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83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民国第一届立法委员选举
(第四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

← 1980年 1983年12月3日 1986年 →
投票率63.17%
  多数党 少数党
 
领袖 蒋经国 康宁祥
政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党外
(党外联谊会)
赢得席次 83席 6席

第一届第四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区域立委选区图
  中国国民党
  无党籍

选前立法院院长

倪文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当选立法院院长

倪文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983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
投票日1983年12月3日
当时在任总统蒋经国
任期届满日1986年12月6日
改选数98席
选举制度复数选区单记不可让渡投票制
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

1983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于1983年12月3日举行,为中华民国第一届立法委员第四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主要在自由地区举行,选出增额立法委员98位[1]

本次选举被视为党外势力的一次挫败,在台北市原先党外拥有两席,却在“批康运动”与台北市党部主委关中主导的金钱攻势下,使党外运动老将康宁祥意外落选。在台湾省第一选区,则有黄煌雄的落选;台湾省第二选区出现党外势力的张德铭许国泰相争攻击,最终双双落选。在台湾省第四选区出现高俊明之妻高李丽珍角逐,却疑似遭作票而落选。唯美丽岛事件受难者林义雄之妻方素敏张俊宏之妻许荣淑皆在本届当选立委,其中在台北市当选的唯一党外立委江鹏坚更成为日后党外运动的要角。

举行

经该日投票选举后,经统计全台湾选举人数为10,908,171;投票人数6,891,160,投票率达63.17%[2][3]

此次选举顺利选出自由地区区域立委53位、山胞立委2位、职业团体立委16位,合计71位,加上由总统遴选的海外侨选立委27位,合计98位增额立委。

外部图片链接
image icon 1983年选举中台北康宁祥竞选办公室外的巨大看板。

区域、山胞及职业团体立委当选名单

选区 名额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无党籍
台北市 8 洪文栋林钰祥简又新蔡辰洲李志鹏纪政高忠信 江鹏坚*
高雄市 5 王清连吴春雄吴德美孙礼光 张俊雄*
台湾省 第一选区 9 张坚华林永瑞林坤钟谢美惠周书府吴梓 蔡胜邦郑余镇*、方素敏*
第二选区( 6 温锦兰刘碧良吕学仪黄荣秋黄主文刘兴善
第三选区( 9 谢生富林庚申郭林勇林炳森许张爱帘刘松藩沈世雄洪昭男 许荣淑*
第四选区( 8 吴贤二林联辉廖福本萧天赞李宗仁洪玉钦 林乐善黄正安
第五选区( 5 陈进兴王金平黄河清锺荣吉 余陈月瑛*
第六选区( 2 郭荣宗饶颖奇
福建省 1 吴金赞
平地山胞 1 杨传广
山地山胞 1 华爱
农民团体 4 萧瑞征蔡友土苏火灯吴海源
渔民团体 2 罗传进黄泽青
工人团体 4 陈锡淇吴勇雄谢深山李友吉
工业团体 2 许胜发李英明
商业团体 2 张平沼周文勇
教育团体 2 于衡赖晚钟
  • 标注者为党外联谊会成员

侨选立委遴选名单

选区 包含地区 名额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青年党 民社党 无党籍
第一区 东北亚地区 2 李合珠王瑞武
第二区 港澳地区 5 梁永燊徐亨卜少夫汤焕晖张宽
第三区 亚洲其他地区 5 曾雄云昌任黄文贵蔡庆祝张尔煊
第四区 北美洲地区 5 伍千钧朱荣业曾燕山林仲文 胡国栋
第五区 中南美洲地区 1 简汉生
第六区 欧洲地区 2 朱建人 陈得时
第七区 非洲地区 1 谢达寿
第八区 大洋洲地区 1 刘富权
不分区 5 林基源 谢学贤叶咏泉 汪振华 郭瑞训

