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军法处原址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 | |
---|---|
曾用名 | 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 |
别名 | 青岛东路军法处看守所、青岛东路三号 |
概要 | |
状态 | 已拆除 |
用途 | 看守所 |
所属国家/地区 | 中华民国(台湾) |
地址 | 台北市中正区青岛东路3号 |
坐标 | 25°02′40″N 121°31′16.1″E / 25.04444°N 121.521139°E |
启用 | 1949年 |
关闭 | 1992年 |
所有者 |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 |
技术细节 | |
材料 | 木材 |
设计与建造 | |
知名于 | 白色恐怖 |
网站 | |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青岛东路3号) | |
地图 | |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俗称青岛东路三号,是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羁押政治犯的看守所,原址位于今台北喜来登大饭店。该处原为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军法处的看守所,并与国防部军法局共用建筑;后来台湾省保安司令部改组为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军法处及军法局也于1968年搬迁至景美看守所(现白色恐怖景美纪念园区),此处随之出售并拆除原看守所。
历史
此处原为清代的练兵场,日治时期市区改正后改建为陆军经理部仓库;战后由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军法处和国防部军法局进驻,并设置看守所,东侧主要关押政治犯,西侧则关押军事犯。1950年代,这里是台湾省保安司令部的重要据点,是决定政治犯生死的审判场域。凌晨四、五点是恐怖时刻,沉睡寂静中响起狱卒的脚步声和打开铁门的声音,都会从梦中惊醒,在关着几千人的大牢内大家屏气静息,静听着狱卒念起被判死刑将被押出去执行枪决的名单。被叫到名字的人,常是从容起身,换上早备好的雪白衬衫或干净衣服,与牢友一一握手后,走出去被五花大绑送往刑场。[1]:52女性政治受难者张常美于《流麻沟十五号-绿岛女生分队及其他》口述历史中也描述到:“军法处就是现在的喜来登大饭店,牢房分为上、下楼,是日本时代仓库改的,女生都在二楼。有人要送到马场町枪决的时候,我们都会醒来,因为很紧张”。[2]:88部分判决确定的政治犯,则调派为外役劳动。内部设有洗衣、缝衣、烫衣、手工艺等可在看守所内进行作业的外役工场。[3]:108
1958年,台湾省保安司令部与其他相关单位合并成立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军法处改制为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军法处。1968年,军法处及军法局迁入新北市新店区秀朗桥旁军法学校之旧址景美看守所(今为白色恐怖景美纪念园区),[4]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军法处原址土地标售予民间后,原军法处建筑被全部拆除,并改建为商业用途,位于现台北喜来登大饭店整个街廓(忠孝东路、林森南路、青岛东路、镇江街)。
复刻模型
整个遗址建筑空间已消失不见,国家人权博物馆透过口述访谈政治受难者陈孟和先生,从2011年至2013年间,凭借他的记忆及美术专长,搭配1950年代空照图及历史照片,指导绘画出各个空间尺寸图,并进行模型制作,具象化呈现昔日政治犯的处置空间。[3]:112军法处看守所模型现展示在国家人权博物馆白色恐怖景美纪念园区兵舍二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