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忠义计划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PFG-1导弹巡防舰
海军造船发展中心展示的模型
概观
舰种巡防舰
拥有国 中华民国
代号忠义计划
制造厂中国造船公司
计划数24艘
取消数24艘
结局计划遭取消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2,800吨
满载排水量3,200吨
动力通用电气LM2500燃气轮机
MTU柴油机
最高速度30节
射控装置STIR-180射控雷达
1×W-160射控雷达
1×LIDO光电射控仪
侦搜系统DA-08对空搜索雷达
武器装备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
波佛斯40mm/70倍径快炮
方阵近迫武器系统
Mk112反潜火箭发射器
Mk 13型导弹发射器
雄风一型反舰导弹
舰载机S-70C反潜直升机

忠义计划中华民国海军于1970年代启动的计划,其目的为建造新型舰艇以替换老旧的阳字号驱逐舰。该计划最终因风险过大与效益不明而遭取消,海军则改向外国寻求成熟舰艇的授权生产 。

缘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海军接收了大量退役美军舰艇作为其水面舰队的主力,然而这些舰艇的设计随着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落后,舰体也逐渐老化。到了1970年代,此批美援舰艇的舰龄已达35至40年,其妥善率十分糟糕,曾任海军总司令[注 1]的叶昌桐上将回忆道:[1]:36

全世界没有国家的海军把船用这么久,没有使用这么长的经验。什么时候会垮掉,连美国人都不知道。很多人担心锅炉老化的问题,但我更担心的是船壳……。我曾经想过,最坏的情况是阳字号在海上航行的时候,一个大浪一家伙打来,就把凝水器下的船壳打一个大洞,到那时动力也没有了,整条船都完蛋,这是我的梦魇……。阳字号是不能再用下去了。

为解决主力舰艇老旧的问题,中华民国海军开始对阳字号驱逐舰进行改良,其成果即为精装舰武进一武进二等方案。然而阳字号驱逐舰的舰体与其设计仍然过于老旧,无法满足现代化的作战需求;外购新舰则因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逐渐升温而无法实现。为此,海军启动了阳字号的“终极改良计划”武进三,也准备筹画下一代主战舰艇。[2]:43-45

1977年1月11日,海军总司令部[注 2]正式提出《第二代军舰作业能力需求意见书》,翌年成立代号为“自强作业组”的二代舰筹建专案小组以进行先期规划作业。当时海军总部对新型军舰的筹获分为两种意见:外购派与自制派。外购派认为应向外国购买现成军舰或已经成熟的设计,以降低下一代军舰的风险;自制派则认为应从头开始建立自行设计与建造军舰的能力。时任参谋总长宋长志、海军总司令邹坚与副总司令林蛰生皆认为应培养自力造舰的能力,时任总统蒋经国也在1979年的第41次军事会谈中指示“利用中船[注 3]设备发展海军造舰能力”,确立了“国舰国造”的发展方向。[1]:50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军正式启动了代号为“忠义”的造舰计划,预计建造24艘以反潜作战为主、具备防空、反水面与电子作战能力的驱逐舰以替换阳字号驱逐舰。[3]:41

经过

赴美受训

虽说忠义计划已经正式启动,但当时的台湾并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来执行这个计划。对此,退役美国海军少将杭辛格(Honsinger)为首的顾问团建议海军总司令部聘雇外国厂商来指导本国人员,另安排海军、联合船舶设计发展中心中国造船公司的工程师赴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船舶的设计与建造,海军总司令部随后采纳了上述建议。[3]:411981年2月,美国西屋公司与罗臣拔(Rosenblatt & Son)造船厂获选为忠义计划的主副合约商,前者负责系统整合,后者负责载台设计;海军也于同年10月派遣第一批军官赴美学习造舰技术,并成立“忠义计划驻美设计督导室”以进行概念规划。[2]:46

初步设计

翌年4月,督导室初步确定了PFG-1导弹巡防舰(本级舰正式命名前的代称)的规格,其排水量为2,700吨,采用柴燃交替动力方式(CODOG)推进,航速18节以下时使用两具MTU柴油机,超过18节时则使用两具LM2500燃气涡轮发动机。在武器装备方面,PFG-1预计装备一门76毫米舰炮与一具Mk 13型导弹发射器,舰体中部则有一具Mk112反潜火箭发射器与八具雄风一型反舰导弹发射器,且为当时仍在研发阶段的雄风二型反舰导弹预留换装空间。上述武器皆由DA-08对空搜索雷达、LIDO光电射控仪、STIR-180与W-160射控雷达导控。此外,PFG-1预计采用全世界第一种分散式作战系统H-930 MCS,由9部AN/UYK-19中型电脑管制全船的武器与侦搜系统,且较集中式系统或半分散式系统而言更具有弹性,在部分电脑故障时也较不容易完全丧失作战能力。[2]:46-47

