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杭州市行政区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杭州市目前下辖10个、2个,代管1个县级市。分别为:[1]

其中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临安区因成为区的历史并不久,所以部分政策与市本级的不同。而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钱塘区因为完全与市本级的政策相同,而被非正式合称为杭州主城区。

各项数据

地图 地区 面积 常住人口
市辖区
上城区 119 km² 1,323,000
拱墅区 98 km² 1,121,000
西湖区 309 km² 1,118000
滨江区 72 km² 503,859
萧山区 1,163 km² 1,535,200
余杭区 1,222 km² 1,201,200
富阳区 1,808 km² 725,500
临安区 3,124 km² 573,800
桐庐县 1,780 km² 410,200
淳安县 4,452 km² 341,400
县级市
建德市 2,364 km² 436,900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废除了清时的府、州、厅等各行政区划,主要实行省直管县,同时废除、归并了许多治所同城的附郭县——民国元年(1912)杭州城内的钱塘县仁和县即合并为一杭县[2]:84。今杭州市范围内主要有(以三十八年公布县等级排序)杭县、萧山县淳安县建德县富阳县遂安县於潜县余杭县临安县桐庐县昌化县寿昌县分水县新登县14县,除了遂安、淳安于1959年没入了千岛湖(新安江水库)几十米深处、并于1965年在新址建了库区移民安置地(仍命名淳安县),寿昌属建德,分水属桐庐,于潜、昌化属临安,新登属富阳以外,其余各县建制均与今天大同小异。

其中民国16年(1927)4月会议通过析杭县城区设置了杭州市[注 1](驻地在今拱墅区),这也是全省保留下来唯一的市[注 2]。但不同时期为了适应不同需要,仍然有道、行政督察区等省县之间的行政区划断续存在。

民国三年(1914)浙江省设4道,杭县、富阳县、余杭县、临安县、於潜县、新登县、昌化县属钱塘道(繁要缺,一等),萧山县属会稽道(繁要缺,一等),建德县、淳安县、桐庐县、遂安县、寿昌县、分水县属金华道(简缺,三等)。民国5年(1916)5月浙江宣布独立,裁撤4道,民国6年(1917年)1月22日恢复。北伐发生后,浙江各县于民国15年(1926)12月至16年(1927)2月间,陆续由国民政府接管,最终将4道裁撤。

行政督察区

民国21年(1932)5月,浙江省政府将浙江全省划为12区。杭县、建德县为其中两区驻地。

同年,又将全省划分为6区,旋增加至7个特区。省会杭州附近的杭嘉湖地区未设置特区,为浙江省政府直辖区。除遂安县属第一特区外,其余各县及杭州市均属省直辖区。

中华民国23年(1934)今杭州市范围行政区划[2]:87-88
行政督察区 专署驻地 县等级 县市 驻地(2020年6月)
省政府直辖 不适用 杭州市 杭州市拱墅区
一等 杭县 杭州市拱墅区
一等 新登县 富阳市西南新登镇
一等 淳安县 淳城镇(今淳安县西新安江水库
一等 萧山县 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
二等 富阳县 富阳区驻地富春街道
二等 建德县 建德市东北梅城镇
三等 余杭县 杭州市余杭区西南余杭街道
三等 临安县 临安区驻地锦城街道
三等 於潜县 临安区西于潜镇
三等 昌化县 临安市西昌化镇
三等 桐庐县 桐庐县城区(旧桐庐镇)
三等 寿昌县 建德市西南寿昌镇
三等 分水县 桐庐县西北分水镇
第一特区 二等 遂安县 遂安(今淳安县西南新安江水库

民国24年(1935)7月,省政府将全省划为9区,26年(1937)12月,日军攻占省政府撤至浙西南。杭州市属省政府直辖区;余杭县、临安县、於潜县、昌化县属第一区(专署驻吴兴,27年迁驻余杭),杭县、富阳县、新登县属第二区(专署驻嘉兴,27年迁驻德清,富阳拨归第三区),萧山县属第三区(专署驻绍兴),桐庐县、建德县、分水县属第四区(专署驻兰谿,26年4月迁驻金华),淳安县、遂安县、寿昌县属第五区(专署驻衢县)。

民国26年(1937)12月,日军占领杭州。27年(1938)1月1日成立杭州治安维护会梁鸿志成立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后,于同年6月10日解散[2]:149,自此杭州市属于维新政府治下。

民国29年(1940)1月,为适应战时需要,9区增加为10区。杭州市仍属省政府直辖;杭县、分水县、新登县、富阳县划归第一区(专署暂驻于潜),其余各县未有变化。29年3月30日,汪精卫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自此杭州纳入汪精卫政权治下。

