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科罗拉多河
科罗拉多河因符合标准而获列入优良条目。如有需要,请勇于更新页面。如条目不再达标可提出重新评选。 | |||||||||||||||||||||||||
|
科罗拉多河属于维基百科地理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优良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本条目有内容译自英语维基百科页面“Colorado River”(原作者列于其历史记录页)。 |
此条目为第十九次动员令亟需撰写的条目类的作品之一,是一篇达标条目。 此条目亦有完成第十九次动员令之改善工程,提升了条目的质量。 |
疑问
科罗拉多河是加州淡水主要来源?金翅大鹏鸟(talk) 2007年7月27日 (五) 01:39 (UTC)
新条目推荐讨论
-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是由哪一条河流侵蚀而形成的?
- 说明:整体译自英文维基典范条目,大幅扩充,另有对内容来源及格式做些调整。---Dksh1412(留言)2021年8月29日 02:16:19 (UTC)
- (+)支持,感谢贡献!--Rice King 信箱.学生会 · 留名 2021年8月29日 (日) 02:29 (UTC)
- (+)支持,但第203至205项的书目引用没有页码,希望主编能够补回。--银の死神♠走马灯剧场祝你在乱流下平安 2021年8月29日 (日) 03:06 (UTC)'
- (+)支持--Banyangarden(留言) 2021年8月30日 (一) 00:59 (UTC)
- (+)支持。--R.C. Welcome 2021年8月30日 (一) 08:03 (UTC)
- (+)支持:旁征博引。--一个新欢新兴科技的维基人(留言) 2021年9月1日 (三) 10:25 (UTC)
- (+)支持:--ICOCAで行こか?/なんでやねん! 2021年9月2日 (四) 10:27 (UTC)
- (+)支持:--┊Тɑ|К┊DinoWP┊SЇgη┊ 2021年9月5日 (日) 07:00 (UTC)
优良条目评选
科罗拉多河(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地理-河流,提名人:Dksh1412(留言)2021年9月1日 13:14:22 (UTC)
- 投票期:2021年9月1日 (三) 13:14 (UTC) 至 2021年9月8日 (三) 13:14 (UTC)
下次可提名时间:2021年10月8日 (五) 13:15 (UTC)起
请记得为当选条目撰写简介页面,如此当选条目才有可能出现在首页。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提名人票。提名人票,译自英维典范条目,内容与来源皆充足,个人认为应该可符合标准。Dksh1412(留言)2021年9月1日 13:14:22 (UTC)
- 单看首段个人认为有问题的句子如下:
- 这条长约2,330公里(1,450英里)的河流流域途经一个广阔的沙漠气候区,整个流域涵盖美国7个州及墨西哥2个州。整个科罗拉多河河系大部分位于美国境内,其主要发源于美洲大陆的分水岭—洛矶山脉中部
- 干流源于科罗拉多州洛矶山国家公园,部分支流源于怀俄明州、内华达州及新墨西哥州,少部分源于墨西哥索诺拉州。干流源头从科罗拉多州格兰德莱克为起始,流向西南方穿越科罗拉多高原,流经犹他州,然后进入亚利桑那州及大峡谷,之后注入米德湖成为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界河,往下游的部分还成为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的界河;后河流往南转向到美墨边界,成为亚利桑那州与下加利福尼亚州的界河。
- 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以壮阔的峡谷、湍急的急流、以及坐落于流域内的11个美国国家公园而闻名,同时是4000万人的重要水源来源。科罗拉多河流经11个国家公园=“以11个国家公园闻名”?
