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08重机枪
Maschinengewehr 08 | |
---|---|
类型 | 重机枪 |
原产地 | 德意志帝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08—1945年(德国) 1911年—1960年代(中国) |
参与战争/冲突 | 辛亥革命 民国军阀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民革命军北伐 啤酒馆政变 芬兰内战 第二次中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共内战 朝鲜战争 越战 2022年乌俄战争 |
生产历史 | |
生产商 | 德意志武器与弹药公司 (DWM) 史宾道与爱尔福特兵工厂 汉阳兵工厂 |
制造数量 | 2410 |
衍生型 | LMG 08(航空型) MG 08/15(步兵用轻机枪) LMG 08/15(航空型) 二四式重机枪(中国仿制)MG08/18(步兵用气冷型)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连冷却水一共 69 kg ,除去冷却水65 kg 枪身26.5 kg 4 kg水 三脚架38.5 kg MG08/15:连同两脚架17.8kg 水 3KG MG08/18:不含两脚架14.5KG |
长度 | 1175 mm MG08/15、MG08/18:1445 mm |
枪管长度 | 720mm |
操作人数 | 4人班组 |
子弹 | 7.92×57毫米毛瑟口径 |
枪机 | 枪管短后座,肘节式起落闭锁 |
发射模式 | 全自动 |
射速 | 450—500发/分 |
枪口初速 | 900米每秒(3,000呎每秒) |
有效射程 | 2,000米(2,200码) |
最大射程 | 3,500米(3,800码) |
供弹方式 | 250发弹链 |
瞄具 | 机械瞄具 |
Maschinengewehr 08(也称MG08,Maschinengewehr意为机枪)由海勒姆·马克沁1884年开发的马克沁机枪发展而来。是德军在一战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重机枪,由于初期在史宾道(Spandau)生产,故又名史宾道机枪,它还发展出了MG08/15、MG08/18等衍生型号,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在它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二四式重机枪。由于MG34的产量不足,德军在二战中依然在阵地战中使用MG08重机枪。[1]虽然MG08使用帆布弹链受雨雪水影响且重复使用次数有限,但其水冷原理和可靠的结构使其可无间断地连续发射上千枚弹药,这方面优于气冷的MG34/42。
历史
1892年,一家名为Ludwig Loewe的公司跟马克沁签订了为期7年的生产合同,以生产马克沁机枪。1899年合约到其后德意志武器与弹药公司(Deutsche Waffen und Munitionsfabrik (DWM)公司继续为德国军队生产这种机枪并命名为MG99,它和同时期其它马克沁机枪的主要差别在于枪架不同。两年后MG99的黄铜冷却水套筒被换做更经济的钢制并被称为MG01,在MG01的基础上最终诞生了MG08。[2]
MG08作为壕沟战重机枪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开始的时候德军每个步兵团配备一个装备6挺MG08的机枪连,每个连有4名军官、10名士官和83名士兵,1915年给每个团增加了第二个机枪连,到1916年又增加了第三个并将机枪连分别配备给每个营,1917年春每个连的机枪数增长到9挺,很快又进一步增加到12挺,战争末期,每个机枪连有4名军官、7名士官、113名士兵,同时,使用机枪的战术也发生了改变,由原先每挺机枪单独提供正面火力变为多挺机枪相互配合组成火力屏障。[3]1916年7月1日,德军在索姆河战役中依靠MG08机枪造成英军五万七千人伤亡,[4]由于对MG08屠杀协约国士兵记忆犹新,凡尔赛条约对一次大战后德军的机枪数作了限制。[5]规定德国可保留1926挺(792挺MG08和1134挺MG08/15),其余都要交给战胜的协约国,此规定后来增加至2336挺(861挺MG08和1475挺MG08/15)以应付德国国内治安混乱,但德国人把更多机枪以报废为理由收藏起来,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仍可以见到。
结构
