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工蜂七型多管火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工蜂七型火箭系統係參考美國MLRS多管火箭系統的設計特色,進行研發。先期研發工作進行於民国七十三年至七十七年六月。

歷史

中華民國陸軍使用工蜂六型多管火箭後,滿意於其猛烈的火力與優異的性能,於民國七十二年行文要求中科院研發射程30公里的長程多管火箭-工蜂七型火箭系統,用為反登陸作戰砲兵射擊來犯船團泊地的主力武器。後因陸軍未能建案撥款,因而只完成工蜂七型火箭系統的先期研發。工蜂七型火箭系統先後曾進行火箭靜力試驗、飛行試驗,完成了各關鍵性技術與項目的研究發展,其性能較工蜂六型火箭系統明顯大幅提升。

惟因陸軍在工蜂七型開發時決定研製更大直徑的227公厘火箭,工蜂七型的發射架無法整合更大直徑的火箭,故最後並無進入「武器系統」的工程研發建案與量產服役,但相關技術由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繼承,研製182公厘火箭在雷霆2000上以MK-30火箭之名繼續沿用。

設計

彈藥

工蜂七型火箭的彈徑182公厘,全長3.9公尺,全重185公斤,以類似國造MK-15火箭的捲摺式尾翅穩定其飛行,推進機採7角星型壁結式HTPB組合藥柱,與燒蝕式模壓噴嘴,最大射程30公里。工蜂七型火箭的彈頭有碎片預成式高爆彈頭與雙效群子彈頭兩種,分別配置「近發式」與「遙控調時式」兩種引信使用。

載具

工蜂七型發射架以美製M997 8×8卡車為載具,發射架參考美國MLRS多管火箭系統發射架的概念、搖架上不設計「發射管組」,而設計為「發射彈箱」式,每具「發射彈箱」具有9根發射管,呈3×3排列,出廠時每根發射管中以氣密方式裝妥1發火箭,亦即每具「彈箱」內裝妥9發工蜂七型火箭,用為儲運、發射的基本單元。射擊前將「彈箱」吊上發射架的搖架,扣緊「彈箱」的鎖釋機構與插妥介合電纜,即完成裝彈作業可立即發射,不僅裝彈作業之操作得以簡化,並大幅節省裝彈所需的人力與時間。

性能

  • 1、射程遠達30公里,超越當時國軍大多數自走與牽引式火砲的射程。
  • 2、火箭彈彈著散布精度小於CEP 1%,達到當代砲兵火箭彈著精度的國際水準。
  • 3、發射架採「發射彈箱」式,不僅簡化彈藥之儲存、運輸、裝填,且可裝填與發射其他火箭、飛彈之彈箱,而提升發射架的運用彈性。發射架自備吊具,能自主吊裝彈箱。
  • 4、發射架採用軟體調平與駕駛室內按鈕發射,縮短系統反應時間。
  • 5、火箭的推進機採用燒蝕式模壓噴嘴,不僅可增進推進機的安全可靠度,且簡化噴嘴的製作。
  • 6、火箭的彈頭重量高達全彈的50%,投射效率與殺害、損毀效果極高。
  • 7、火箭的彈頭有碎片預成式高爆彈頭與雙效群子彈頭兩種,前者能對目標爆布萬餘顆高碳鋼珠,後者能在目標上空撒布數百枚子彈頭,每枚子彈頭引爆時各自產生穿甲與碎片殺害效果,殺害、損毀效果猛烈且面積廣大。
  • 8、研發「近發式」與「遙控調時式」引信(以前各型火箭皆為「著發式」引信),分別配置於碎片預成式高爆彈頭與雙效群子彈頭使用,能大幅提升彈頭的殺害與損毀效果。

注释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