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3年11月27日) |
1940年新四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0年冬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取消了新四军的建制,但新四军仍然存在。直到1947年初,中共中央军委才正式将新四军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四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0年冬,新四军下辖新编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江南指挥部、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西路指挥部、江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豫鄂挺进纵队,共计88744人。[1]
背景
1940 年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八路军应派部队与新四军合力发展华中的部署。八路军第2纵队主力和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先后越陇海路南下,与新四军第6 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第5纵队。第4纵队执行向西防御任务。第5纵队执行向东发展任务。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率主力北渡长江,改称苏北指挥部;10月在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后,与南下支援的八路军第5纵队会师。11月17日,在江苏海安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23日迁盐城),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任副总指挥并代理总指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胡服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留在苏南的新四军第2支队领导机关,组建了新的江南指挥部。
新四军
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
- 教导总队
新1支队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傅秋涛,副司令员赵凌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江渭清,参谋长赵希仲,副参谋长吴泳湘。
新2支队
司令员周桂生,政治委员黄火星,副司令员冯达飞,参谋长谢忠良,政治部主任钟德胜。
新3支队
司令员张正坤,政治委员胡荣,参谋长黄序周,政治部主任吴奚如。
江南指挥部
1940年7月原江南指挥部北上后,由苏南部队重新组建。皖南事变后改编为第二支队。指挥罗忠毅,政治委员廖海涛。
- 新3团:团长巫恒通,政治委员陈洪,参谋长熊兆仁,政治处主任彭冲。
- 第4团:团长黄玉庭,政治委员钟国楚,参谋长王胜,政治处主任王直。
- 独立第1团:团长王丰庆,政治委员陈洪(兼),副团长李俊重。
- 独立第2团:团长程维新,政治委员李复、罗福佑(后),副团长兼参谋长杨洪才。
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
1939年5月,叶飞率新四军江南东进纵队进入苏南东路地区,即长江以南、常州以东,今苏州、无锡所辖各村镇,与当地的抗日武装合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并成立东路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苏南东路地区的党政军工作。1940年4月25日,谭震林化名林俊,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在常熟徐市改编部队,副司令员何克希,参谋长张开荆,政治部副主任吴仲超、刘飞。创建了苏常太、澄锡虞抗日游击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新江抗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
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西路指挥部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
总指挥叶挺,陈毅(代),政治委员刘少奇,副总指挥陈毅,参谋长赖传珠,政治部主任邓子恢。
- 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
苏北指挥部
指挥兼政治委员陈毅,副指挥兼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光。
第1纵队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副司令员管文蔚,参谋长张藩,政治部主任吉洛。
- 第1团:团长兼政治委员乔信明、参谋长王萱春、政治处主任曾如清
- 第4团:团长邱玉权、廖政国(后)、政治委员刘文学、张潮夫(后)、参谋长刘亨云
- 第5团:团长王澄,政治委员彭德清,副团长谢中光,参谋长张宜友,政治处主任姚力
第2纵队
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刘培善,参谋长杜屏,政治部主任陈时夫、副主任邓逸凡。
- 第2团:团长段焕竞,政治委员郭猛,参谋长张强生,政治处主任童炎生
- 第6团:团长池义彪,政治委员吴嘉民,参谋长柴荣生,政治处主任林胜国
- 第9团:团长徐绪奎、刘史明(后),政治委员罗维道,参谋长吴光明、刘史明(后),政治处主任吕平、贺桂华
