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慈护宫
24°59′20″N 121°18′24″E / 24.988811°N 121.306657°E
桃园慈护宫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台湾桃园市桃园区南门里复兴路275号 |
主神 | 妈祖 |
例祭 | 农历三月廿三 |
建立时间 | 日治台湾明治三十年(1897年) |
地图 | |
桃园慈护宫,是位于台湾桃园市桃园区南门里的妈祖庙,前身为宜兰五结的妈祖庙,乃北桃园的妈祖信仰中心,其妈祖称为“桃园妈”。又称“南门仔庙”或“南门仔妈祖庙”。
沿革
此庙前身位于今五结乡的妈祖庙,由游姓先民建立,在咸丰七年(1857年)因天灾毁损庙,游良坤将妈祖神像及印信辗转移垦至金瓜石、贡寮、瑞芳等地,至光绪五年(1879年),安奉于桃涧堡程姓祖厝,信众遍及桃涧堡埔仔庄、中路庄、八块厝庄、龟山庄(龟仑口)、芦竹厝庄、小大湳庄等地。[1]
日治时代,明治30年(1897年),姚国兴、林国滨在桃园街中路1796番地集结信众发起集资建庙,庙名沿袭[1]。庙地属于徐姓家族所有,在今日的广明陆桥前[2]。
1969年,因配合政府城市规划,庙宇及庙埕用地部分开辟为陆桥与道路之用,1972年今现址复兴路275号兴工建庙,至1975年落成安座[1]。属于南门里[3]。管委会后以新台币1600万元向徐姓家族购置旧庙近百坪土地,在2006年1月拆除旧庙[2]。
月老殿在2010年5月6日启用[4]。
祭祀
此庙为北桃园的妈祖信仰中心,其妈祖称为“桃园妈”[5][6]。在妈祖圣诞会绕境芦竹、龟山和八德外境、桃园区[6]。陪祀观世音菩萨、注生娘娘、文昌帝君、月老神君、道姥元君、地藏王菩萨、武财神、六十甲子太岁星君、福德正神等[7]。庙附近有不少特种营业场所,庙方说有酒店小姐可能想获得好归宿,在给月老的祈愿卡上写着要赶走他人的妻子[8]。
中路的炉主,在农历正月初五会依日治时期就有的习俗,邀此庙、桃园景福宫、莲华寺等桃园地区七大庙宇的神明,至中路派出所旁的集会所看戏。当日会以妈祖为主位,其他神明在侧。下午平安戏、相关祈福法会结束后,炉主就会送神明回去。[9]
因与苑里慈护宫、金包里慈护宫同名,三庙缔结为姊妹庙[1]。像是1986年桃园慈护宫举行丙寅年五朝护国祈安大法会,游行至竹围海水浴场,有金包里慈护宫信徒数百人参与,以桃园县长徐鸿志担任领队[10]。次年,桃园地区妈祖信徒,为纪念妈祖成道一千年,由桃园慈护宫和中坜仁海宫共同主办游行,分别负责北桃园与南桃园[11]。
1988年4月30日(农历三月十五)起到5月6日(三月廿一),慈护宫建醮,在慈护宫庙前、阳明社区空地,桃园高中女生部后侧、市立棒球场及大湳,各搭建一座醮坛,全桃园市斋戒,并须禁屠、禁曝(露天曝晒内裤)、禁用(用苎麻捆缚六畜、用丧家用过布类缝成的粿袋)。[12]
参考
- ^ 1.0 1.1 1.2 1.3 杨宗灏. 桃園慈護宮 媽祖庇佑傳佳話. 《中国时报》. 2017-03-21 [2018-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台湾)).
- ^ 2.0 2.1 黄文杰. 慈護宮舊廟 悄悄被剷平. 《中国时报》. 2006-01-13 (中文(台湾)).
- ^ 贾宝楠、曾增勋. 打疫苗 借場地 沒協調 慈護宮主委、里長 媽祖前互毆. 《联合报》. 2011-10-05 (中文(台湾)).
- ^ 徐乃义. 桃園慈護宮月老殿為單身男女祈求良緣. 《大纪元时报》. 2010-09-14 [2018-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台湾)).
- ^ 蔡依珍. 桃園3特色媽祖廟 樂做公益. 《中国时报》. 2017-03-21 [2018-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2) (中文(台湾)).
- ^ 6.0 6.1 蔡依珍. 慈護宮聖母祈安遶境 萬人躦轎腳. 《中国时报》. 2017-04-18 [2018-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台湾)).
- ^ 杨宗灏. 慈護宮重環保 採電子鞭炮、環保金. 《中国时报》. 2017-03-21 [2018-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台湾)).
- ^ 贾宝楠、刘爱生. 11年不來電 拜月老...4個月後要婚了. 《联合报》. 2012-08-22 (中文(台湾)).
- ^ 黄文杰. 里長兼爐主 眾神集會看戲. 《中国时报》. 2005-02-13 (中文(台湾)).
- ^ 邱杰. 桃市慈護宮今舉行祈安大法會 引燃三丈紙船.送媽祖回鄉「謁祖」. 《民生报》. 1986-04-26 (中文(台湾)).
- ^ 桃園媽祖信徒 明辦全縣遊行. 《民生报》. 1987-10-29 (中文(台湾)).
- ^ 邱杰. 搭醮壇 齋戒 禁曝 禁用 桃園慈護宮建醮漸入高潮. 《民生报》. 1988-05-03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