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中国空军史
这些算不算空军?
放风筝、放信鸽、放孔明灯的算不算空军?──艾克 Ike(路克 Look·托克 Talk·切克 Check) 2013年5月3日 (五) 07:42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国空军史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mil.eastday.com/eastday/mil/node62186/node62670/node147811/u1a2239603.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721060710/http://mil.eastday.com/eastday/mil/node62186/node62670/node147811/u1a2239603.html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8日 (五) 21:13 (UTC)
中華民國空軍史
原本放在中華民國空軍的歷史之下,但是內容過於冗長、細節,應該置於此頁面下,所以暫時搬遷到討論區。--Chitalee(留言) 2019年7月25日 (四) 09:44 (UTC)
自民國25年蔣中正50歲生日的「五十獻機」全國活動之後,至抗日戰爭開戰前,1937年(民國26年),中華民國空軍編制如下:
空軍前敵總指揮:周至柔 副總指揮:毛邦初 參謀長:石邦藩
第一大隊:輕轟炸機大隊,轄第1中隊、第2中隊,裝備18架諾斯羅普-伽瑪2E輕型轟炸機;大隊長曹文炳;抗戰爆發後諾機移交至二大隊補充 第二大隊:輕轟炸機大隊,轄大隊部、第9、11、14中隊,裝備諾斯羅普-伽瑪2E輕型轟炸機共27架;駐守在杭州及廣德,大隊長張廷孟; 第三大隊:驅逐機大隊,轄大隊部、第7、8、17中隊,裝備美國波音281戰機10架、義大利布瑞達~27戰鬥機2架、菲亞特一32飛機6架、霍克3戰機9架;駐守在南京的句容,大隊長蔣其炎; 第四大隊:驅逐機大隊,轄大隊部、第21、22、23中隊,裝備美國寇蒂斯霍克3戰機28架;駐守在南昌,大隊長高志航,1937年11月高志航戰死後李桂丹接任,李後於隔年武漢會戰戰死,由毛瀛初繼任。四大隊到1945年抗戰勝利前一共經歷13任大隊長更迭 第五大隊:驅逐機大隊,轄大隊部、第24、25、28中隊,裝備美國寇蒂斯霍克3戰機28架;駐地南昌,大隊長丁紀徐; 第六大隊:偵察機大隊,轄大隊部、第3中隊、第4中隊及第5中隊,裝備美國道格拉斯飛行器公司O2MC偵察機45部;駐地南京,大隊長陳棲霞; 第七大隊:偵察機大隊,轄大隊部、第6、12、15、16中隊,編制2架O2MC偵察機、錢斯渥特飛機公司可塞機27架;駐地西安,大隊長陶佐德; 第八大隊:重轟炸機大隊,轄大隊部、第10、19、30中隊,裝備6架義大利Savoia-Marchetti S.72、6架德國He111-A0轟炸機,5架美國馬丁139W轟炸機;駐地南昌,大隊長李懷民; 第九大隊:對地攻擊機大隊,轄大隊部、第26、27中隊,裝備美國A-12攻擊機20架;駐地蚌埠,大隊長劉超然。 此外尚有5支直轄中隊:13中隊(7架道格拉斯O2MC)、第18中隊(8架道格拉斯O2MC、3架可塞機)、20中隊(11架可塞機)、29中隊(9架霍克3、3架霍克2)、31中隊(9架O2MC)。 除正規編制外,尚有暫編第32、34、35中隊,由航校教官編成之訓練單位。
總機數為295部,可用機數為234架,餘64架在維修中。
從七七事變到武漢失守,空軍殉國的飛行員約202位,平均年齡不超過23歲。部分殉國官兵如下:
高志航,第4大隊,大隊長,民國26年12月21日於周家口機場殉國,年29歲,被譽為中華民國的空軍「戰神」。 劉粹剛,第24中隊,中隊長,民國26年12月26日於高平迫降時殉國,年25歲,生前擊落敵機11架。 閻海文,第25中隊,飛行員,民國26年8月17日於淞滬會戰中被擊中後落入敵陣自殺殉國,年21歲。 樂以琴,第21中隊,副隊長,民國26年12月3日南京上空殉國,年22歲,淞滬會戰中一個月內擊落敵機9架,被譽為中華民國的空軍「空中四大天王」。 李桂丹,第4大隊,大隊長,民國27年2月18日武漢空戰中殉國,年24歲,在武漢空戰中創12分鐘獨殲敵機3架記錄。 沈崇誨,第9中隊,分隊長,民國26年8月19日淞滬會戰於餘山海面執行轟炸任務,因機件故障駕戰機撞擊敵艦殉國,年26歲,同機飛行員陳錫純。 陳錫純,第9中隊,飛行員,民國26年8月19日淞滬會戰於餘山海面執行轟炸任務,因機件故障駕戰機撞擊敵艦殉國,年23歲。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Chitalee(對話|貢獻)於2019年7月25日 (四) 09:49 (UTC)加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除了裝備持續接受美國援助全面換裝美式機種外,也接收日軍降機及工廠,組織架構也另外進行調整及改組,1945年9月裁撤了中美空軍混合團另行成立了「空軍第一聯隊」指揮戰爭期間由混合團指揮的一、三、五大隊,原先的航空委員會也正式於1946年6月改組為空軍總司令部,下轄5個軍區司令部,總編制人員數為129700人,作戰用飛機共556架。全空軍共編制為8個大隊又1個中隊的作戰單位。 為配合空軍番號整編及機種統一,自1946年6月起,空軍各主要作戰部隊番號及配備機種如下:
- 第一大隊(漢口):轟炸機大隊,轄1、3、4、9中隊,操作機種B-25J
- 第二大隊(上海):運輸機大隊,轄2、6、11、30中隊,操作機種C-46D;後配合任務屬性改名為空軍空運第二大隊、第二十大隊
- 第三大隊(徐州):戰鬥機大隊,轄7、8、28、32中隊,操作機種P-51D/K;32中隊1946年8月1日解編
- 第四大隊(北平):戰鬥機大隊,轄21、22、23、24中隊,操作機種P-51D/K;24中隊1946年8月1日解編
- 第五大隊(南京):戰鬥機大隊,轄17、26、27、29中隊,操作機種P-51D/K;29中隊1946年8月1日解編
- 第六大隊(北平):混編大隊、轄5、18、19中隊,操作機種為日本各型降機,5中隊操作轟炸機,18、19換裝驅逐機,因料件補充困難在1946年6月撤銷編制
- 第八大隊(上海):轟炸機大隊、轄33、34、35中隊,操作機種B-24M
- 第十大隊(南京):運輸機大隊、轄101、102、103、104中隊、操作機種C-46D、C-47B;原名空軍空運第一大隊,避免內部編號兩個第一混淆在1948年1月變更代號
- 第十一大隊(西安):戰鬥機大隊、轄41、42、43、44中隊,操作機種P-47D(41、42、43)、P-40N(44);42中隊因1946年7月換裝新機時發生集體迷航墜毀事件,於該年9月番號正式撤銷
- 第十二大隊(南京大校場):偵照部隊,轄第12中隊,操作機種F-5E、F-10
除1946年6月解編的六大隊日製戰機,1946年6月整編後空軍編制計有12支戰鬥機中隊、7支轟炸機中隊(4中3重)、8支運輸機中隊、1支偵察機中隊,總規模28中隊
名稱 | 時間 | 戰果 |
十一五南麂山空戰 | 1955年10月15日 | 孫嗣文擊落敵米格機一架,首創軍刀機擊落米格機之紀錄。 |
七二一閩海空戰 | 1956年7月21日 | 歐陽漪棻擊落敵米格機二架、擊傷二架。 |