在进行初步设计时,福克兰战争的经验对忠义计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将一艘受损的军舰拖至巴尔的摩维修,设计小组即赴舰上考察;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遇袭沉没的经验使设计小组重新考虑了损害管制系统与消防设备的配置[3]:43-44,舰上的烟囱、桅杆与上层建筑也进行了匿踪处理,以降低被反舰导弹锁定的几率。[1]:79除此之外,中华民国海军在采购反潜直升机的“神鹰计划”中成功向美国争取到较为先进的S-70C反潜直升机也使海军总司令部与忠义计划设计小组决定调整PFG-1导弹巡防舰的设计。由于原订使用的舰载反潜直升机为六吨级的SH-2F,而S-70C为十吨级的直升机,设计小组不得不将船体拉长3米以容纳更大型的机库。这些更动使PFG-1的标准排水量进一步增加至2,800吨,满载排水量更是来到3,200吨。[1]:91-94

计划终止

1981年底,担任参谋总长的宋长志转任国防部长,参谋总长由时任陆军总司令[注 4]郝柏村上将接任。与海军出身的宋长志不同,陆军出身的郝柏村对此案的支持度并不高,惟在海军总司令部的全力支持下才得以继续进行。1983年6月,设计小组返回台湾进行简报,称PFG-1导弹巡防舰已完成初步设计,即将进入细部设计阶段。然而最支持忠义计划的海军总司令邹坚与副总司令林蛰生已于5月因职务调动而离开海军总部,超过新台币200亿的原型舰设计建造成本也使新任总司令刘和谦不再坚持推行此案。当月20日,郝柏村表示“忠义计划投资大、风险大,效益未定,应于设计完成后停止造舰”[4]:88,海军总司令部则在27日接获国防部“以现况结案,暂缓投资建造,由海军并同其他可行备案报部”的命令,忠义计划就此终止。[1]:96

后续

忠义计划终止后,较为保守的参谋总长郝柏村与海军总司令刘和谦为第二代军舰订出了“性能符需求、建造已验证、出口无问题、支援风险低、技术可转移”五项前提。1984年10月,海军提出应以“八大十六小”的高低搭配来替换24艘阳字号驱逐舰,其中“八大”指8艘3,000吨级的导弹巡防舰(PFG),计划代号为“光华一号”,即日后的成功级巡防舰;“十六小”指16艘1,000至2,000吨级的导弹巡逻舰(PCEG),计划代号为“光华二号”,日后发展为康定级巡防舰[4]:89-93[5]:74-75未能成功的忠义计划也在上述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此案中派往美国学习计划管理、造舰与监造的军官在光华一号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时任驻美联络官康世淳、海军武器系统获得管理室(武获室)主任王琴生、监造处执行官周宇超等人即为第一批赴美学习的军官;光华一号计划的许多关键装备在忠义计划执行时已获得美国国务院的输出许可,中华民国海军便不须重新申请,节省了大量行政工作与时间。[3]:45

注释

  1. ^ 2006年2月17日《国防部组织法》实施前,海军司令称为海军总司令
  2. ^ 2006年2月17日《国防部组织法》实施前,国防部海军司令部称为海军总司令部
  3. ^ 即中国造船公司,现称为台湾国际造船公司
  4. ^ 2006年2月17日《国防部组织法》实施前,陆军司令称为陆军总司令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1.4 李志德. 海風泱泱:從忠義計畫到拉法葉艦的故事. 商周出版. 2006. ISBN 986-124-603-7. 
  2. ^ 2.0 2.1 2.2 程嘉文. 30年海軍的建軍思想改變與實況概述Part 1. 全球防卫杂志 (全球防卫杂志社有限公司). 2003-03-01, (223): 42-47. 
  3. ^ 3.0 3.1 3.2 3.3 李志德. 失落的造艦夢—忠義計畫. 历史月刊. 2003-01-01, 180: 40-45. doi:10.6796/HM.200301.0040. 
  4. ^ 4.0 4.1 程嘉文. 30年海軍的建軍思想改變與實況概述Part 2. 全球防卫杂志 (全球防卫杂志社有限公司). 2003-04-01, (224): 88-93. 
  5. ^ 程嘉文. 30年海軍的建軍思想改變與實況概述Part 3. 全球防卫杂志 (全球防卫杂志社有限公司). 2003-06-01, (226):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