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二式复座战斗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Ki-45 "屠龙"
二式复座战斗机屠龙
概况
类型重型战斗机
制造商川崎重工
设计者井町勇/土井武夫
主要用户日本帝国陆军航空队
制造数量1,691架
历史
起役日期1941年10月
首飞1941年5月
退役日期1945年

二式复座战斗机“Ki-45屠龙”是川崎航空机研发的双发动机重型战斗机,能作长程护航,对舰攻击,对地轰炸,截击轰炸机和夜间战斗机等多种用途,乘员两名,分别是前方飞行员和后方机枪手,机枪手还要负责装填炮弹和为斜射机枪瞄准开火,日军称它为“屠龙”,“二式复战”,盟军称为Nick。

主要型号

屠龙基本型
1938年1月开始研制的屠龙基本型,由井町勇为设计师,主翼翼形采用椭圆形,发动机为两具中岛飞行机制Ha-20乙气冷式发动机(820匹马力),但此发动机问题多,故后来改为中岛Ha-25气冷式发动机(即是海军荣12型发动机,950匹马力),机头装备两挺7.7毫米口径八九式机枪,后方还有一挺八九式机枪
屠龙改
1940年8月开始改由土井武夫担任设计师,因考虑到燃料量增加而令总重增加,故翼面积增加了3平方米而达到32平方米,同时翼型改椭圆形为直线形,发动机改用三菱重工Ha-102(1080匹马力),由于土井武夫也是Ki-48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的设计师,故在屠龙改的机尾,驾驶舱风挡和起落架收放装置等都采用了Ki-48的设计,至于机身也等同是去掉炸弹舱的Ki-48机身
屠龙改甲
最初使用型,武装为机身侧一挺20毫米九七式反坦克步枪,机头12.7毫米Ho-103重机枪两挺,后方一挺7.92毫米九八式机枪(德国MG 15机枪的仿制品)
屠龙改乙
废除九七式反坦克枪,改为37毫米炮一门,由后方机枪手上弹
屠龙改丙
废除机头两挺12.7毫米重机枪,改成两挺20毫米斜射Ho-5机炮,37毫米炮改为自动上弹16发
屠龙改丁
屠龙夜间战斗机型,取消了后方九八式防卫机枪
川崎Ki-45改
陆军双发战斗机,战争期间日军陆军使用的绝大多数夜间战斗机都是Ki-45改。1939年初原型机试飞,后来一直为发动机的选用问题所困扰,直到Ha-102发动机开始生产后问题得以解决。1941年10月正式投产,是日本陆军唯一大量投入使用的夜间战斗机。

基本资料(屠龙改乙)

  • 乘员: 两名
  • 机长: 11米
  • 翼展: 15.02米
  • 机高: 3.70米
  • 翼面积: 32平方米
  • 空重: 4,000公斤
  • 载重: 5,500公斤
  • 发动机: 两具三菱Ha-102气冷式发动机(各1,050匹马力)
  • 最高时速: 540公里/小时
  • 航程: 2,000公里
  • 昇限: 10,000米
  • 爬昇率: 11.7米/秒
  • 翼载: 171.9公斤/平方米
  • 武装:机身右侧一门37毫米炮、机头两挺12.7毫米Ho-103重机枪、后方一挺7.92毫米九八式机枪

实战

屠龙重型战斗机

中国战场方面,屠龙改乙和改丙曾部署在东北和华中,1944年秋美军B-29轰炸机成都起飞去轰炸东北鞍山,日军第28战斗飞行队和第16独立航空队曾多次起飞截击。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时,屠龙改丙曾用其37毫米炮进行过反坦克任务。

1941年,香港沦陷后,屠龙也进驻启德机场,负责截击盟军飞机。

在日本本土的屠龙大多作为夜间战斗机

太平洋战场方面,1942年10月屠龙式开始部属在中缅印战区,之后日军又把屠龙用于荷属印尼新几内亚,初时盟军还以为屠龙是德国Bf 110战斗机,日军屠龙主要对手是美军B-24轰炸机P-38闪电式战斗机,后来美军B-29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屠龙又作为夜间战斗机,在夜战的表现要比日间战斗佳,另一方面,屠龙在反舰方面也有较好表现,尤其攻击盟军鱼雷艇,其37毫米炮能对其造成致命重击。

使用者

 日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找到3架屠龙改丁,1949年3月编入战斗飞行大队第1中队

参考资料

参见

其他双发动机重型战斗机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