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村
23°34′58.9″N 120°37′37.8″E / 23.583028°N 120.627167°E
龙眼村,台湾村落,位在嘉义县梅山乡,北邻云林县交界,西倚大尖山棱脉,南为碧湖风景区,东隔清水溪与云林县划界[1]。龙眼村自清咸丰开村以来,“龙眼”此名一直根留至今,却非以龙眼为主要经济作物,全村介于海拔700~1300米间,多数地区海拔落在800~1000米。除冬季外,其余季节皆潮湿多雨,适合种茶,故龙眼村民于1977年,富以栽种青心乌龙茶为主要经济作物[2][3][4]。
历史
起初入垦人士是来自梅仔坑、竹头崎[注 1],眼见满山甚多的山龙眼树[注 2],故名“龙眼林”,渐久,大多纷纷往龙眼林的山下发展,交通已不经龙眼林,并在现今的店仔发展出数家杂货店,以应付往来梅仔坑的商旅,原称龙眼林也就被误称龙眼林尾[5][6]。龙眼村的开发是始于清咸丰年间,由于山下的梅仔坑一带,已进驻许多汉人开垦,因此也有一说是在清道光年间,便有人往梅仔坑深山移动发展,现今透过龙兴宫可知,该庙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注 3],便不难知道开村历史[2][5][7]。1999年发生921大地震,龙眼村受困共有657人,在竹仔岑有两栋房屋倒塌[8]。2005年3月5日深夜,全台降雪,雪线低于海拔1200米龙眼村也下雪[注 4][9][10]。
地理
龙眼村位居大尖山棱脉之东,是北港溪与清水溪分水岭,故全村地势呈西高东低,境内山溪皆属清水溪流域[1][2]。龙眼村的地势落差甚大,自大尖山海拔1304米,往清水溪方向陡降,至鹿寮坪海拔大约是725米,此地是龙眼村海拔最低的聚落,突显出龙眼村的山坡地甚为陡峭,坡度大多超过40%(相当于斜面呈22度角),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1][2][11]。龙眼村之东有条石古坪断层[注 5],紧邻清水溪谷,呈北北东向南延伸至碧湖村[2][12]。全村地质呈现东西两部:东境属中新世三峡群;西境属上新世锦水页岩[2]。
经济
龙眼村自开村以来至今是务农为业,在未种茶前,原本山坡地全是杉林、竹林,因此村民是以竹、金针等作物为主要经济[3]。1976年,龙眼社区理事长有感于鹿谷乡乡民因种茶对经济有很大帮助,生活较于龙眼村民佳,1977年便透过农林厅、嘉义县政府农业局,选在龙眼、碧湖两村约10公顷栽种面积做为示范茶园,自新竹引入青心乌龙试种,但在缺乏技术及经验下,茶苗纷纷死亡,有鉴于此,由茶业改良场指导员率村民至鹿谷、名间观摩学习,翌年便有所起色,从1980年栽种面积开始暴增,至1990年已突破800公顷,此期间不仅人口回流,生活改善,经济型态有大幅改变,这现象连带影响其它村民种茶意愿,最后形成梅山乡整个深山地区全是盛产青心乌龙茶[注 6] [3][4][11][13]。
交通
龙眼村交通[注 7]全仰赖乡道[注 8]与产业道路,村内两条乡道呈一上一下的位置,嘉151乡道自北之县界[注 9],向南分歧另一支线嘉151-1乡道,便此开始呈一上一下的路线横亘山腹[1][14]。嘉151乡道行经竹仔岑、店仔、龙眼国小、井仔顶及坑仔底等聚落,经过芳埔岭,高度便开始下降,通往太平村,衔接县道162甲线止[1]。嘉151-1乡道位居嘉151乡道之下方,行经竹仔脚、金凤寮两聚落,之后继续往南通往碧湖村,衔接县道162甲线止[1]。这两条乡道是梅山乡通往古坑乡主要道路,村内其余聚落是散布在产业道路[1][14]。
注释
- ^ “梅仔坑”即今玉虚宫一带(梅山市区),行政区划分梅东、梅北、梅南三村,早于龙眼村开发约140年。
“竹头崎”即今竹崎乡,乃1920年为配合全台行政区域调整,进行“地名雅化”政策,此一更名后,沿用至今。 - ^ “山龙眼”是台湾山龙眼的俗名,分布在全台中低海拔山区,与龙眼是不同科、不同属。
- ^ 龙兴宫并非梅山乡最早建庙,玉虚宫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最早,位于梅山国小附近。
- ^ 当年雪线降至海拔500米的鹿谷,仍可见雪。
- ^ 石古坪是梅山乡太兴村东南境一处地名,邻近交力坪。
- ^ 深山地区是梅山乡三个地形区之一,全区位在梅山乡东部,囊括龙眼、太平、太兴、碧湖、瑞里、瑞峰与太和等七村。
- ^ 进出龙眼村交通:北由云林县古坑乡十字关;南由嘉义县梅山乡两地驶入:太平村太平国小附近、碧湖村碧湖岗哨公车站牌。
