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涌炮台
东
历史
清朝道光年间,为了阻止鸦片贸易和海盗侵略,当时的清朝水师把附近的大鹏营升为大鹏协,下设左右二营,总部及左营设于深圳的大鹏所城,而右营则是驻在新建的东涌所城,落成于1832年(一说是1817年),设有6门大炮,以控制海面交通。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炮台遂被废弃。[1]于1937年到1940年期间用作佛山华英中学临时校舍[2][3][4][5]、东涌乡事委员会及后成为东涌公立学校校址一部分,东涌公立学校于2003年停办。香港日治时期,炮台曾被日军重建。炮台重建后,炮台所在地被用作警署用途,而炮台所在地于1979年8月24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并曾于1988年全面维修。现在兼为东涌乡事委员会办事处和展示厅及东涌商会办事处。
-
东涌炮台牌坊
-
东涌乡事委员会办事处和展示厅
-
东涌商会
-
已停办东涌公立学校旧校舍
-
已停办的东涌公立学校
-
东涌炮台西面城墙上
特色
东涌炮台现址面积为70乘80米,城墙以花岗石砌成,设有三道拱形城门,分别为北面正门的“拱辰门”、东面的“接秀门”及西面的“联庚门”。向北面的城墙上现时仍现存6门大炮,东面设有4门而西面只有两门,分置于花岗石及水泥的基座上,有铸于1805年、1809年和1843年的,炮身刻有汉字,写有铸造年份,据学者考证此6门大炮并非炮台原有,而是由不同炮台移来作装饰之用。
-
北面城墙上的大炮
-
拱辰门
参见
参考文献
- 粱炳华 主编,《香港离岛区风物志》,离岛区议会,2007年3月
外部链接
- 东涌炮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生态游 第六站:东涌炮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电台节目:老土正传 第三章:《烽火燃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