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风娜拉 (1973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级超级台风(美国
10月5日,接近最高强度的台风娜拉
形成1973年10月2日
消散1973年10月11日
1973年10月10日起退化成残留低气压
最高风速1分钟持续 295公里/小时(185英里/小时)
最低气压875百帕毫巴);25.84英寸汞柱
死亡共40人死亡,28人失踪
损失最少 $200万(1973年美元
影响地区菲律宾台湾华东地区香港
1973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台风娜拉(英语:Typhoon Nora,国际编号:7315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7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Luming)是197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5个被命名的风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评定娜拉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295公里,海平面气压为875毫巴百帕,25.84英寸汞柱),是全球有纪录以来中心气压第三低的热带气旋,仅次于1979年台风泰培的870毫巴(百帕,25.69英寸汞柱)及2015年飓风派翠莎的872毫巴(百帕,25.75英寸汞柱)。

气象历史

根据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的强度绘制的风暴路径图
图例
  热带低气压(≤62 km/h)
  热带风暴(63–118 km/h)
  一级(119–153 km/h)
  二级(154–177 km/h)
  三级(178–208 km/h)
  四级(209–251 km/h)
  五级(≥252 km/h)
  未知

1973年10月9日,娜拉在雅浦岛西北方海面形成后,掠过吕宋东北部,再向北北西进行,扫过台湾西南部海面,由金门附近进入中国大陆。该台风虽未登陆,却为东部地区带来连续三昼夜的暴雨,导致东部地区有严重水灾及人员伤亡、失踪[1]

防灾措施和影响

台风娜拉 (1973年)在台湾的位置
彭佳屿 21.7 m/s
彭佳屿
21.7 m/s
板桥 -
板桥
鞍部 -
鞍部
竹子湖 -
竹子湖
淡水 -
淡水
基隆 15.2 m/s
基隆
15.2 m/s
台北 12 m/s
台北
12 m/s
新屋 -
新屋
新竹 14.3 m/s
新竹
14.3 m/s
宜兰 16.7 m/s
宜兰
16.7 m/s
苏澳 -
苏澳
花莲 13.6 m/s
花莲
13.6 m/s
成功(新港) 17 m/s
成功(新港)
17 m/s
台东 13.3 m/s
台东
13.3 m/s
大武 14 m/s
大武
14 m/s
兰屿 26 m/s
兰屿
26 m/s
台中 9.3 m/s
台中
9.3 m/s
梧栖 -
梧栖
日月潭 -
日月潭
阿里山 -
阿里山
嘉义 11.4 m/s
嘉义
11.4 m/s
玉山 -
玉山
台南 15 m/s
台南
15 m/s
高雄 19 m/s
高雄
19 m/s
恒春 16 m/s
恒春
16 m/s
澎湖 19.2 m/s
澎湖
19.2 m/s
东吉岛 -
东吉岛
金门 -
金门
马祖 -
马祖
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署署属气象测站测得最大持续风力。图例:
无数据
测得5级风或以下
测得6至7级风
测得8至9级风
测得10至11级风
台风娜拉 (1973年)在台湾的位置
彭佳屿 29.6 m/s
彭佳屿
29.6 m/s
板桥 -
板桥
鞍部 -
鞍部
竹子湖 -
竹子湖
淡水 -
淡水
基隆 22.6 m/s
基隆
22.6 m/s
台北 25.3 m/s
台北
25.3 m/s
新屋 -
新屋
新竹 23 m/s
新竹
23 m/s
宜兰 20 m/s
宜兰
20 m/s
苏澳 -
苏澳
花莲 20.1 m/s
花莲
20.1 m/s
成功(新港) 25.2 m/s
成功(新港)
25.2 m/s
台东 17.8 m/s
台东
17.8 m/s
大武 22.5 m/s
大武
22.5 m/s
兰屿 31 m/s
兰屿
31 m/s
台中 14.3 m/s
台中
14.3 m/s
梧栖 -
梧栖
日月潭 -
日月潭
阿里山 -
阿里山
嘉义 15.1 m/s
嘉义
15.1 m/s
玉山 -
玉山
台南 30.6 m/s
台南
30.6 m/s
高雄 25.2 m/s
高雄
25.2 m/s
恒春 25.7 m/s
恒春
25.7 m/s
澎湖 28.8 m/s
澎湖
28.8 m/s
东吉岛 -
东吉岛
金门 -
金门
马祖 -
马祖
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署署属气象测站测得最大阵风。图例:
无数据
测得6至7级风
测得8至9级风
测得10至11级风

