩向蒋经国表示,将装有电子反制设备之C-123运输机予台湾,便于反攻大陆时特种作战空投之用,此为中华民国国防部所称之“飞龙计划”[1]之始。9月时,国军已有30名飞行员赴北卡罗莱纳州接受C-123机飞行训练;1963年2月,美方5架C-123运抵台湾;7月2日,国军结训飞行员驾驶C-123机,在南越执行了首次任务,并在荣市以西之山区空投了代号为“巨人”(Giant)之特战部队。[2]
1964年2月,美方再与蒋经国商议。美方决议加强对越北之敌后作战情报工作,商请中华民国同意美国征求选用驾驶该型飞机共9个组的空勤人员,并要求中华民国现役空军飞行员以退役身份转任中华航空公司,受当时美国支持的越南航空公司雇用,由驻越美军司令部特战组节制指挥,协助空投南越情报员至越北。[3]
此任务一直持续到1968年间结束。—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Chitalee(对话|贡献)于2019年7月25日 (四) 10:46 (UTC)加入。
- ^ 关于飞龙计划的解密档案,可在国史馆查到,但国史馆目前不开放网上阅览,需亲至观看;与此相关的诸多特种任务计划,如南星、快刀、新生、野龙、神龙等计划,不在此文讨论范围内,故略过。
- ^ The Way We Do Things-Black Entry Operations into North Vietnam,Thomas L. Ahern(英文)
- ^ 〈蒋经国与纳尔逊会谈纪要(四)〉,《蒋经国总统文物》,国史馆藏,典藏号:005-010301-00006-007,入藏登录号:0050000001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