选举状况

台北市选区

1982年5月,党外杂志《深根》批评现任立委康宁祥对党外立委杯葛事件“放水”,开始了“批康运动”,包括邱义仁李敖加入战局。[4]:361-364起因于1982年5月立委黄正安等人提案,要求警备总司令列席立法院报告业务,共二十五人登记发言,然而在仅二人发言后,大量国民党立委就硬以表决方式否决提案,事后党外人士开会决定以杯葛法案,然而国民党在派出党团书记长周慕文“恳谈”,使康宁祥“阵前倒戈”。引起李敖发表〈放火的,不要变成放水的〉一文批评康宁祥放水。[5]1982年8月,李敖发表〈战斗是检验党外的唯一标准〉一文,批判康宁祥背叛选民。随后在1983年康宁祥针对行政院长孙运璿要求取消《临时条款》中,孙答以“充实”临时条款,获康宁祥赞同,再被批评“放水”。[6]1983年9月,党外编辑作家联谊会在各政论杂志发起“批康运动”批判康宁祥。[7]

本届选举台北市应选八席,国民党在台北市党部主委关中主导下,提名大批被视为财团“金牛”的候选人参选立委,并动员社会网络及党团组织,在康宁祥传统票仓万华、龙山、双园、建成大肆买票。让蔡辰洲高忠信洪文栋如入无人之境,贿声贿影。[4]:371-372成功使国民党在台北市夺得7席立委,而党外阵营的康宁祥意外落选。选举结果,四位党外候选人的得票比1980年立委选举时康宁祥和黄天福两人的得票总和还少了三万票。[4]:371-372

台湾省第一选区

外部图片链接
image icon 1983年选举中位于罗东立委候选人方素敏的竞选办公室。上面写着“林义雄的妻子”“受苦难救台湾”

党外出现林宅血案受难者林义雄的妻子方素敏以素人之姿角逐立委,而同为党外及宜兰县出身的现任立委黄煌雄在不愿退让下仍执意参选。方素敏获得曾在1980年增额立委选举帮黄煌雄助选的省议员游锡堃出任竞选立委总干事。[8]然而选举结果除了方素敏高票当选外,原先被预期可能低票落选的黄煌雄却以意外的高票成为落选头。

当时黄煌雄在九点多时仍被视为当选,十一点多时却不能当选。两天后,黄煌雄及竞选团队在宜兰市谢票行程中,受到民众悲壮喊着“当选不能做!”“当选不能做!”,结果在两个小时中,聚集超过两万名以上悲愤不已的民众。[9]:101-102日后黄煌雄将这次的选举与1951年县长选举陈旺全1975年增额立委选举郭雨新列为“宜兰县三大选举不公”。[9]:102

台湾省第二选区

本届选举中,“党外”势力被视为分裂最严重的出现在台湾省第二选区。以张德铭许国泰的互相攻击最严重。

党外现任立委张德铭自1980年选举当选后,在立法院表现被视为可圈可点,连续二年被立法院的国会记者评为表现最杰出立委,在十大立委中两度名列第一。[10]:107-108张德铭确定角逐连任,原先预估党外阵营如只有张德铭角逐将可确保一席。然而随着“批运动”激烈,“批康运动”健将李敖发表〈我们征召许国泰〉一文,支持前桃园县长许信良之弟、有“桃园党外教父”之称的许国泰角逐,而许国泰也宣布参与立委角逐,同时发表参选声明,引起震撼。[10]:108

许国泰参与角逐后,发动所谓“桃园帮”的力量——包括三位党外省议员林清松、黄玉娇、简锦益,以及从国民党倒戈过来的前省议员张贵木支持。在台北“批康”兴高采烈的“党外新生代”,如魏廷昱、洪金立等原与张德铭私交甚笃的年轻人也纷纷投入许国泰麾下,台北市议员林正杰更公开支持许国泰,使许国泰气势如日中天。[10]:109对此张德铭亦举办“桃竹苗党外后援会”反制,邀请外宾谢三升苏贞昌助阵,结果谢三升、苏贞昌都遭李敖点名批判[10]:109-110。后来张德铭借着竞选总部在中坜成立机会,又举办演讲会,请来党外新秀游锡堃陈水扁谢长廷;陈水扁更讲出美丽岛事件后,张德铭如何善后、寻找律师,筹组军法大审辩护团的经过。陈水扁更慷慨激昂地说:“没有张德铭来找我为黄信介辩护,今天我没有机会当上台北市议员,为党外民主运动继续努力。”[10]:110使张德铭声望回升。此时许国泰被视为在桃园县“人面”较广,在新竹、苗栗一带不如张德铭。然而随着新竹推出魏早炳出马角逐,原先放弃竞选的耿荣水及原来帮许国泰竞选的魏廷昱转投魏早炳阵营,反而导致张德铭流失在新竹的选票,最终张德铭与许国泰双双落选。