受灾区域:花莲县玉里镇台东县台东市池上乡鹿野乡卑南乡太麻里乡东河乡关山镇

最强烈的太平洋台风
排名 台风 年份 气压
百帕 英寸汞柱
1 泰培 1979 870 25.69
2 娜拉 1973 875 25.84
琴茵 1975
4 艾达 1958 877 25.9
5 吉蒂 1966 880 25.99
丽妲 1978
云妮莎 1984
8 莲娜 1953 885 26.13
琼安 1959
艾玛 1971
佛瑞特 1983
鲇鱼 2010
来源:日本气象厅北太平洋台风

最佳路径分析数据。[2]

1960至2016年台湾台风各测站降水量纪录[3]
气象测站 总雨量 时雨量 6小时雨量 12小时雨量 18小时雨量 24小时雨量 备注
风暴名称 雨量 (毫米) 风暴名称 雨量 (毫米) 风暴名称 雨量 (毫米) 风暴名称 雨量 (毫米) 风暴名称 雨量 (毫米) 风暴名称 雨量 (毫米)
鞍部 1969年芙劳西 (Flossie) 2162.1 1979年欧敏 (Irving) 119.5 2000年象神 (Xangsane) 317.1 2000年象神 (Xangsane) 556.1 2000年象神 (Xangsane) 739.4 2000年象神 (Xangsane) 835
竹子湖 1930.6 1981年莫瑞 (Maury) 112 1987年琳恩 (Lynn) 338.9 1987年琳恩 (Lynn) 664.9 1987年琳恩 (Lynn) 967.7 1987年琳恩 (Lynn) 1151.9
淡水 865 86.8 1981年莫瑞 (Maury) 202.2 2000年象神 (Xangsane) 337.5 2000年象神 (Xangsane) 474.5 2000年象神 (Xangsane) 529.5
台北 2001年纳莉 (Nari) 854.4 2001年纳莉 (Nari) 76 2001年纳莉 (Nari) 310.5 2001年纳莉 (Nari) 444 2001年纳莉 (Nari) 560.5 2001年纳莉 (Nari) 603.5
新竹 813.6 1960年崔丝 (Trix) 72 264 475.5 519.5 602
基隆 1987年琳恩 (Lynn) 772.1 1987年琳恩 (Lynn) 95.3 1987年琳恩 (Lynn) 276.6 1987年琳恩 (Lynn) 340.8 1987年琳恩 (Lynn) 437.3 1987年琳恩 (Lynn) 490.3
宜兰 1966年艾尔西 (Elsie) 1076.9 1966年艾尔西 (Elsie) 112 1966年艾尔西 (Elsie) 380.5 1966年艾尔西 (Elsie) 518.3 1966年艾尔西 (Elsie) 642.6 1966年艾尔西 (Elsie) 698.7
苏澳 2010年梅姬 (Megi) 1195.9 2010年梅姬 (Megi) 181.5 2010年梅姬 (Megi) 645 2010年梅姬 (Megi) 861 2010年梅姬 (Megi) 908 2010年梅姬 (Megi) 1018.5
花莲 2001年利奇马 (Lekima) 697 1990年欧菲莉 (Ofelia) 106 1996年尔尼 (Ernie) 334 1996年尔尼 (Ernie) 419 1996年尔尼 (Ernie) 425 1998年瑞伯 (Zeb) 443.5
成功 1973年娜拉 (Nora) 737.8 1960艾琳 (Elaine) 92.3 1961年裘恩 (June) 263.4 1961年贝蒂 (Betty) 367.3 1961年裘恩 (June) 441.7 1973年娜拉 (Nora) 562.3
台东 691.4 1974年贝丝 (Bess) 99.6 1988年苏珊 (Susan) 247.5 1998年瑞伯 (Zeb) 381.5 1973年娜拉 (Nora) 460.4 538.3
大武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1209.2 2005年海棠 (Haitang) 103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329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549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701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842
梧栖 2001年纳莉 (Nari) 518 2001年桃芝 (Toraji) 87.5 2001年桃芝 (Toraji) 415 2001年桃芝 (Toraji) 441 2013年苏力 (Soulik) 508 2013年苏力 (Soulik) 510
台中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588.5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120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398.5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446.8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467.4 2004年敏督利 (Mindulie) 527.7
嘉义 2001年纳莉 (Nari) 1065.5 2001年纳莉 (Nari) 144 2001年纳莉 (Nari) 335 2001年纳莉 (Nari) 602 2001年纳莉 (Nari) 821 2001年纳莉 (Nari) 871
