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殷
軍事將領 王殷 | |
---|---|
出生 | 不明 魏州 |
逝世 | 後周太祖郭威廣順三年(西元953年) |
死因 | 疑似試圖謀反被殺 |
籍贯 | 瀛洲 |
活跃时期 | 五代十國 |
头衔 | 華州馬步軍副指揮使
靈武都指揮使 祁州刺史 原州刺史 奉國右廂都指揮使 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遙領寧江軍節度使 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天雄軍節度使,加封同平章事銜 |
亲属 | 曾祖:王昌裔
祖父:王光 父親:王咸圭 |
王殷(—953年),唐朝和五代瀛州(今河北河間市)人。王殷出生在魏州的開元寺,長大後參軍,並逐漸升為偏將[1]。後唐同光年間,任華州馬步軍副指揮使。天成年間,調任靈武都指揮使[2]。清泰年間因功授予祁州刺史,不久改任原州刺史。到了後晉時期,後晉出帝石重貴召王殷典掌禁軍,後升官至奉國右廂都指揮使[3]。後漢建立後,王殷跟著後漢高祖劉知遠一同討伐杜重威,因功於乾佑末年,遷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遙領寧江軍節度使[4],為抵禦契丹,曾駐守於澶州[5]。後於王殷跟隨郭威平定李業內亂,被授予侍衛親軍都指揮使[6]。後周太祖郭威即位後,王殷被任命為天雄軍節度使,加封同平章事銜,依舊典掌禁軍。同時赴任鄴都鎮守,黃河以北各鎮軍隊均受王殷節制。由於王殷於鎮守鄴都期間大肆搜刮民財,再加上回京後,王殷負責郊祭大典的安保工作,要求增撥士兵武器的行為,使得郭威懷疑王殷懷有二心。郭威於滋德殿命侍衛拿下王殷,並削去所有官爵職位,流放至登州,最終王殷被郭威下詔就地正法,死在前往登州途中。
家世
王殷的曾祖王昌裔,為瀛州別駕從事使。後因祖父王光被任命為滄州教練使,因此全家遷至滄州居住。唐朝末年,幽州、滄州大亂,王殷的父親王咸圭為避亂選擇南遷,因而投奔魏州軍中。[7]
早年經歷
王殷出生於魏州的開元寺,長大後參軍,並累功升為偏將。後唐同光年間,任華州馬步軍副指揮使。天成年間,調任靈武都指揮使。清泰年間,張令昭佔據鄴城反叛,王殷跟隨范延光前去討伐,因功授予祁州刺史,後改任原州刺史[8]。
為人孝順
王殷為人謙謹好禮,因孝順母親而聞名於世。在與他人結交前,都會先禀告母親,若母親不答應,王殷就必不往來。即使身處軍營,也不會因此濫交豬朋狗友[9]。後來王殷擔任刺史,若是在政事上有小過失,而被母親責備,便會立即命奴僕杖責自己,並同時在母親面前用竹板鞭打自己。[10]但是也有一說是,王殷母親覺察王殷在政事有失後,便要王殷站在堂前,責問他並用棍子打他[11]。後晉天福年間,王殷母親去世。正當王殷為母親守喪時,後晉高祖石敬瑭下詔重新啟用王殷,擔任憲州刺史。王殷以希望能服完母喪上表推辭,石敬瑭嘉獎他的孝行並答應了他。[12]直到後晉出帝石重貴即位,正逢王殷服喪期滿,才召王殷典掌禁軍。
作戰身先士卒
在跟隨范延光前去討伐佔據佔據鄴城的張令昭時,王殷冒著弓矢打中的危險,率先登上城牆。後漢建立後,王殷跟隨後漢高祖劉知遠一同討伐佔據鄴城的杜重威,王殷率先登城力戰,被箭矢射中腦袋,並從嘴巴穿出卻大難不死。戰後,劉知遠嘉獎王殷,任命他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兼領寧江軍節度使[13]。後為抵禦契丹,又命王殷駐守澶州。
後周開國功臣
後漢隱帝劉承祐即位後,大權掌握在重臣楊邠、郭威、史弘肇、王章之手。李業等人對此積怨已深[14],於是密謀誅殺史弘肇等人,並將計畫告知[15]。隔日,楊邠、史弘肇、王章等人上朝途經廣政殿,被埋伏的甲士數十人亂刀砍死,又派兵抓捕他們的黨羽、家屬和部曲,並盡數殺死[16]。隨後,劉承祐下詔命供奉官孟業帶著詔書前往澶州及鄴都,命鎮寧節度使李洪義殺死王殷,又令鄴都行營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威、步軍都指揮使曹英殺郭威及王峻。[17]然而,李洪義拿到詔書後,卻擔心事情無法成功,反而將詔書內容告訴王殷。[18]隨後,王殷與李洪義一起派人至鄴都,請郭威赴京平定內亂。[19]
郭威率軍平定李業之亂後,王殷也因功被授予侍衛親軍都指揮使[20]。時逢契丹寇邊,李太后命郭威率大軍出征,京城的軍事防務則交由王殷負責[21]。郭威行至澶州發生兵變,自立為帝,建立後周。王殷和王峻聽聞澶州兵變,派遣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威率領七百騎兵以拒武寧節度使劉贇進京,並遣前申州刺史馬鐸率領軍隊至許州,以防再度生變[22]。後周太祖郭威正式即位後,王殷被任命為天雄軍節度使,加封同平章事銜,依舊典掌禁軍。同時赴任鄴都鎮守,黃河以北各鎮軍隊均受王殷節制。[23]