选后分析认为魏早炳的出马,原先是寄望他分散国民党提名人温锦兰黄荣秋的票源,然而魏早炳分散的票源,反而以张德铭支持者居多。[10]:110-111而许国泰如要当选,仍须新竹及苗栗的党外票才可当选,然而在新竹出了魏早炳、苗栗出了陈文辉下,且任职三年的张德铭在乡村党外之间支持度高过许国泰,使得许国泰在新竹仅得一千余票、苗栗仅得三千余票,成为落选的主因。[10]:118

台湾省第四选区

党外阵营推出长老教会牧师高俊明之妻高李丽珍角逐。高俊明在1980年4月24日遭国民党当局以“藏匿叛徒施明德”逮捕入狱,判刑七年。高李丽珍被视为代表高俊明的精神象征,最终于10月16日宣布竞选立委,表明愿作“和平使者的女婢”。高李丽珍在政见发会上声势浩大,吸引超过五万人。在台南体育馆的盛况,更被视为三十年来所罕见的空前轰动。[10]:147然而在12月3日开票之夜,全台湾只剩下第四选区的高李丽珍与黄正安在角逐最后一个名额,在台南县与嘉义县的票数,仍迟迟未开出来,遭怀疑是否如往年“余陈月英——蔡明耀”模式。直到4日凌晨,才出现黄正安以74752票、以21票之差胜过高李丽珍。[10]:148

选后一度发生验票风波,台南县白河镇秀祐里的速报单,高李丽珍名下是“0票”,然而监票人却在外面听到开票人员唱出高李丽珍的名字。结果在台南县选委会调查下,表示高李丽珍在秀祐里得4票,误写在十九号黄德渊的格子里。[10]:149更正后使高李丽珍总部大为振奋,更加认真查证工作。5日晚上,高李丽珍选务人员更发现第六十四投票所,黄正安的得票数于速报单上写的是“壹拾玖票”,而统计表上却是59票。[10]:149

得票统计

各区域选区、平地山胞、山地山胞及职业团体的详细投票结果,于上述列表列出。

参考资料

  1. ^ 《中华民国72年增额立法委员选举概况》,中央选举委员会,1990年。
  2. ^ 歷次立法委員選舉投票率統計(民國58年-93年). [2008-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12). 
  3. ^ 存档副本. [2017-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12). 
  4. ^ 4.0 4.1 4.2 康宁祥. 《台灣,打拼 康寧祥回憶錄》 二版. 允晨出版. 2014年1月. 
  5. ^ 李敖,〈放火的,不要变成放水的〉,1982年6月。收于《战斗是检验党外的唯一标准》台北:狮谷,1983年11月初版。页123-140。
  6. ^ 李敖,〈别帮国民党讨姨太太!〉,《战斗是检验党外的唯一标准》台北:狮谷,1983年11月初版。页157-170
  7. ^ 林朝亿. 老康與司馬文武三度共事. 台湾日报. 2003-01-26 [2014-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2). 
  8. ^ 吕尚鸿,〈从锄头博士到文化县长〉,《台湾政坛明日之星》台北:日月出版,1993年10月初版。页246
  9. ^ 9.0 9.1 财团法人台湾研究基金会执笔小组. 《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 玉山社. 2006年11月. ISBN 978-986-7375-87-2.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前卫编辑小组. 《黨外 補破網》. 前卫出版社. 1984年1月1日.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