日月潭 2008年辛乐克 (Sinlaku) 854.1 2001年桃芝 (Toraji) 110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391 1996年贺伯 (Herb) 556.8 1960年雪莉 (Shirley) 637.1 1960年雪莉 (Shirley) 681.3
阿里山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3059.5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123 1996年贺伯 (Herb) 616.5 1157.5 1996年贺伯 (Herb) 1537.5 1996年贺伯 (Herb) 1748.5
玉山 2160.8 1998年奥托 (Otto) 65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265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480.7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697.3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879.3
台南 753 1994年凯特琳 (Caitlin) 112.5 1994年凯特琳 (Caitlin) 283.5 353.5 458 535
高雄 848.5 1962年凯蒂 (Kate) 124.8 1962年凯蒂 (Kate) 446.1 1962年凯蒂 (Kate) 607.3 1962年凯蒂 (Kate) 618 1962年凯蒂 (Kate) 627
恒春 2011年南玛都 (Nanmadol) 1103.5 2012年天秤 (Tembin) 167.5 2012年天秤 (Tembin) 472.5 2012年天秤 (Tembin) 562.5 2012年天秤 (Tembin) 591.5 2012年天秤 (Tembin) 618.5
彭佳屿 2008年辛乐克 (Sinlaku) 731.5 2002年娜克莉 (Nakri) 186 2002年娜克莉 (Nakri) 605.5 2002年娜克莉 (Nakri) 632.8 2002年娜克莉 (Nakri) 636.4 2002年娜克莉 (Nakri) 641.7
澎湖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445.2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94.5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368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421.5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429.5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430.5
东吉岛 708.9 2004年敏督利 (Mindulie) 75.5 2004年敏督利 (Mindulie) 235.5 2004年敏督利 (Mindulie) 377.5 2004年敏督利 (Mindulie) 458 2004年敏督利 (Mindulie) 488
兰屿 1991年耐特 (Nat) 738.3 1970年魏达 (Wilda) 73.6 1978年婀拉 (Ora) 252.6 1973年娜拉 (Nora) 306.6 1973年娜拉 (Nora) 354.1 1974年范迪 (Wendy) 419.5
金门 1971年宝佩 (Babe) 258 2004年艾利 (Aere) 46.5 2013年苏力 (Soulik) 81.3 2013年苏力 (Soulik) 115.3 2013年苏力 (Soulik) 118.4 2010年梅姬 (Megi) 122
马祖 1991年耐特 (Nat) 227.5 2013年潭美 (Trami) 33.5 2013年潭美 (Trami) 73 2012年苏拉 (Saola) 93 2013年潭美 (Trami) 109.5 2008年凤凰 (Fung-wong) 132


据内政部资料,此风灾造成30人往生,38失踪,85受伤,1251间房屋全倒,433间半倒。

邮差温勇男殉职[4]

参见

其他最强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例子:

参考资料

  1. ^ 存档副本. [2015-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Best Track for 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s. 2010-01-12 [2010-01-12]. (原始内容 (TXT)存档于2013-06-25). 
  3. ^ 1960--2016年歷來侵臺颱風各測站降水量統計. 中央气象局. 
  4. ^ 陈贤义. 〈南部〉捨身護郵包 音樂會追思溫勇男. 《自由时报》. 2013-10-13 [2016-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3) (中文(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