- 整条河流及其支流由多座大坝、水库、引水渠道等多项设施控管……
- 由于科罗拉多河流量过大,河道坡度也很陡峭,很适合生产水力发电,其主要水坝为美国西部山间大部分区域控管峰值电力需求。河流量过大后面只能接危害。不管“生产水力发电”到底是什么意思都明显是好处。水坝不可能有“控管峰值电力需求”的功能。
- “从一小群游牧狩猎采集者开始聚集,美洲原住民已经在科罗拉多河流域定居至少8000年以上。”我懂意思,但这语序和用语有问题。
- “在1000年至2000年前,美洲大陆分水岭是大型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此地的文明被认为是高度发展的北美原住民文化之一”是不是“the watershed was home to larg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s—considered some of the most sophisticated indigenous North American cultures—which eventually declined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severe drought and poor land use practices”?是的话请重译。
- “但由于严重的干旱及土地使用不当等因素,这些高度文明最终衰落消失了”。“今天定居在此处的大多数原住民都是大约1000年前开始就在这定居的其他族群后裔。”本打算看完首段但时间不够,看到这里为止。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7(留言) 2021年9月1日 (三) 14:00 (UTC)
- (:)回应@Jarodalien::感谢指证,已针对除上述提到的8项,各段所有文章都再次修饰检查过一次。Dksh1412(留言)2021年9月3日 00:26:10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Banyangarden(留言) 2021年9月2日 (四) 04:08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ICOCAで行こか?/なんでやねん! 2021年9月6日 (一) 12:09 (UTC)
- :3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票,1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票,不符标准CBNWGBB(留言) 2021年9月8日 (三) 14:29 (UTC)
同行评审
科罗拉多河(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 评审期:2021年9月9日 (四) 15:08 (UTC) 至 2021年10月9日 (六) 15:08 (UTC)
下次可评审时间:2021年10月16日 (六) 15:09 (UTC)起
本篇译自英文FA条目,目标是提名FA,想知道有多少需要改进?Dksh1412(留言) 2021年9月9日 14:55:22 (UTC)
- (!)意见:鲍威尔探险队,1869年至1871年节看来有翻译问题:They ride high and buoyant 中的 ride 显然不是“骑乘”之意,查词典,ride 一词还有“漂浮”之类意思,当可参考。that rise to the world above 似不必翻译成“上升到上面世界之上”。另外稍往后“队上有3个人离开就不在回来”大概当作“……不再回来”。再后一节“由于有部分河道深度较浅及水流变化,使得在科罗拉多河上航行有诸多危险,因此……”中“由于……使得……因此……”的关联词搭配总感觉有些问题,这三个词汇删掉其中之一可能会通顺一些。-Chih-See Hsie 2021年9月10日 (五) 12:27 (UTC)
- (!)意见:有一些橘色链接需要清理,另外,一些英文名字(例如 Folsom)已经有固定中文翻译用法,建议可以参考下并做更改。—roughly the same 2021年9月12日 (日) 10:31 (UTC)
优良条目评选(第二次)
科罗拉多河(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地理-河流,提名人:Dksh1412(留言)2021年12月24日 10:10:08 (UTC)
- 投票期:2021年12月24日 (五) 14:32 (UTC) 至 2021年12月31日 (五) 14:32 (UTC)
下次可提名时间:2022年1月30日 (日) 14:33 (UTC)起
请记得为当选条目撰写简介页面,如此当选条目才有可能出现在首页。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提名人票。参考自英维典范条目,文章修饰与优化后进行第二次提名。Dksh1412(留言)2021年12月24日 10:10:08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Banyangarden(留言) 2021年12月25日 (六) 02:55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User:Zrsv07 2021年12月25日 (六) 14:04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SickManWP邀请您加入❤️边缘人小组·🖊️签到 2021年12月26日 (日) 02:43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一个喜欢新兴科技的维基人(留言) 2021年12月28日 (二) 09:20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ICOCAで行こか?/なんでやねん! 2021年12月28日 (二) 14:33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A.K. 留言※签名 2021年12月30日 (四) 00:08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NaviMivan(留言) 2021年12月30日 (四) 01:13 (UTC)
- :8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票,符合标准--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 2022年1月1日 (六) 02:5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