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州
沿革
唐宋
唐朝景福二年(893年),分定州无极、深泽二县置祁州,治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隶义武军节度使。[1]
北宋时,祁州为团练州,属河北西路。端拱元年(988年),镇州鼓城县改属祁州。景德元年(1004年),无极县改属定州,定州蒲阴县改属祁州,祁州移治蒲阴(今河北省安国市)。后赐祁州郡名为蒲阴郡。熙宁六年(1073年),深泽县并入鼓城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深泽县。至此,祁州领三县:蒲阴、鼓城、深泽。[2]
金元
金朝天会五年(1127年),占领祁州。天会七年(1129年),降祁州为刺史州,隶河北西路定武军节度使(驻定州)。兴定四年(1220年),祁州降于大蒙古国。[3]
大蒙古国太祖十年(1215年),占领鼓城县,置晋州。十五年(1220年),占领祁州。太宗元年(1229年),升真定府为真定路,祁州改属真定路。十一年(1239年),深州武彊县改属祁州,后又改属鼓城等处军民万户府。至元二年(1265年),深泽县并入深州束鹿县,祁州已无领县。至元三年(1266年),祁州改属顺天路,复置附郭蒲阴县,束鹿县改属祁州,分束鹿县复置深泽县。至此,祁州领三县:蒲阴、深泽、束鹿。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祁州仍属之。[4]
明清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占领保定路,改为保定府,祁州仍属之;博野县改属祁州。洪武二年(1369年),省附郭蒲阴县入本州。洪武六年(1373年),博野县直隶于保定府。至此,祁州领二县:深泽、束鹿。[5]
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占领祁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深泽县改属定州,束鹿县直隶于保定府,祁州不再领县。[6]
1913年,改祁州为祁县,属范阳道。[7]因与山西省祁县重名,且山西祁县地名使用更久,1914年河北祁县改名为安国县。[8]
长官
- 唐朝-宋初祁州刺史(893年-10世纪)
- 北宋知祁州军州事(10世纪-1127年)
- 金朝知祁州军州事(1127年-1129年)
- 金朝祁州刺史(1129年-1220年)
- 完颜守道[19]
- 完颜宗宁(?-1162年)[20]
- 完颜斜哥(1162年-?)[21]
- 孟浩[22]
- 丁𬀩仁[23]
- 完颜大磐(?-1183年)[24]
- 刘仲洙(1189年-?)[25]
- 顿长寿(1192年见任)[26]
- 贾辅(?-1220年)[27]
- 明朝祁州知州(1368年-1644年)
- 田崇(洪武时)
- 王著(永乐时)
- 林和(永乐时)
- 余徽(正统时)
- 郑思贤(正统时)
- 王壬(正统时)
- 李玉(正统时)
- 范晖(景泰时)
- 杨禧(天顺时)
- 骆骥(天顺时)
- 贾贞(成化时)
- 武尚文(成化时)
- 张干(成化时)
- 童潮(成化时)
- 邢干(成化时)
- 张义(弘治时)
- 张安甫(弘治时)
- 魏廷相(弘治时)
- 王良(弘治时)
- 郭绶(弘治时)
- 李盛(正德时)
- 徐爱(正德时)
- 李贯(正德时)
- 韩士奇(正德时)
- 严谨(正德时)
- 龙大有(正德时)
- 赵宗(正德时)
- 陈则清(嘉靖时)
- 潘恩(嘉靖时)
- 伊伯熊(嘉靖时)
- 赵善鸣(嘉靖时)
- 黄敖(嘉靖时)
- 孔天胤(嘉靖时)
- 戴时弁(嘉靖时)
- 宋继先(嘉靖时)
- 吴孟棋(嘉靖时)
- 吕仲昶(嘉靖时)
- 王儒(嘉靖时)
- 赵敕(嘉靖时)
- 刘贤(嘉靖时)
- 陈叔美(嘉靖时)
- 任淮(嘉靖时)
- 贾希周(嘉靖时)
- 萧文清(嘉靖时)
- 雷凌霄(嘉靖时)
- 刘自修(嘉靖时)
- 张星(嘉靖时)
- 孔承祀(嘉靖时)
- 周济用(隆庆时)
- 赵可化(万历时)
- 李际观(万历时)
- 王同赞(万历时)
- 卢文勋(万历时)
- 刘应科(万历时)
- 胡子田(万历时)
- 顾应龙(万历时)
- 王昌期(万历时)
- 张应征(万历时)
- 黄道亨(万历时)
- 冯曜(万历时)
- 张光祚(万历时)
- 赵会桢(万历时)