梅山乡另一通往古坑乡的交通要道即县道149甲线,全线行经太和村,得仰赖县道162甲线前往太和村,方可联络县道149甲线。 - ^ 乡道即地区道路,是联络村里或乡镇间道路,参见公路总局网站。
- ^ “嘉151乡道”、“嘉151-1乡道”乃依交通部于1978年颁定公路编号,经1992年修订,乡道采县名略称置于首,数字则置后。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25,000梅山鄉行政區域圖》. 内政部. 2005. ISBN 9860006415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2.4 2.5 李佩伦、吴育臻. 地理志. 《嘉義縣志》(卷一). 嘉义县政府. 2009年12月. ISBN 9789860208016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余宝婷. 臺灣茶園空間變遷之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第27期). 台湾师范大学. 1994 (中文(台湾)).
- ^ 4.0 4.1 张明雄. 三百年來臺灣茶葉的拓展及其成就. 《臺北文獻》(直字第103期).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1993年3月 (中文(台湾)).
- ^ 5.0 5.1 陈国川等人. 嘉義縣(下). 《臺灣地名辭書》(卷八). 台湾文献馆. 2008. ISBN 9789860162592 (中文(台湾)).
- ^ 臺灣本土植物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0-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3) (中文(台湾)).
- ^ 道教與民間信仰 (PDF). 嘉义县政府文化处. [2010-03-10] (中文(台湾)).[永久失效链接]
- ^ 嘉義縣. 各地区受灾状况(9/28 12:00). 内政部消防署. [201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8) (中文).
- ^ 《三月雪紛飛 百年僅見》. A1版 (联合报). 2005-03-05 [2010-03-10] (中文(台湾)).[永久失效链接]
- ^ 《今年會不會再降下3月雪?》. NOWnews今日新闻. 2005-03-08 [201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0) (中文(台湾)).
- ^ 11.0 11.1 康俐雯. 繁華&寧靜的交界:打造龍眼社區美麗家園. 艺术文化 (自由新闻网). 2004-05-02 [201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9) (中文(台湾)).
- ^ 第三目:其它斷層與構造 (PDF). 嘉义县政府. [2010-03-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1-05) (中文(台湾)).
- ^ 村村風貌. 梅山乡公所万维网. 梅山乡公所. [201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7) (中文(台湾)).
- ^ 14.0 14.1 第五節:實質發展現況分析. 《嘉义县综合发展计划:地区纲要计划》(梅山乡). 嘉义县政府. [2010-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02)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 各村介紹. 梅山乡公所万维网. 梅山乡公所. [201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3) (中文(台湾)).
- 認識古坑 各村介紹. 古坑乡公所万维网. 古坑乡公所. [2010-03-10] (中文(台湾)).
- (中文)龙眼村龙眼社区发展总体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