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城墙
平湖城墙为旧平湖县城城墙,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当湖街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已不存。
平湖县为明宣德五年(1430)置县,属嘉兴府,县治设于当湖镇[1]。嘉靖三十二年(1553)为抗击倭寇开始修筑城墙,当年冬季告竣。城墙东临当湖,略呈椭圆形,东西宽,南北狭,城周约九里(实为一千六百零九丈,约5148.8米),高二丈五尺(约8米),厚二丈(约6.4米),设陆门五座、水门五座,五座陆门分别为东门启元门、西门毓秀门、南门豫泰门、北门丰亨门以及南门西侧的小南门,东门与北门外设有瓮城,水门西、南、北各一座,东侧两座(东水门和小东水门,另在东水门北侧有水洞口),护城河宽五丈(约16米)[2]。
至1952年平湖城墙基本轮廓尚在,1952年底至1953年底,先是城墙基础的石块被拆取以重建乍嘉公路西文王桥桥基,1954年继续拆取零星乱石以用于闵行驻军修建国防工程,同时拆取城墙砖铺设大南门至文昌桥(今建国南路与人民中路交叉口)一段的南门大街路面,1956年继续拆运城土填河、制砖等,至1969年已基本拆除完毕,并在1976年开始在城墙基的基础上修建了今日的环城路[3]。
城内主要街道与河道呈两街夹一河的布局,市河贯通东西水门(东西城门不直接相对,东城门位于东水门南,西城门位于西水门北),市河北为大街,自西门毓秀门至龙吟阁(位于东水门北侧学宫前),北侧有十五条小巷与之相通,大街以北自西向东依次建有育婴堂、佑圣宫、东岳庙、节孝祠、关帝庙、县署、寿康道院、德藏寺、城隍庙和学宫(平湖县学文庙)等,今除城隍庙正殿外均已不存;市河南为小街,自西水门南侧至东门启元门,南侧有十四条小巷与之相通。此外在西北侧以仓街通北门丰亨门,南侧分别以大南门街、小南门街通南门豫泰门和小南门[4]。
参见
参考文献
- ^ 清·彭润章等修 叶廉锷等纂,《光绪平湖县志·卷一·沿革》:宣宗宣德五年始析海盐县东北境当湖镇为平湖县,隶嘉兴府,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 ^ 《光绪平湖县志·卷三·建置上》:县城旧无城,嘉靖二十三年岛倭为乱,巡抚王忬、巡按赵炳然檄知府刘慤、署知县殷廷兰鸠工兴筑,至冬城成。知县刘存义继之,规制毕具。三十五年知县陈一谦复建东、北二瓮城。四十一年知县顾廷对增加城垛高五尺,置窝铺一百一十二座。城凡九里,高二丈五尺,广二丈,周一千六百九丈有奇。陆门五,东曰启元,西曰毓秀,南曰豫泰,北曰丰亨,西南曰小南门,水门五,西南北各一,东据当湖巨浸,为二,东之北为水洞口(万历间塞)。城壕阔五丈有奇。
- ^ 《平湖城墙的形成与消失》. 平湖网. [2018-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5).
- ^ 《光绪平湖县志·卷三·建置上》:治前曰大街,西起毓秀门,横达于龙吟阁,南俯市河,其北叉路凡一十有五。……大街之南逾市河曰小街,起西水门,横达于启元门,中稍折,名储家湾,其南叉路凡一十有四。……治西北曰仓街直达于丰亨门。……治东南曰大南门街,由干河头东逾大滑桥,直达于豫泰门。……治西南曰小南门街,北起王家衕,直达于小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