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亚洲司
主要领导 | |
---|---|
司长 | 刘劲松 |
副司长 | 陈少春、梁建军、张茂明、董凤鸣、韩梅 |
机构概况 | |
上级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机构类型 | 外交部内设职能司 |
行政级别 | 正司局级 |
联络方式 | |
总部 | |
实际地址 | 北京市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亚洲司(英语:Department of Asian Affairs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直接领导的工作机关。[1]
机构沿革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成立时即设有亚洲司统辖亚洲事务。1955年1月,亚洲司分设为第一亚洲司和第二亚洲司,第一亚洲司负责西亚事务,第二亚洲司负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事务。同年9月,第一亚洲司和第二亚洲司合并为亚洲司。1956年6月,西亚地区划归新成立的外交部西亚非洲司(今西亚北非司)。1958年10月,亚洲司分设为第一亚洲司和第二亚洲司,第一亚洲司负责东南亚、南亚事务,第二亚洲司负责东亚、印支三国事务。1969年1月,外交部机构裁并,第一亚洲司和第二亚洲司又合并成统一的亚洲司。1981年5月,亚洲司再次分设为第一亚洲司和第二亚洲司,第一亚洲司负责东亚、东南亚事务,第二亚洲司负责南亚事务。1982年,为响应国务院机构改革,外交部精简内设机构,第一亚洲司和第二亚洲司再次合并为亚洲司。[2]
工作职能
外交部亚洲司主要按照国务院和外交部给其确定的工作范围,负责办理以下各项工作:
- 负责掌握、研究亚洲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和形势。
- 负责与亚洲地区、这一地区内的国家外交往来。
- 负责与亚洲地区、这一地区内的国家相关的涉外事务的具体事宜。
- 协调同亚洲国家间双边往来的具体政策。
- 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亚洲地区大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业务工作。
- 其他相关工作。
组织结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外交部亚洲司
- 亚洲司一处
- 亚洲司二处
- 亚洲司三处
- 亚洲司四处
- 亚洲司五处
- 亚洲司六处
- 亚洲司七处
- 亚洲司八处
- 外交部亚洲司
工作涉及的国家
外交部亚洲司的工作职能中“亚洲”的范围不是广义上的亚洲全境,主要指东亚、南亚、东南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外交联系(不一定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西亚国家事务主要由西亚北非司负责,中亚五国事务则属于欧亚司。
这些国家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不丹、朝鲜、东帝汶、菲律宾、韩国、柬埔寨、老挝、马尔代夫、马来西亚、蒙古、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日本、斯里兰卡、泰国、文莱、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
地区组织、合作机制和热点问题包括:东南亚国家联盟、亚细安与中日韩合作、东亚峰会、中日韩合作、亚细安地区论坛、亚洲合作对话、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历任司长
|
|
|
|
- 肖向前(1982.8-1982)
- 刘述卿(1982-1984,部长助理兼)
- 杨振亚(1984-1988)
- 徐敦信(1988.3-1990.11,1989.10-1990.11以部长助理兼)
- 王英凡(1990.11-1994.1)
- 傅学章(1994-1995)
- 王毅(1995-1998)
- 张九桓(1998-2000)
- 傅莹(2000-2003)
- 崔天凯(2003-2006)
- 胡正跃(2006-2008)
- 杨燕怡(2008-2010)
- 罗照辉(2011-2014)
- 孔铉佑(2014-2015)
- 肖千(2016-2017)
- 吴江浩(2017-2021,2020-2021以部长助理兼)
- 刘劲松(2021.7-)[3]
参考文献
- ^ 亚洲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2-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1).
- ^ 郭伟伟.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152-156.
- ^ 刘劲松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曾获阿富汗国家勋章. 新浪新闻. 2021-07-19 [2022-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