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魏統一北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魏統一北方,是指北魏登国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北魏为统一黄河流域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

概述

拓跋氏鮮卑族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原居于今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后逐渐南移,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拓跋什翼犍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一带建立代国。376年,前秦灭代国。淝水之战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拓跋珪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重建代国,同年迁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土城子),改国号魏。史称北魏,拓跋珪称魏王后,东破库莫奚,西击高车,灭亡匈奴別部刘卫辰,相继征服北方一些游牧部落,俘获大批人畜,使拓跋部迅速强大起来。

北魏登国十年(后燕建兴十年,395年)魏王拓跋珪进攻后燕军在參合陂之戰歼灭四五万燕军。从此改变了两国力量对比。次年,燕国皇帝慕容垂带病亲征北魏,魏军败绩,但慕容垂病重,被迫退兵。不久后慕容垂病死,拓跋珪亲率40余万大军,南下进攻后燕,夺得并州(治今太原市西南),又东出井陉进入河北州郡,就地取粮,扩大战果。占领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等,后燕被切断为南北两部。北魏天兴元年(398年),拓跋珪徙都平城,称帝,史称魏道武帝。此后几年,北魏巩固即得疆域,与北部的柔然和关中的后秦交战,北魏天兴五年(后秦弘始四年,402年),拓跋珪围城打援、分而歼之,在柴壁之战大败后秦军,歼灭3万余人。永兴元年(409年),拓跋珪被拓跋绍所杀,拓跋嗣继位称帝,史称魏明元帝。

泰常七年(宋永初三年,422年)明元帝以宋武帝刘裕病卒之机,凭强大军力,沿黄河流域全面开战,重点进攻,夺取黄河以南虎牢(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洛阳、滑台(今河南省滑县东)等军事重镇。由于南朝宋军善于守城,也使魏軍付出了重大的伤亡。北魏泰常八年(423年),明元帝崩,太子拓跋焘即位,史称魏太武帝

此时,南方东晋在420年被刘宋替代,北方除夏国北凉西秦北燕和塞外的柔然、高句丽吐谷浑等之外,也被为北魏所占。拓跋焘雄才大略,在战争中,经常亲自率军出征,多获胜利。北魏始光三年(夏承光二年,426年)至四年,夏主赫连勃勃卒,他的儿子互相残杀,拓跋焘二次率军进攻夏都统万城(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佯诱夏军出战,顺风冲击,大败夏軍,攻克统万,俘虏夏国王公、将校及后妃、宫人等以万数,又获30余万匹马、牛羊数千万头。神䴥二年(429年),拓跋焘率军长途奔袭漠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大破柔然,威服高车,为统一北方创造有利条件。从此,柔然势力大减,主动攻魏变少。神䴥四年(夏胜光四年,431年),拓跋焘灭夏国。

太延二年(北燕太兴六年,436年),北魏兵克和龙(今辽宁省朝阳市),灭北燕。太延五年(北凉承和七年,439年),以平西将軍源贺为向导(源贺为南凉国王禿髮傉檀之子,南凉原在姑臧,后为北凉所占),率大军进攻北凉。由于源贺引兵招慰姑臧附近旧部三万余落,北魏得以迅速攻克姑臧,灭亡北凉,接着又攻占张掖乐都酒泉等地,留将镇守。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135年时十六国分裂局面。

北魏大臣崔浩深为魏道武帝、魏明元帝和魏太武帝所器重,参与北魏军事决策,多谋善断,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中华战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