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琮 (清朝)
顾琮 | |||||||
---|---|---|---|---|---|---|---|
姓 | 伊尔根觉罗 | ||||||
旗籍 | 满洲镶黄旗 | ||||||
世居地/穆昆 | 松花江 | ||||||
出生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 ||||||
逝世 | 乾隆二十年(1755年) | ||||||
| |||||||
顾琮(满语:ᡤᡠᡯᡠᠩ,穆麟德转写:Gudzung[1];1685年 - 1755年[2]),字用方,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黄旗人[3]。曾任漕运、河道总督。
生平
顾琮为尚书顾八代之孙(《清朝通志》作侄孙[4]),其父顾俨,官至副都统[3]。顾琮早年以监生身份录入算学馆,编纂《算法》等书,书成后给予议叙[3]。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授吏部员外郎,雍正三年(1725年),授户部郎中,升任御史,四年(1726年),巡视长芦盐政,八年(1730年),升任太仆寺卿,九年(1731年),授霸州营田使,十一年(1733年),协理直隶总河,升任太常寺卿,署直隶总督,不久,授直隶河道总督[3]。十二年(1734年),顾琮奏报,“永定河口深通,上流始得畅注入淀。近因淤,议濬引河,自然开刷,不劳民力,号为天赐引河[3]。”雍正帝令其祭祀以为报答,顾琮同时上疏请求更定管河厅汛,增设官员,雍正帝令部里商议执行[5]。
乾隆元年(1736年),顾琮代理江苏巡抚,因其父去世而回旗丁忧[5]。二年(1737年),奉命协办吏部尚书事,永定河决堤,乾隆帝命其与总督李卫一同督修,不久代理河道总督[5]。三年正月(1738年),改授朱藻为河道总督,命顾琮协同办理,顾琮上奏畿辅西南各水路在东西两淀汇聚,淤泥增多、河水漫出有隐患,请求设置垡船捞泥,以三角淀通判、清河同知管理相关事宜,后朱藻被罢官,顾琮再度担任河道总督[5]。五年(1740年),顾琮疏通了青县兴济、沧州捷地两处减河,向朝廷奏报善后处理方法,提出疏通海口,在远出修筑堤坝,同时多设涵洞[5]。六年(1741年),顾琮请求改定子牙河管河官制,不久因朝廷裁缺而回京。同年,授漕运总督[5]。七年(1742年),顾琮奏言,“清江以上,运河两岸,向来只知束水济运,未知借水灌田,坐听万顷源泉,未收涓滴之利。同此田亩,淮南、淮北,腴瘠相悬。或疑运河泄水,于济运有妨。不知漕艘道经淮、徐,五月上旬即可过竣。稻田须水,正在夏秋间。若届时始行宣导,是祗借闭蓄之水为灌溉之资,于漕运初无所妨。况清江左右所建涵洞,成效彰彰。推此仿行,万无疑虑。请特遣大臣总理相度,会同督、抚、河臣详酌兴工[5]。”尚未及施行,八年(1743年),顾琮以督运事宜赴京师,入宫与皇帝问答,顾琮请求限制耕地借水灌田,乾隆帝斥其扰民,没有同意[5]。
乾隆十年六月(1745年),顾琮疏请于马庄集、曹家店分别建石闸以限制上游之水,并将骆马湖入运处改在皂河,以上䡐车头建闸挑渠。十字河竹络坝开放后,水流湍急,将运河截为两段,粮艘难以用手提拉,因此顾琮请求于竹谿坝下接堤堵截,另于苏家闸南濬河越黄入运,获准[5]。十一年(1746年),代理江南河道总督[6]。十二年(1747年),顾琮奉命与大学士高斌审察有关浙江巡抚常安贪婪的状告。因未能追究到底而遭到夺官,但被留任,不久调任河东河道总督[6]。十七年(1752年),顾琮上疏说道,“运河堤未设堡房。请视黄河例,每二里建堡房,都计四百馀座[6]。”十九年(1754年),因江南总河任内在施工银两方面有浪费,再度被夺官,不久,顾琮病卒[6]。
顾琮个人操守严肃正直,曾入宫接受皇帝询问,当时恰逢气候干旱多风,雍正帝为此担忧。顾琮引述《尚书·洪范》中的“蒙恒风若,虑臣或蔽君”,使雍正帝为之动容[6]。此后,雍正帝驾崩,顾琮也刚刚丧偶,三年之后才续娶。方苞认为此举合乎礼法[6]。
引注
参考资料
- 赵尔巽等. 《清史稿》. 中华书局. 1998. ISBN 9787101007503.
- 嵇璜; 刘墉 等. 《钦定皇朝通志·卷二》. 1787.
- (英文)Jami, Catherine. 《The Emperor's New Mathematics: Western Learning and Imperial Authority During the Kangxi Reign (1662-172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978019960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