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城墙
德清城墙为旧德清县城城墙,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今大部分已拆除,仅在城西大家山南北两侧、城北百凉山尚存三段遗迹,总长约200米[1]。
德清为唐武周天授二年(691)析武康县东乡置县,初名武源县,景云二年(711)改为临溪县,天宝元年(742)改为今名[2]。县治原在下阑山南,易名德清后迁至百寮山(今名百凉山)南,即今址,至1994年又迁至武康镇。唐代无城墙,仅在溪流之处立木栅以辨商旅。宋代始筑土城,溪流之处仍为木栅,宋末改筑为石城。明初拆石修筑海塘,仍为土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为抗击倭寇重筑城墙,沿用至今。城墙北跨百凉山、西跨大家山、南跨余不溪(俗称长桥河)、南面乾元山,呈不规则形,城周七百七十三丈五尺(约2475.2米),高二丈三尺(约7.36米),厚二丈(约6.4米),设陆门五座、水门一座,并在余不溪上各置五孔城桥一座,至清康熙时,五座陆门分别为东门迎春门(今溪东街东端)、西南门见山门(今溪西街西端)、南门(今南门城桥南堍)、西门(今县西街红绿灯处)和北门(今广场路人民广场处),西水门位于西门南侧县河上[3]。至1949年时德清城墙尚基本完好,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拆除城墙砖石用于水利设施建设,至80年代初东门城桥和南门城桥相继被拆,至此基本拆除完毕[4]。
原城内主要建筑有县署(已不存)、学宫(德清县学文庙,今尚存大成殿,位于清溪小学内)、城隍庙(已不存)等。
参考文献
- ^ 宣宏. 《乾元镇又发现古城墙》. 德清新闻网. [201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 ^ 清·侯元棐修、王振孙等纂,《康熙德清县志·卷一·舆地考·沿革》:唐天授二年析武康之东乡置县曰武源,景云初易名临溪,天宝元年随易名德清,是为今县定称。
- ^ 《康熙德清县志·卷二·舆地志·城郭》:唐初置武源县,后改名临溪,旧治在下阑山之阳(今杨家坞尚存故址),天宝中改名德清县,始移治于百寮山之阳,未有城郭,惟于溪港间立四栅,以识商旅。宋朝始筑土郛,跨溪南北,溪流上下断之以栅而已,宋末始筑石城。明朝拆修海塘,石徙而土郛具在。为门凡七,东曰临溪、曰行春,南曰见山,西曰广储、曰清商、曰西成,北曰武塘。嘉靖二十五年知县冯焕始于要路四门各围以石,上作望楼,易临溪曰拱干,易广储曰峻明,易西成曰宾尘,易武塘曰礼辰。三十二年倭寇犯浙,署县事推官方敏建议筑城,始欲拆溪北而城,则工为省,复故址可因,但拆临溪之居,而溪北苦置溪南之民于城外,而溪南怨,卒从跨溪之议,外疏二河,以杀洪流,上下各水门五,窦又西水门一门,各有栅,以时启闭,陆之为门凡五,废见山、清商、临溪,而益以迎薰,其拱干易为文昌楼,楼位于学宫之左隅,五门各盘诘厅三楹,共五所。城围七百七十三丈有五尺,其高二丈有三尺,其基阔二丈,上敛以垛一千五百四十有奇,越城十丈有敌台,有铺凡二十五处,由是城完,民藉以无患,迄今因之,但垛口以年久倾颓,而门楼俱废,是宜亟议修筑,以备不虞也。
- ^ 宣宏. 《德清乾元古城墙往事》. 德清新闻网. [201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