- 宋应蛟(万历时)
- 崔廷言(万历时)
- 张邃养(天启时)
- 阳起震(天启时)
- 沈华𤒤(天启时)
- 郭应向(天启时)
- 马炯(崇祯时)
- 袁国绶(崇祯时)
- 韩芳(崇祯时)
- 涂应召(崇祯时)
- 危思谦(崇祯时)
- 清朝祁州知州(1644年-1913年)
- 张宏发(顺治时)
- 孙率礼(顺治时)
- 徐永祯(顺治时)
- 田时茂(顺治时)
- 丁成名(顺治时)
- 李兴元(顺治时)
- 高向极(顺治时)
- 殷铉(顺治时)
- 郭尧京(顺治时)
- 徐万全(康熙时)
- 熊仲龙(康熙时)
- 苏昌臣(康熙时)
- 刘芳标(康熙时)
- 梅朗中(康熙时)
- 张祖训(康熙时)
- 赵世德(康熙时)
- 李肇宗(康熙时)
- 鲍𬭚(康熙时)
- 李士楷(雍正时)
- 李敏德(雍正时)
- 岳冠华(雍正时)
- 吴宝芝(雍正时)
- 王德堦(雍正时)
- 严宗嘉(雍正时)
- 李五惇(乾隆时)
- 徐石麟(乾隆时)
- 范清旷(乾隆时)
- 汪文昂(乾隆时)
- 杨永吉(乾隆时)
- 熊绎祖(乾隆时)
- 李锺俾(乾隆时)
- 李竦(乾隆时)
- 黄正缘(乾隆时)
- 罗□桂(乾隆时)
- 王述献(乾隆时)[28]
- 鲁式如(嘉庆时)
- 林安祖(道光时)
- 常荣锦(道光时)
- 沈旺生(道光时)
- 倪承弼(道光时)
- 凌志召(道光时)
- 黎极新(道光时)
- 蔚音方(道光时)
- 熊光禧(道光时)
- 陈毓棠(道光时)
- 吴增嘉(道光时)
- 陶源昭(道光时)
- 沈第(道光时)
- 汤振畿(道光时)
- 冯德峋(道光时)
- 沈如潮(道光时)
- 宋复新(道光时)
- 河沛(道光时)
- 瑞清(咸丰时)
- 王荣绂(咸丰时)
- 郭宝勋(咸丰时)
- 刘锡谷(咸丰时)
- 丁承衍(咸丰时)
- 姜瀚文(同治时)
- 胡源(同治时)
- 锡桂(同治时)
- 丁崇雅(同治时)
- 刘尹卿(同治时)
- 沈枚(同治时)
- 赵秉恒(同治时)
- 陆时言(同治时)
- 昆嘉(同治时)
- 朱闰保(同治时)[29]
注释及征引文献
-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 ^ 《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
-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
- ^ 《元史·卷五十八·志第十》
-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
-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
-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
- ^ 【方志安国】《历史脚步 域名变更》(八). 方志安国. 2018-08-22 [202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通过澎湃新闻.
- ^ 《新唐书·卷十·本纪第十》
- ^ 《唐代墓志汇编·杨楚墓志》
- ^ 《宋史·卷二百六十·列传第十九》
- ^ 《新五代史·卷五十·杂传第三十八》
- ^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传第二十》
- ^ 《新五代史·卷九·晋本纪第九》
- ^ 《新五代史·卷三十三·死事传第二十一》
- ^ 《宋史·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十三》
- ^ 《宋史·卷二百八十·列传第三十九》
- ^ 《金史·卷七十五·列传第十三》
- ^ 《金史·卷八十八·列传第二十六》
- ^ 《金史·卷七十三·列传第十一》
- ^ 《金史·卷七十四·列传第十二》
- ^ 《金史·卷八十九·列传第二十七》
- ^ 《金史·卷九十·列传第二十八》
- ^ 《金史·卷八·本纪第八·世宗下》
- ^ 《金史·卷九十七·列传第三十五》
- ^ 《金史·卷九·本纪第九·章宗一》
- ^ 《元史·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二》
- ^ 《祁州志》1756年刊本
- ^ 《祁州续志》1875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