民国32年(1943),10区增加为11区,其中新增的第十一区专署即驻淳安,且淳安、建德、富阳、桐庐、寿昌五县均属第十一区,民国35年专署迁回建德,富阳拨归第一区。其余各市县未有变化,但第一区专署于34年迁驻余杭,35年分水也拨归第十一区。

民国34年(1945)8月,汪精卫政权败亡,杭州市重归蒋领导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民国36年(1947)3月,11区又减少为6区,调整期间,原第一、四、六、十、十一区曾一度为省政府直辖。调整后,杭州市、杭县、萧山县属省政府直辖,余杭县、临安县、於潜县属第一区(驻吴兴),淳安县、遂安县、建德县、桐庐县、富阳县、寿昌县、分水县、新登县属第四区(驻淳安)。

民国37年(1948),又将6区增加为9区。此时省政府直辖正好剩杭州市、杭县、萧山县3个市县;临安县、余杭县、於潜县分出成立第九区(驻临安)并将昌化、新登、富阳也划入,第四区改驻建德。

民国38年(1949),9区增加为10区。因部分辖境已为中共所占,所以未能完全实施。萧山县并入新成立的第十区(驻绍兴),省政府直辖仅余杭州市、杭县。这一行政区划一直为流亡中华民国政府沿用未变,并于民国77年(1988)7月,行政院公布《中华民国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域代码》,为各省县市编定了代码。直至民国94年(2005)10月才停用。今杭州市范围内各县见下表:

中华民国浙江省(名义上1949-2005)今杭州市范围行政区划
行政督察区 专署驻地 代码 县等级 县市 驻地(2020年6月) 北洋时期 沿革
省政府直辖 02001 不适用 杭州市 杭州市拱墅区 (钱塘道) 省会。民国16年(1927)4月会议通过析杭县城区设置。
02002 二等 杭县 杭州市拱墅区 钱塘道

(驻地)

清代为杭州府附郭仁和县钱塘县,民国元年(1912)2月废府并为杭县。
第四区 建德县 02056 三等 建德县 建德市东北梅城镇 金华道 清代为严州府附郭建德县,民国元年(1912)2月裁府留县。
02057 二等 淳安县 淳城镇(今淳安县西新安江水库 金华道
02058 五等 桐庐县 桐庐县城区(旧桐庐镇) 金华道
02059 四等 遂安县 遂安(今淳安县西南新安江水库 金华道
02060 六等 寿昌县 建德市西南寿昌镇 金华道
02061 六等 分水县 桐庐县西北分水镇 金华道
第九区 临安县 02004 四等 富阳县 富阳区驻地富春街道 钱塘道
02005 五等 余杭县 杭州市余杭区西南余杭街道 钱塘道
02006 五等 临安县 临安区驻地锦城街道 钱塘道
02007 四等 於潜县 临安区西于潜镇 钱塘道
02008 六等 新登县 富阳市西南新登镇 钱塘道 清代为新城县。因与直隶、吉林、山东、江西、贵州5省县名重名,民国3年(1914)1月改名,以古县名得名。
02009 五等 昌化县 临安市西昌化镇 钱塘道
第十区 绍兴县 02030 二等 萧山县 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 会稽道


共和国时期

国共战争末期,随着解放军攻克浙江省各地,各行政督察区均因其专员公署溃散而实质上消亡。民国38年(1949)8月19日,中共于杭州市成立浙江省人民政府,设立杭州宁波温州3地级市及10专区。10月,各专区分别易名为嘉兴宁波衢州建德温州台州丽水金华临安绍兴

  • 1960年5月,撤销富阳县并入桐庐县,并隶属于杭州市。
  • 1961年3月,划临安县的7个乡归杭州市钱塘联社(今余杭区)(1996年撤县设市)。
  • 1961年12月,富阳县从桐庐县重新析出,并隶属于杭州市。
  • 1963年淳安县划属杭州市。
  • 1963年5月16日,建德县划属杭州市。1992年4月1日,建德撤县设市。
  • 1994年富阳撤县设市。
  • 1996年12月,滨江区成立,之前的三个镇属于萧山市管辖。
  • 2001年,为“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构想,近郊的县级市萧山余杭并入杭州,成为市辖区,杭州市辖区的面积和人口因此大幅增加[3]
  • 2014年12月,富阳撤市设区。
  • 2017年7月,临安撤市设区。
  • 2019年4月2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杭州钱塘新区获批设立,涵盖原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管理范围包括江干区的下沙、白杨2个街道,萧山区的河庄、义蓬、新湾、临江、前进5个街道[4]
  • 2021年4月,杭州市进行区划调整,江干区大部分并入上城区,下城区并入拱墅区,余杭区分出一个临平区,萧山区的大江东五个街道和杭州经济开发区的下沙与白杨街道组建成钱塘区