謀反遭誅
王殷於鎮守鄴都期間,大肆收斂民財,而且為人恃功專橫,擅自調用河北軍隊,而不向郭威稟報[24]。郭威聽聞覺得很厭惡,於是下詔告誡王殷:「朕起兵於鄴都,鄴都倉廩儲蓄充實,怎麼會不夠呢?只需要按時徵稅,上繳國家,其餘便已足夠你使用了。」但是王殷並未聽從[25]。廣順三年(西元953年)九月的某一天是郭威的誕辰,王殷上表請求入朝拜壽。郭威擔心王殷居心不良,於是拒絕了他的請求[26]。同年冬天,由於不久就要祭天,王殷私自帶兵進京朝見,但是郭威仍讓王殷負責郊祭大典的安保工作[27]。只是王殷要求增撥士兵武器,以防不測的行為,引起郭威的疑心[28]。此時,朝廷內外都因為郭威患病連走路都有困難,使得長期不能上朝,而又迫近郊祭,且王殷有威脅皇上的勢頭,感到擔憂。於是郭威強撐病體於滋德殿,命侍衛拿下王殷,並削去所有官爵職位,流放至登州,最終王殷又被郭威下詔就地正法,死在前往登州途中。[29]後來郭威又立即命出鎮澶州的鄭仁誨趕赴鄴都,押送王殷的家屬遷往登州。而王殷二兒子是鄴都衙內指揮使,並未出來拜見鄭仁誨,鄭仁誨直接誅殺了他[30]。
軼事
後周廣順三年春末,鄴城有座寺廟裡懸掛著的大鐘因為繩子斷裂而掉下來,又有火光從幡旗上出現。而王殷入京朝見時,鄴都人在離亭為他餞行,王殷上馬時腳踩空,沒有踩到馬鐙,故而翻落馬下,摔倒在地。人們都驚愕認為不吉利,後果然遭禍。[31]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參考資料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 》:殷自言生於魏州之開元寺,既長從軍,漸為偏將。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 》:唐同光末,為華州馬步軍副指揮使,因家於華下。天成中,移授靈武都指揮使,久之代還。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 》:晉少帝嗣位,會殷服闋,召典禁軍,累遷奉國右廂都指揮使。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 》:乾祐末,遷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領夔州節度使
- ^ 《資治通鑑》:詔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寧江節度使王殷將兵屯澶州以備契丹。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 》:殷從平京師,授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 》:曾祖昌裔,本州別駕。祖光,滄州教練使,因家焉。唐末,幽、滄大亂,殷父鹹珪避地南遷,因投於魏軍。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 》:清泰中,張令昭據鄴叛,殷從範延光討之,首冒矢石,率先登城,以功授祁州刺史,尋改原州。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 》:殷性謙謹好禮,事母以孝聞,每與人結交,過從皆先稟於母,母命不從,殷必不往,雖在軍旅,交遊不雜。
- ^ 《新五代史·雜傳第三十八·王殷》:及為刺史,政事有小失,母責之,殷即取杖授婢僕,自笞於母前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 》:及為刺史,政事小有不佳,母察之,立殷於庭,詰責而杖之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 》:晉天福中,丁內艱,尋有詔起復,授憲州刺史,殷上章辭曰:「臣為末將,出處無損益於國家。臣本燕人,值鄉國離亂,少罹偏罰,因母鞠養訓導,方得成人,不忍遽釋苴麻,遠離廬墓,伏願許臣終母喪紀。」晉高祖嘉而許之。
- ^ 《新五代史·雜傳第三十八·王殷》:後從漢高祖討杜重威,先登力戰,矢中其腦,鏃自口出而不死,高祖嘉之,以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領寧江軍節度使。