八一四平潭空戰 | 1958年8月14日 | 領隊李忠立少校擊落一架,秦秉均上尉擊落一架,中尉潘輔德、少尉尹滿榮可能合力擊落一架。我七號機劉光燦於返航時,在平潭附近失事墜海殉職。 |
九八澄海空戰 | 1958年9月8日 | 劉憲武上尉擊落二架、餘鐘禔少校、秦秉鈞上尉、梁金中中尉各擊落一架、朱偉明少尉擊落一架、梁金中中尉擊傷一架。五比零紀錄。 |
九一八金門空戰 | 1958年9月18日 | 孫嗣文少校,劉心業中尉,陸養仲少尉各擊落一架,林文禮上尉擊落二架。總計,兩次戰役戰果豐碩,以五比零擊敗敵機。 |
九二四溫州灣空戰 | 1958年9月24日10時34分 | 米格十七型機被錢奕強擊落兩架,李叔元、傅純顯、宋宏焱、馬大鵬、夏繼藻、王淵博各擊落一架,唐積敏、李載權合力擊落一架,共計九架。又劉賡元、宋宏焱各擊落一架,冷培澍擊傷一架,此役前衛分隊一至四號機先後使用空對空響尾蛇飛彈命中敵機,此為全世界首次以響尾蛇飛彈擊落米格十七型飛機之先例。安全飛返基地。 |
雙十馬祖空戰 | 1958年10月10日07時33分 | 路靖少校擊落一架、丁定中上尉擊落二架、葉傳煦上尉擊落一架、張迺軍少尉與米格機互撞後下落不明,羅承光、靳大紀各擊傷一架。空軍以五比一獲勝。 |
一一三空戰 | 1967年1月13日13時02分 | 第三大隊中校輔導官蕭亞民率上尉飛行官胡世霖,少校分隊長楊敬宗上尉,飛行官石貝波駕F-104G 機四架,於十二時五十一分起飛,航向金門東北執行任務。十三時零七分,長機及二號僚機發現解放軍兩架並辨認為米格十九型機,長機發射飛彈一枚未射出,二號機胡世霖上尉同時亦射出飛彈一枚,命中敵機並冒出黑煙,向右下方雲中急墜。十三時零八分四號機石貝波上尉,接敵至四千呎時判明為解放軍米格十九型機後,即發射飛彈一枚,目睹敵機中彈著火墜入雲中,空戰結束後,楊敬宗上尉失蹤確認殉職。 |
飛龍計畫
1962年1月12日,美國中情局駐臺北代表克萊恩向蔣經國表示,將裝有電子反制設備之C-123運輸機予臺灣,便於反攻大陸時特種作戰空投之用,此為中華民國國防部所稱之「飛龍計畫」[1]之始。9月時,國軍已有30名飛行員赴北卡羅萊納州接受C-123機飛行訓練;1963年2月,美方5架C-123運抵臺灣;7月2日,國軍結訓飛行員駕駛C-123機,在南越執行了首次任務,並在榮市以西之山區空投了代號為「巨人」(Giant)之特戰部隊。[2]
1964年2月,美方再與蔣經國商議。美方決議加強對越北之敵後作戰情報工作,商請中華民國同意美國徵求選用駕駛該型飛機共9個組的空勤人員,並要求中華民國現役空軍飛行員以退役身分轉任中華航空公司,受當時美國支持的越南航空公司雇用,由駐越美軍司令部特戰組節制指揮,協助空投南越情報員至越北。[3]
此任務一直持續到1968年間結束。—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Chitalee(對話|貢獻)於2019年7月25日 (四) 10:46 (UTC)加入。
- ^ 關於飛龍計畫的解密檔案,可在國史館查到,但國史館目前不開放網上閱覽,需親至觀看;與此相關的諸多特種任務計畫,如南星、快刀、新生、野龍、神龍等計畫,不在此文討論範圍內,故略過。
- ^ The Way We Do Things-Black Entry Operations into North Vietnam,Thomas L. Ahern(英文)
- ^ 〈蔣經國與納爾遜會談紀要(四)〉,《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5-010301-00006-007,入藏登錄號:0050000001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