详细变迁

  •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市定为浙江省直辖市和浙江省省会,原杭州市第一至第八区依次改设为上城中城下城西湖江干艮山笕桥拱墅8区。
  • 1949年9月,撤销杭州市上城、中城、下城3个区。
  • 1950年9月,撤销西湖、江干、艮山、笕桥、拱墅5个区政府,改设为区公所。
  • 1951年12月,省直辖的杭县划归杭州市。
  • 1952年11月,建立上城、中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艮山、笕桥、上塘古荡10个区建制。
  • 1952年11月,所辖杭县改由省直辖
  • 撤销古荡区建制,所辖的古荡、花园亭、塘河3个乡划归西湖区管辖。
  • 1956年4月,撤销艮山、笕桥、上塘3个区建制,设11个乡。
  • 1957年9月,将省直辖的杭县委托杭州市管辖。
  • 1957年4月,撤销杭州市中城区和沿江乡的建制,并入上城、下城2区。沿江乡并入江干区的新塘乡。单独建立古荡乡。
  • 1957年8月,杭县划归杭州市,将来逐步过渡为杭州市郊区。
  • 1958年遂安县撤销,并入淳安县,并于1959年没入千岛湖底。
  • 1958年11月,宁波专区所辖萧山县划归杭州市管辖。
  • 1958年12月,撤销建德专区,所辖富阳县划归杭州市管辖。
  • 1958年3月,撤销郊区办事处,设立笕桥区公所,管辖现有郊区各乡并委托杭县领导。
  • 1958年4月,设立临平上泗三墩塘西笕桥5区建制。
  • 1958年4月,撤销杭县,将原杭县瓶窑镇长命乡划归余杭县管辖,其余35个乡镇和余杭县的闲林乡划归杭州市管辖。
  • 1959年1月,撤销笕桥、临平、塘栖、三墩、上泗五区建制。
  • 1960年8月,将原属嘉兴专区临安县金华专区桐庐县划归杭州市管辖。撤销昌化县,其行政区域并入临安县。撤销富阳县,其行政区域并入桐庐县。
  • 1960年1月 半山、拱墅两个联社合并,定名为钱塘联社(县级),将原拱墅联社的城区划归拱墅区管辖。
  • 1961年7月,撤销钱塘联社,将其改为余杭县的建制,并将临安县所属的余杭、长命、仓前、潘板、黄湖、双溪、石鸽7个公社划归余杭县管辖。余杭县由杭州市领导。
  • 1961年12月,富阳县从桐庐县重新析出,并隶属于杭州市。
  • 1963年5月,将金华专区 的建德、淳安两县划归杭州市领导。
  • 1978年8月,设立杭州市半山区建制。
  • 1990年1月,撤销杭州市拱墅区、半山区,设立新的拱墅区。
  • 1996年5月,将萧山市的浦沿镇长河镇 、西兴镇(现西兴街道)和余杭市的三墩镇划归杭州市西湖区管辖;将余杭市的九堡镇、下沙乡(现下沙街道)(包括围垦区)划归杭州市江干区管辖。
  • 1996年10月,撤销临安县,设立临安市(县级),以原临安县的行政区域为临安市的行政区域。
  • 1996年12月,从西湖区划出浦沿镇、西兴镇、长河镇,设立滨江区;并进行了部分区划调整。
  • 2001年2月,撤销县级萧山市、余杭市,以其行政区域设立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驻地不变。
  • 2014年12月,撤销县级富阳市,以其行政区域设立杭州市富阳区,驻地不变。
  • 2017年7月,撤销县级临安市,以其行政区域设立杭州市临安区,驻地不变。
  • 2021年4月,撤销杭州市上城区、江干区,设立新的杭州市上城区,以原上城区、江干区的行政区域(不含下沙街道、白杨街道)为新的上城区的行政区域,上城区人民政府驻望江街道望潮路77号。
    • 撤销杭州市下城区、拱墅区,设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区,以原下城区、拱墅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拱墅区的行政区域,拱墅区人民政府驻拱宸桥街道台州路1号。
    • 撤销杭州市余杭区,设立新的杭州市余杭区,以原余杭区的余杭街道、仓前街道、闲林街道、五常街道、中泰街道、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瓶窑镇、径山镇、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余杭区的行政区域,余杭区人民政府驻仓前街道文一西路1500号。
    • 设立杭州市临平区,以原余杭区的临平街道、东湖街道、南苑街道、星桥街道、运河街道、乔司街道、崇贤街道、塘栖镇的行政区域为临平区的行政区域,临平区人民政府驻临平街道西大街33号。
    • 设立杭州市钱塘区,以原江干区的下沙街道、白杨街道和杭州市萧山区的河庄街道、义蓬街道、新湾街道、临江街道、前进街道的行政区域为钱塘区的行政区域,钱塘区人民政府驻河庄街道青六北路499号。[5][6][7]