此枪和其他马克沁重机枪一样采用后座作用式,即是利用把子弹弹出的后座力去完成退弹壳和重新上弹,供弹系统使用的是帆布制成的不可散式弹链。枪口保护罩兼作消焰器,通常还会加装一个圆形的小护盾以防止流弹、弹片破坏冷却水套筒。当发射完一发子弹后,枪机仍然处于闭锁状态,枪管同枪机一起后座。枪机使用两个用铰链连接起来的支杆,它们位于枪管节套和枪栓之间,当枪栓位于枪管内时,两个支杆排成直线承受住后座力并将其转移到枪管节套上。整个枪机组件在枪匣内后座,位于枪匣左侧的复进簧因此被拉伸(大多数枪械中复进簧是被压缩)。经过一小段距离的后座后,肘节系统后方的拉机柄撞击到枪匣壁右侧的阻铁,拉机柄因而旋转上升同时放下肘节。开锁后,空弹壳从枪管内排出,枪机端面抓住弹壳的边缘向下滑动,将发射过的弹壳送到枪管下方,同抽取管排在一起。同时,枪机端面抽取一发新子弹并将其送到膛室后方。之后枪机开始复进,弹簧收缩将整个枪机组件向前推,肘节从弯曲状态恢复成直立并向前推动枪栓。此时枪机端面同时抓着待发弹和空弹壳,在闭锁过程的最后阶段,枪机端面抬起,排弹管内的空弹壳被排出。此时如果按住扳机不放,击针就会击中底火,完成一次射击。[2]此枪原本发射尖弹(7.92x57IS),后来为了加强其穿透力而改为发射内藏钢芯的重尖弹(7.92x57sS)。
衍生型
为了给士兵提供轻型机枪以作火力支援,德国在1915年成立了一个设计委员会。当时最有竞争力的候选者之一是MG13,然而如果要大量生产这种机枪需要对生产设备做出较大改动,因而委员会决定对MG08进行轻量化。做出的改动包括切短枪匣;将冷却水套筒的直径从125毫米减少到87毫米,水容量也从7品脱减少到5品脱;简化枪口保护罩;枪匣的装甲由4毫米减少到3毫米;加上了枪托和手枪型扳机以及两脚架;去掉了光学瞄准具。MG08/15最初在1916年4、5月间投产,在索姆河战役中开始小规模接受实战考验,它可以使用100或200发的弹链。[6]
德国空军也采用IMG08作为战斗机用枪,这是一种风冷式重机枪,枪管套是把原本的水冷式枪管套开了很多洞让风吹过枪管去冷却,由于害怕子弹会打到螺旋桨故加上了一个射击同步器,令开火时机和螺旋桨转动错开。
MG08在中国
MG08也有用于中国,中国仿制者被称为二四式重机枪。
使用国家
- 奥匈帝国
- 比利时
- 保加利亚王国
- 中华民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芬兰
- 德意志帝国
- 纳粹德国
- 印度尼西亚
- 朝鲜
- 韩国
- 立陶宛
- 马来西亚
- 荷兰
- 挪威
- 奥斯曼帝国[7]
- 波兰第二共和国
- 罗马尼亚王国
- 苏联:二战期间大量从德军手上缴获使用。
- 土耳其
- 乌克兰
- 越南民主共和国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 ^ Maxim MG08 (Maschinengewehr 08). [201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 ^ 2.0 2.1 MG 08, lMG 08/15 and lMG 08/18 Maxim machine gun (Germany). [201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4).
- ^ Maxim .92mm Maschinegewehr M/08. [201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开创自动武器新纪元:马克沁与马克沁机枪(5)[永久失效链接]
- ^ 开创自动武器新纪元——马克沁与马克沁机枪. [201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3).
- ^ German MG08/15. [201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存档副本. [2013-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30).
- 二战德军步兵武器全集,作者:王亚男,<<闪电战>>杂志社
延伸阅读
- Bruce, Robert. Machine Guns of World War I. Windrow and Greene Ltd. 1997. ISBN 1-85915-078-0.
- Bull, Stephen. German Machine Guns of World War I: MG 08 and MG 08/15. Oxford: Osprey. 2016. ISBN 978 1 4728 1516 3.
- Goldsmith, Dolf L. The Devil's Paintbrush: Sir Hiram Maxim's Gun. Collector Grade Publications. 1989. ISBN 0-88935-282-8.
- Woodman, Harry. Spandau Guns, Windsock Mini-Datafile No.10. Albatros Publications Ltd. 1997. ISBN 0-94841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