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亞洲司
主要領導 | |
---|---|
司長 | 劉勁松 |
副司長 | 陳少春、梁建軍、張茂明、董鳳鳴、韓梅 |
機構概況 | |
上級機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機構類型 | 外交部內設職能司 |
行政級別 | 正司局級 |
聯絡方式 | |
總部 | |
實際地址 | 北京市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亞洲司(英語:Department of Asian Affairs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直接領導的工作機關。[1]
機構沿革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成立時即設有亞洲司統轄亞洲事務。1955年1月,亞洲司分設為第一亞洲司和第二亞洲司,第一亞洲司負責西亞事務,第二亞洲司負責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事務。同年9月,第一亞洲司和第二亞洲司合併為亞洲司。1956年6月,西亞地區劃歸新成立的外交部西亞非洲司(今西亞北非司)。1958年10月,亞洲司分設為第一亞洲司和第二亞洲司,第一亞洲司負責東南亞、南亞事務,第二亞洲司負責東亞、印支三國事務。1969年1月,外交部機構裁併,第一亞洲司和第二亞洲司又合併成統一的亞洲司。1981年5月,亞洲司再次分設為第一亞洲司和第二亞洲司,第一亞洲司負責東亞、東南亞事務,第二亞洲司負責南亞事務。1982年,為響應國務院機構改革,外交部精簡內設機構,第一亞洲司和第二亞洲司再次合併為亞洲司。[2]
工作職能
外交部亞洲司主要按照國務院和外交部給其確定的工作範圍,負責辦理以下各項工作:
- 負責掌握、研究亞洲地區和國家的情況和形勢。
- 負責與亞洲地區、這一地區內的國家外交往來。
- 負責與亞洲地區、這一地區內的國家相關的涉外事務的具體事宜。
- 協調同亞洲國家間雙邊往來的具體政策。
- 指導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亞洲地區大使館、領事館的外交業務工作。
- 其他相關工作。
組織結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外交部亞洲司
- 亞洲司一處
- 亞洲司二處
- 亞洲司三處
- 亞洲司四處
- 亞洲司五處
- 亞洲司六處
- 亞洲司七處
- 亞洲司八處
- 外交部亞洲司
工作涉及的國家
外交部亞洲司的工作職能中「亞洲」的範圍不是廣義上的亞洲全境,主要指東亞、南亞、東南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聯繫(不一定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和地區。西亞國家事務主要由西亞北非司負責,中亞五國事務則屬於歐亞司。
這些國家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不丹、朝鮮、東帝汶、菲律賓、韓國、柬埔寨、老撾、馬爾代夫、馬來西亞、蒙古、孟加拉國、緬甸、尼泊爾、日本、斯里蘭卡、泰國、汶萊、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
地區組織、合作機制和熱點問題包括: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與中日韓合作、東亞峰會、中日韓合作、東盟地區論壇、亞洲合作對話、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朝鮮半島核問題六方會談、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歷任司長
|
|
|
|
- 肖向前(1982.8-1982)
- 劉述卿(1982-1984,部長助理兼)
- 楊振亞(1984-1988)
- 徐敦信(1988.3-1990.11,1989.10-1990.11以部長助理兼)
- 王英凡(1990.11-1994.1)
- 傅學章(1994-1995)
- 王毅(1995-1998)
- 張九桓(1998-2000)
- 傅瑩(2000-2003)
- 崔天凱(2003-2006)
- 胡正躍(2006-2008)
- 楊燕怡(2008-2010)
- 羅照輝(2011-2014)
- 孔鉉佑(2014-2015)
- 肖千(2016-2017)
- 吳江浩(2017-2021,2020-2021以部長助理兼)
- 劉勁松(2021.7-)[3]
參考文獻
- ^ 亚洲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2-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1).
- ^ 郭偉偉.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1: 152-156.
- ^ 刘劲松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曾获阿富汗国家勋章. 新浪新聞. 2021-07-19 [2022-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