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Sth60/试验:香港公营房屋楼宇设计类型 - 康和式
康和式(英语:Concord),是香港公营房屋其中一系列之住宅建筑设计,主要由香港房屋委员会规划、设计及发展,而锦泰苑的康和单向型则由兴业建筑师有限公司规划及设计。
历史与概述
设计之诞生与缘由
康和式在1994年草拟[1],翌年发表[2][3],1997年初率先采用康和一型及二型于房屋项目设计[4],是随着时代进步及为了改进香港公营房屋及资助房屋的质素、以及专为居者有其屋计划而设计,是继和谐式另一突破。
康和式系列设计均结合旧十字型、新十字型及和谐式、加以改良而成[5],当中晾衣架的位置设于客厅的窗户,不再像和谐式置于厨房/小露台窗外、及新十字型置于浴室窗外,但是单位设计亦以普遍私人楼宇单位的长走廊设计作借鉴,因此实用率较其它大厦设计为低,仅有约65%实用率,尽管公用空间达到压缩紧凑之果效。
另一个设计原因是要取代新十字型大厦[6];唯房委会不但没有取代其,甚至在1999年着手改良新十字型之设计,并且发表1999年改良版本新十字型[7][8][注 1]。负责居者有其屋项目的建筑师、可以选择一并采用康和式及新十字型住宅设计,以供出售;同时基于新十字型之单位组合更具灵活,或因为希望善用项目发展潜力,部分原本计划采用康和式的楼宇、最终改为采用新版本新十字型[9]。
设计简述
大致分为3款,分别是康和一型、康和二型及单向康和型。
不论是大厦结构还是单位格局,均以当代私家楼宇为蓝本(譬如康和一型的住宅楼宇结构就可能是以维景湾畔为蓝本,或互相借鉴)。以单位来说,一律设有梗房,而3房单位更设有主人套房连套厕、甚至配备高品质的交楼标准(配置设备及基本装潢、例如预先铺置的木制地板、组合柜、防水地砖等)。地下大堂设有质素不俗之灯饰、空气调节等设备,部分屋苑甚至设置,与当代出租房屋之屋宇设备设计形成分野[5]。
现况
2000年,政府希望把轮候公屋时间缩减至三年及挽救香港楼市,因此需提高公屋供应及停售居屋,于是部分采用康和式的居屋屋苑纷纷改作公屋出租,当中包括逸东邨、富泰邨及天恒邨之康和一型楼宇(全属计划拟推出的居屋第23期乙)。同时受“孙九招”影响,许多仍规划中的房屋方案最终放弃采用康和式,主要改用新和谐式与非标准设计大厦。
可惜的是,由于房委会鼓励采用非标准设计大厦、欠缺盈余及欲提高公屋居屋的互换性,于2014年12月推出及兴建的新居屋暂时不再采纳康和式设计。
康和一型(Concord 1, CC1)
一般为楼高41层(青宏苑仅有37层高、葵蓉苑仅有32层高)十字型大厦;大厦造型组织严密,电梯大堂为切角型,尽量引入天然光线及促进空气流通,同时避免与隔邻单位对望的情况;每层有8个单位,每翼设有2个单位,设有中央水电表房;更可以将两幢楼宇的地下部分合并、成为 "双子星" 冷气相连大堂。由于单位为预制梗房、3房单位设有主人套房连套厕、交楼标准不俗等,以致造价昂贵、令到单位售价(居屋)及租金(公屋)比其他楼宇设计为高。
楼宇类型 | 英语名称 | 款式(Option) |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 设计时期 | 脱稿或发表时间 |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 建筑设计特色 | 著名例子 | 相片 | 图则 | ||||||
---|---|---|---|---|---|---|---|---|---|---|---|---|---|---|---|---|---|---|---|
康和一型 | Concord 1 | 款式一(Option 1) | 十字形 | 1990年代 | 1994年(草拟)[1] 1995年(正式发表)[2][3][10] |
昌盛苑昌靖阁&昌兆阁(1999年) | 天颂苑颂波阁&颂浩阁(2008年) | 天恒邨、富泰邨、逸东邨、东旭苑、昌盛苑、天富苑、天颂苑、康逸苑、青宏苑、鲤安苑鲤景阁、彩明苑 |
| ||||||||||
款式二(Option 2) | 天颂苑(1999年) | 鲤安苑鲤欣阁(2002年8月16日) | 天颂苑、天盛苑、天恒邨、鲤安苑鲤欣阁、东旭苑、富泰邨、锦泰苑、愉翠苑、逸东邨 |
|
康和二型(Concord 2, CC2)
一般为楼高26至32层相连长型大厦,两翼以电梯大堂相连,设有中央水电表房;每层有6个单位,每翼设有3个单位,电梯大堂的设计下了心思、以尽量引入天然光线及促进空气流通;单位为单一方向安排、令每户均享有最佳坐向。
楼宇类型 | 英语名称 | 款式(Option) |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 设计时期 | 脱稿或发表时间 |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 建筑设计特色 | 著名例子 | 相片 | 图则 | ||||||
---|---|---|---|---|---|---|---|---|---|---|---|---|---|---|---|---|---|---|---|