城市布局

杭州拥有约14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个典型的组团式城市,现由1个主城、3个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6个卫星城(临浦、瓜沥、义蓬、塘栖、余杭、良渚)组成。除了主城外,“三大副城”作为主城人口和市级功能转移的接纳地,“六大组团”作为杭州中心城市的卫星城。[8]西湖钱塘江以及周边丘陵构成了杭州的山水风景。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即中心城区,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临平城:由临平城区、运河镇等组成,是以城市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北部为工业区和配套生活服务区,中部为公建区和居住生活区,南部为物流区。规划城市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6平方千米。下沙城:由下沙九堡乔司组成,是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教园区为骨干的综合性新城。北部为教育科研区,南部、西部为工业区,中部及东部临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规划城市人口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4平方千米。[8]

六大组团:分成北片和南片,北片由塘栖良渚余杭组团组成,南片由义蓬瓜沥临浦组团组成。六大组团的功能主要在于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及产业等功能的扩散,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职住平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组合城镇。塘栖组团: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北部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和余杭经济开发区(临平工业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的配套服务基地。东部为居住生活区,西部为工业区。规划城市人口4万人。良渚组团:是城市西北部以良渚文化和生态农业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基地。严格保护良渚文化遗址群,合理控制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北部为良渚遗址保护区,西部、东南部为居住生活区,西南为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城市人口4万人。余杭组团:是城市西部的近郊住宅区和高教科研基地。西部为居住生活区,南部为休闲度假区,东部为教育科研区。规划城市人口7万人。义蓬组团:是城市东部大型综合性工业发展基地。东部和东南部为工业区,西部和西南部为居住生活区,北部和东部临江地区为生态旅游区。规划城市人口16万人。瓜沥组团:是城市东南部以临港工业、轻纺工业、服装加工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北部为工业、物流区,南部为居住生活区。规划城市人口5万人。临浦组团:是城市南部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北部为居住生活区,南部为高新科技园区。规划城市人口4万人。[9]

六条生态带:在各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城区之间,利用自然山体、水体、绿地(农田)等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划定生态敏感区,避免城市连片发展而影响生态、景观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规划建设六片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分别是:1.灵山、龙坞、午潮山风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2.径山风景区--北、南湖滞洪区--闲林西溪湿地风景区;3.超山风景区--半山、皋亭山、黄鹤山风景区--彭埠交通生态走廊;4.石牛山风景区--湘湖旅游度假区;5.青化山风景区--航坞山--新街绿化产业区(大型苗木基地);6.东部钱塘江滨海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10]

双心双轴: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城市新中心、城市生态轴、城市发展轴。双心,即湖滨、武林广场地区--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临江地区--由北岸的钱江新城和南岸的钱江世纪城共同组成的城市新中心。双轴,即东西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城市生态轴;南北向以主城--江南城为轴线的城市发展轴。[10]

参考资料

  1. ^ 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获官宣-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 [202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2. ^ 2.0 2.1 2.2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華民國卷.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34331206. 
  3. ^ 萧山、余杭撤市设区(2001年3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4. ^ 杭州钱塘新区获批设立. 浙江日报. [2019-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4). 
  5. ^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2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7). 
  6. ^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 (PDF).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18). 
  7. ^ 重磅!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_杭州网. ori.hangzhou.com.cn. [202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8. ^ 8.0 8.1 20年后杭州怎么样 杭州确定城市.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 2007-04-05. [永久失效链接]
  9. ^ 杭州城市规划:一主三副六组团 奇经八脉大路通. 浙江在线. 2005年8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10日). 
  10. ^ 10.0 10.1 “一主三副六组团”城市规划格局确立. 杭州政府. [2012年11月]. 

注释

  1. ^ 《市组织法》:凡人口满20万以上之都市,得依所属省政府之呈请暨国民政府之特许建市。
  2. ^ 宁波市因市政发展困难,为节省支出,1931年即废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