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参合陂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参合陂之战
日期395年12月8日(阳历
地点
参合陂
结果 后燕大败,国力大衰,北魏势力进入中原,成为华北强权
参战方
后燕 北魏
指挥官与领导者
慕容宝 道武帝
兵力
9万8千 2万,主力7万留守五原河边
伤亡与损失
9万
慕容绍战死
5千

参合陂之战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后期,北魏军在参合陂(今中国山西省阳高县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击败后燕军的一场战役,时为公元395年。

背景

北魏在其前身代国时期,即与后燕的前身前燕互为姻亲之国。北魏及后燕建国后,二国本来关系密切,然而后来先是因后燕于391年扣留前来进贡的魏王拓跋珪之弟拓跋觚,复因北魏势力逐渐强大,两国关系破裂。

经过

北魏叛后,后燕帝慕容垂于五月(阴历)命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率军八万攻魏,并以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等率一万八千骑兵为后援。魏军截获消息后,于七月先将主力部队后撤,另一方面燕军前进至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收割当地农作物,再进军到黄河岸边造船准备渡河。九月两军在五原一带的黄河隔岸对峙。

魏军派人在中山往五原的路上埋伏,后燕派往前方的信使尽被魏军在半途截获,使慕容宝等收不到后方消息。魏军又命令被俘的信使向对岸谎称慕容垂已死,慕容宝等人闻讯后忧恐,部队也军心动摇。九月,拓跋珪派遣陈留公拓跋虔率领五万骑兵驻扎在黄河以东,断绝燕军的左路,派遣东平公拓跋仪率领十万骑兵驻扎在黄河以北,断绝燕军的后路,派遣略阳公拓跋遵率领七万骑兵断绝燕军南撤到中山郡的南路。后来燕军中又有慕舆嵩阴谋发动兵变拥慕容麟为帝,更导致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十月辛未,慕容宝见势不利,趁夜烧船撤退,当时河水未结冰,慕容宝认为魏军无能力渡河追击,疏于戒备。到了十一月己卯,暴风使气温急降,河水结冰,拓跋珪立即率精兵二万余骑渡河,追击燕军。

魏军日夜赶路,反观燕军疏于戒备,慕容麟率军三万殿后,却是一边行军一边打猎。终于在六日后,魏军于参合陂西追及燕军主力,而燕军当时安营于陂东靠近河边处。魏军连夜登山,计划奇袭燕军。翌晨,魏军登上山头,下临燕营。燕军正要东归,忽见魏军遍布山上,士卒大惊。拓跋珪下令攻击,燕军争相渡河逃命,人马相互践踏,压死及溺死者数以万计。

拓跋遵的魏军骑兵早已在燕军后方等待,正好赶及阻截渡河的燕军,结果燕军在此役几乎全军覆没,仅包括太子慕容宝及部分亲王在内的数千人成功逃走,而慕容绍则为魏军所杀,其余燕军包括鲁阳王慕容倭奴、桂林王慕容道成[1]、济阴公尹国、北地王世子慕容钟葵、安定王世子慕容羊儿等四、五万人全部投降。后来,在北魏大臣王建的建议下,所有投降的燕军全被坑杀

影响

此次战役使得当时华北第一强权的后燕实力受到重挫,北魏势力进入中原。次年(396年),后燕帝慕容垂欲报此仇,于是亲征北魏,经过参合陂,见前一年的骨骸堆积如山,特别设坛吊祭,士卒中有父子兄弟阵亡于该地者皆恸哭,声震山谷。慕容垂因此惭愤吐血,原本的病势遂加剧,不久即行病逝。再次年(397年),后燕于柏肆之战再度惨败于北魏,势力完全退出中原,北魏正式取而代之成为华北的霸主。

而此战北魏坑杀降俘的举动,使得后来魏军在进攻后燕都城中山(今中国河北省正定县)时,燕军坚守不出,也延长了北魏肃清华北的时间。

其他

  • 因为此战的代表性,柏杨在其著作《柏杨版资治通鉴》丛书中,将参合陂杀俘的行为,定为第27册的书名——《参合杀俘》。

参考资料

  1. ^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八·太元二十年(公元三九五年)〉:“道成,垂之弟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