康和二型 | Concord 2 | 款式一(Option 1) | 长板形(两座一字形合成) | 1990年代 | 1994年(草拟)[1] 1995年(正式发表)[2][3][10] |
凤庭苑(2001年) | 高翔苑高康阁(2004年) | 凤庭苑、高翔苑 |
| ||||||||||
款式二(Option 2) | 和明苑和畅阁&和煦阁(1999年) | 愉翠苑(2001年) | 和明苑和畅阁&和煦阁、愉翠苑、天盛苑盛汇阁 |
和明苑和畅阁&和煦阁 |
|
每层设有6个单位,一般楼高40层。
此款楼宇主要建于接近高噪音来源的地盘,因为环保署规定凡交通噪音超过70分贝的地盘都需要提供隔音设施,设计时将在噪音来源的一边划作“非噪音敏感地带(Non Noise Sensitive Zone)”,在此地带内只能设置非噪音敏感设施(如:厨房、浴室、走廊、大厦服务设施等);而每层所有单位的厅房则为“噪音敏感地带(Noise Sensitive Zone)”,须背向噪音来源设置。另外,位于楼宇最接近噪音来源两旁的两个单位向外打斜展开、互相交替形成锐角,以便把噪音反弹回源头,减低噪音对住客的滋扰。
楼宇类型 | 英语名称 | 款式(Option) |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 设计时期 | 脱稿或发表时间 |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 建筑设计特色 | 著名例子 | 相片 | 图则 | ||||||
---|---|---|---|---|---|---|---|---|---|---|---|---|---|---|---|---|---|---|---|
康和单向型 | Concord Single Aspect | 非统型(特别设计) | 长板形(大字形) | 1990年代 | 锦泰苑二期(2000年) | 由兴业建筑师有限公司亲自设计,以深井海韵花园、屯门大兴花园及康和一型为蓝本。
不过单位仍是采用房委会标准设计,而且仅提供2房单位设计,升降机有3部(其中1部为可通往所有楼层的消防升降机)。 |
锦泰苑二期 |
锦泰苑二期 |
| ||||||||||
统型 | 愉翠苑(2001年) | 东涛苑晖涛阁&映涛阁(2005年5月) | 由房屋署建筑师设计,参照前代的非统型版本。
|
东涛苑晖涛阁&映涛阁、愉翠苑、鲤安苑 |
东涛苑晖涛阁&映涛阁 |
|
构思方案!?
目前只知悉备有两款单位,相应楼宇建筑设计不详。
楼宇类型 | 英语名称 | 款式(Option) |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 设计时期 | 脱稿或发表时间 |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 建筑设计特色 | 著名例子 | 相片 | 图则 | ||||
---|---|---|---|---|---|---|---|---|---|---|---|---|---|---|---|---|---|
新康和式 | New Concord | 两睡房(2-Bedrooms) | 1990年代 | 2000年 | (没有兴建) | 房委会单位模拟示范中心 - 原设计方案 |
| ||||||||||
三睡房(3-Bedrooms) |
评语
整体
《康和式大厦》是房委会建筑师为提升香港公营房屋质素而设计之建筑型号,在1995年首度发表,是继和谐式、旧十字型及新十字型后之新作。
特色
这款大厦型号尽显心思,借鉴了和谐一型、旧十字型及新十字型之特色,譬如:
- 切角设计
- 新十字型:"可伸展" 及 "单位布局与数目"
- 和谐一型:"十字切角"
- 旧十字型:"两单位门口并排不对望"
优胜之处
- 1 借鉴私家住宅楼宇之单位格局,用途分野但不失优美。
- 2 具备套房设计,迎合住户所需;另外因为有双浴室、住户可以区分使用浴室之对象。
- 3 梗房设计,预先提供房间间隔,若然住户满意、就毋须大费周章改装住宅单位,可以省下一笔装潢开支。
- 4
- 5
- 6
不足
- 1 虽然借鉴私家住宅楼宇之单位格局与其优点,却连同借鉴单位 "随房间数目增加而出现长走廊" 的缺点,尽管透过住户之创意与智慧 "搭救" 、长走廊变得不再一无是处,但其用途毕竟不广,故此单位内部出现长走廊、或会使单位实用率下降至约百分之65。(顺带一提,两房间单位之走廊较三房间单位的走廊短,故此单位实用率或会较高。)
- 2 可惜"针无两头利",预先配置好的 "梗房设计" 对于部分住户却是烦恼之处,万一住户不爱原装间隔,恐怕需重新花费改装、费时费力。
- 3
- 4
- 5
- 6
总结
康和一型
《康和一型》是一款呈十字形之住宅建筑设计,在1995年首度发表。
特色
这款大厦型号尽显心思,借鉴了和谐一型、旧十字型及新十字型之特色,譬如:
- 切角设计
- 新十字型:"可伸展" 及 "单位布局与数目"
- 和谐一型:"十字切角"
- 旧十字型:"两单位门口并排不对望"
优胜之处
- 1 借鉴私家住宅楼宇之单位格局,用途分野但不失优美
- 2 具备套房设计,迎合住户所需;另外因为有双浴室、住户可以区分使用浴室之对象
- 3 梗房设计,预先提供房间间隔,可以省下一笔装潢开支