第3纵队
司令员陶勇,政治委员陶勇(兼)、刘先胜(后),副司令员陈玉生,参谋长张震东,政治部主任卢胜,副参谋长梅嘉生。
- 第3团:团长黄才胜,政治委员吴载文,副团长兼参谋长刘荣华,政治处主任蒋新生[4]
- 第7团:团长陈玉生、邱玉权(后),政治委员惠浴宇,副团长邱玉权,参谋长朱传保,政治处主任周文在。
- 第8团:团长姜茂生,政治委员邱相田,参谋长姜茂生(兼)、朱传保(后),政治处主任邱相田(兼)
指挥张云逸,副指挥徐海东、罗炳辉,参谋长赖传珠(兼),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兼),副主任张劲夫。
第4支队
司令员张云逸(兼),代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参谋长赵俊,政治部主任何伟。
- 第7团:团长秦贤安,政治委员徐世奎、徐海珊(后),参谋长樊执中,政治处主任邓少东[6]
- 第9团:团长詹化雨,政治委员高志荣,参谋长高坤,政治处主任吕清
- 第14团:团长李国弰、杜国平(后),政治委员徐海珊、李世焱(后),参谋长杨元山,政治处主任储精益、宋明
- 新8团:政治委员杨效春、副团长黄元庆[7]
第5支队
司令员罗炳辉,政治委员郭述申,副司令员周骏鸣,参谋长冯文华,政治部主任方毅,副主任张劲夫、龙潜(后)。
江北游击纵队
司令员谭希林,政治委员孙仲德,参谋长桂蓬洲、朱绍清(后),副参谋长黄元庆,政治部主任王集成。
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
司令员杨梅生,政治委员刘顺元(后),副司令员林英坚,参谋长万载阳,政治处主任祝世风。
- 独立第1团:团长林英坚(兼),参谋长万载阳,政治处主任祝世风(兼)。
- 独立第2团:团长刘述刚,政治委员刘景胜,副参谋长漆承宏
- 独立第3团:团长杨淀豪,政治处主任王善甫
- 独立第4团:团长罗占云,副团长程启文,政治处主任汪少川
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
司令员梁从学。
豫鄂挺进纵队
[9]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先念,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副主任王翰。
第一支队
司令员周志坚,政治委员方正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黄霖,政治部主任栗在山、副主任夏农苔。
- 第1团:团长罗厚福、政治委员熊作芳、政治处主任廖毅
- 第2团:团长徐休祥、政治委员黄春庭、戈平(后)
- 第3团:团长王浴山、政治委员王友德、周志刚(后)
- 第4团:团长曹玉清、政治委员罗时初
- 第5团:团长蔡松荣、政治委员杨焕民
第二支队
司令员杨经曲,政治委员郑绍文,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海山,政治部主任张执一。
- 第6团:团长郭仁泰、政治委员周志刚、副团长张划然、参谋长杨子仿、政治处主任谢寿、林滔(后)
- 第7团:团长冯仁恩、政治委员余孝礼
- 第8团:团长张明道、政治委员李潜林
- 第9团:团长吴林焕、政治委员李人林
- 第10团:团长黄人杰、政治委员黄春庭、参谋长谭执政、政治处主任顾循
- 第11团:团长杨瀛、政治委员娄光琦、黄得金(后)[11]
八路军第四纵队
1939年,由第二纵队南下部队344旅、新编第2旅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合编后重组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1941年初,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
下属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校长兼政委彭雪枫。
八路军第五纵队
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参谋长韩振纪、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副主任邓逸凡。1940年6月,该部队由344旅687团、第四纵队第二旅与皖东北的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第四总队合编。1941年初,改为新四军第三师。
第一支队
第二支队
第三支队
- 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员张爱萍(兼)
- 宿县独立团
参考
- ^ 丁星,《新四军初期的四个支队——新四军组织沿革简介(2)》【J】,铁军,2007年第2期,38-40页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491页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492页
- ^ 由苏皖支队改编
- ^ 待查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493页
- ^ 该团原属于江北游击纵队,1940年6月划归第四支队建制
- ^ 疑似黄一平
- ^ 1940年8月,纵队所属各团队改称团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494页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495页
- ^ 12.0 12.1 12.2 1940年12月,投奔国军。
- ^ 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一幅照片求证. [2017-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2).
新四军编制 |
1938年春 → 1939年冬 → 1940年冬 → 1941年春 → 1945年夏 → 1946年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