- ^ 《舊五代史·漢書五·列傳四·李洪建》:業恃太后之親,稍至驕縱。隱帝嗣位,尤深倚愛,兼掌內帑,四方進貢二宮費委之出納。業喜趨權利,無所顧避,執政大臣不敢禁詰。會宣徽使闕,業意欲之,太后亦令人微露風旨於執政。時楊邠、史宏肇等難之,業由是積怨,蕭墻之變,自此而作。
- ^ 《舊五代史·漢書五·列傳四·聶文進》:遇周太祖出征,稍至驕橫,久未遷改,深所怨望,與李業輩構成變亂。史宏肇等遇害之前夕,文進與同黨預作宣詔,制置朝廷之事,凡關文字,並出文進之手。明日難作,文進點閱兵籍,征發軍眾,指揮取舍,以爲己任,內外咨稟,前後填咽。
- ^ 《舊五代史·漢書五·隱帝本紀下》:誅樞密使楊邠、侍衛都指揮使史宏肇、三司使王章,夷其族。是日平旦,甲士數十人由廣政殿出,至東廡下,害邠等於閣內,死於亂刃之下。又誅宏肇弟小底軍都虞候宏朗、如京使甄彥奇、內常侍辛從審、楊邠子比部員外郎廷侃、右衛將軍廷偉、右贊善大夫廷倚、王章侄右領衛將軍旻、子婿戶部員外郎張貽肅、樞密院副承宣郭颙、控鶴都虞候高進、侍衛都承局荊南金、三司都勾官柴訓等。分兵收捕邠等家屬及部曲傔從,盡戮之
- ^ 《資治通鑑》:邠等死,帝遣供奉官孟業齎密詔詣澶州及鄴都,令鎮寧節度使李洪義殺殷,又令鄴都行營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威、步軍都指揮使真定曹威殺郭威及監軍、宣徽使王峻。
- ^ 《新五代史·雜傳第三十八·王殷》:詔書至澶州,弘義恐事不果,反以告殷。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 》:殷與洪義同遣人至鄴,請太祖赴內難。
- ^ 《資治通鑑》:太后始臨朝,以王峻為樞密使,袁山義為宣徽南院使,王殷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郭崇威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曹威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陳州刺史李穀權判三司。
- ^ 《資治通鑑》:鎮州、刑州奏:「契丹主將數萬騎入寇,攻內丘,五日不克,死傷其眾。有戍兵五百叛應契丹,引契丹入城,屠之,又陷饒陽。」太后敕郭威將大軍擊之,國事權委竇貞固、蘇禹珪、王峻,軍事委王殷。十二月甲午朔,郭威發大梁。
- ^ 《資治通鑑》:武寧節度使贇已至宋州,王峻、王殷聞澶州軍變,遣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威將七百騎往拒之,又遣前申州刺史馬鐸將兵詣許州巡檢。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 》:太祖即位,授天雄軍節度使,加同平章事,典軍如故。殷赴鎮,以侍衛司局從,凡河北征鎮有戍兵處,鹹稟殷節制。
- ^ 《資治通鑑》:鄴都留守、天雄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同平章事王殷恃功專橫,凡河北鎮戍兵應用敕處分者,殷即以帖行之,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殷頗務聚斂,太祖聞而惡之,遣人謂之曰:「吾起魏時,帑廩儲畜豈少邪?汝為國家用,足矣。」殷不聽。
- ^ 《資治通鑑》:廣順三年秋九月永壽節,殷求入為壽,太祖許之,而懼其疑也,復遣使止之。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 》:是年冬,以郊禋有日,殷自鎮入覲,太祖令依舊內外巡警。殷出入部從不下數百人,又以儀形魁偉,觀者無不聳然。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一日,遽入奏曰:「郊禮在近,兵民大集,臣城外防警,請量給甲仗,以備非常。」太祖難之。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時中外以太祖嬰疾,步履稍難,多不視朝,俯逼郊禋,殷有震主之勢,頗憂之。太祖乃力疾坐於滋德殿,殷入起居,即命執之,尋降制流竄,及出都城,遽殺之,眾情乃安。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太祖尋令澶帥鄭仁誨赴鄴,殷次子為衙內指揮使,不出候謁,仁誨誅之,遷其家屬於登州。
- ^ 《舊五代史·周書十五·列傳四·王殷 》:是歲春末,鄴城寺鐘懸絕而落,又火光出幡竿之上。殷之入覲也,都人餞於離亭,上馬失鐙,翻墮於地,人訝其不祥,果及於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