- 4
- 5
- 6
不足
- 1 虽然借鉴私家住宅楼宇之单位格局,却连同借鉴单位随房间数目增加而出现长走廊的缺点,因为长走廊用途不广,故此使单位实用率下降至约百分之65
- 2 可惜"针无两头利",梗房设计对于部分住户却是烦恼之处,万一这些住户讨厌此间隔,恐怕需重新花费改装、费时费力
- 3
- 4
- 5
- 6
总结
康和二型
《康和二型》是一款以相连为形式之住宅建筑设计,在1995年首度发表。
特色
这款大厦型号尽显心思,借鉴了和谐一型、旧十字型及新十字型之特色,譬如:
- 切角设计
- 新十字型:"可伸展" 及 "单位布局与数目"
- 和谐一型:"十字切角"
- 旧十字型:"两单位门口并排不对望"
优胜之处
- 1 借鉴私家住宅楼宇之单位格局,用途分野但不失优美
- 2 具备套房设计,迎合住户所需;另外因为有双浴室、住户可以区分使用浴室之对象
- 3 梗房设计,预先提供房间间隔,可以省下一笔装潢开支
- 4
- 5
- 6
不足
- 1 虽然借鉴私家住宅楼宇之单位格局,却连同借鉴单位随房间数目增加而出现长走廊的缺点,因为长走廊用途不广,故此使单位实用率下降至约百分之65
- 2 可惜"针无两头利",梗房设计对于部分住户却是烦恼之处,万一这些住户讨厌此间隔,恐怕需重新花费改装、费时费力
- 3
- 4
- 5
- 6
总结
康和单向型
《康和二型》是一款以相连为形式之住宅建筑设计,在1995年首度发表。
特色
这款大厦型号尽显心思,借鉴了和谐一型、旧十字型及新十字型之特色,譬如:
- 切角设计
- 新十字型:"可伸展" 及 "单位布局与数目"
- 和谐一型:"十字切角"
- 旧十字型:"两单位门口并排不对望"
优胜之处
- 1 借鉴私家住宅楼宇之单位格局,用途分野但不失优美
- 2 具备套房设计,迎合住户所需;另外因为有双浴室、住户可以区分使用浴室之对象
- 3 梗房设计,预先提供房间间隔,可以省下一笔装潢开支
- 4
- 5
- 6
不足
- 1 虽然借鉴私家住宅楼宇之单位格局,却连同借鉴单位随房间数目增加而出现长走廊的缺点,因为长走廊用途不广,故此使单位实用率下降至约百分之65
- 2 可惜"针无两头利",梗房设计对于部分住户却是烦恼之处,万一这些住户讨厌此间隔,恐怕需重新花费改装、费时费力
- 3
- 4
- 5
- 6
总结
参考的文献
- ^ 1.0 1.1 1.2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94-1995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95年: 第25页.
- ^ 2.0 2.1 2.2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95-1996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96年: 第31页.
- ^ 3.0 3.1 3.2 New Cruciform Block – Revised Kitchen and Bathroom Layouts and Design Amendments (PDF). 香港房屋委员会. 2000-09-15.
- ^ 刘骐嘉、胡志华、李兆麟. 充分善用土地 (PDF). 香港: 立法局秘书处 - 资料研究及图书馆服务部. 1997-06-19: 24.
- ^ 5.0 5.1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95-1996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96年: 第31页.
- ^ 香港房屋委员会. 2000-2001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员会. 2001年: 第26页.
- ^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99-2000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员会. 2000年: 第24页.
- ^ 香港房屋委员会. Proposed Master Layout Plan and Project Development Budget for the Redevelopment of Lam Tin Estate Phases 7 & 8 (PDF): P.40. 2001-06-21.
- ^ 充分善用土地 (PDF). 立法局秘书处 资料研究及图书馆服务部. 1997-06-19 [2020-11-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30) (中文(香港)).
- ^ 10.0 10.1 居屋計劃邁向2000年.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95年.
备注
- ^ 有称为 "1999年9月编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