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石坂洋次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坂 洋次郎日语平假名:いしざか ようじろう,1900年1月25日—1986年10月7日),日本小说家,早期多创作纯文学作品,受现代主义影响,战后则多描写庶民百姓的生活,富有反叛精神。

生平

石坂洋次郎1900年7月25日生于青森县弘前市。他父亲是开旧衣行和当铺的。1913年石坂洋次郎进入弘前中学,因体弱多病成绩渐渐下降,到高年级,他便热衷于阅读冒险小说谷崎润一郎的作品。1917年他以记录当地传说的文章参加《少年》杂志征文比赛获奖。

1918年他按父母的要求报考庆应大学理财科(经济系)落第后,在东京正则预备校补习了一年。第二年他不顾父母的反对,考入庆应大学文科预科。1921年他修完预科,升入法语本科,同年,他同横滨圣书学院学生今井浦子结婚。不久,他患肺炎,在妻子照料下免于一死,休学回乡静养。1922年4月他复学改入国文科学习。1923年他结识并师事于著名作家葛西善藏,同他保持密切交往直至葛西去世。1925年3月从庆应大学毕业。同年6月,他放弃了在东京就职的打算,回到青森县,在弘前女子高等学校任教。次年转到秋田县立横手女子高等学校,从这时起他开始陆续发表文学作品。1929年他转到了横手中学校。

1938年他的小说《年轻人》获得巨大成功,一个右翼团体控告他的小说《年轻人》犯有不敬天皇和诬蔑军人罪,后虽被法院判免予起诉,但却不得不申请退职,结束了十四年的教员生活。从此,他便走上了专业创作道路。

1941年他被选为文艺家协会评议员。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石坂洋次郎被征入伍,做为陆军报导班成员被派到菲律宾。1942年12月又被大本营报导部派到菲律宾视察占领区。同年回国后,他便疏散到弘前妻子的老家。战后,他又开始了旺盛的创作活动,成为最受欢迎的流行作家之一。1948年,他的小说《石中先生行状》被控犯有狠裹嫌疑罪,结果被判暂缓起诉。

1954年,石坂洋次郎夫妇应嫁到美国的女儿夫家之邀到美国旅行,并在儿子的陪同下游厉了欧洲。1966年石坂洋次郎被推选为复刊的《三田文学》杂志会长。同年末,他以“以健全的常识不断创作明诀的作品”的功绩,被授予第倚届菊池宽奖

1971年8月他的妻子患病,在金婚式前去世。丧妻对石坂洋次郎的打击很大,这以后他除随笔外,几乎没有其它作品发表。

创作

石坂洋次郎在大学期间开始学习写作,曾用葛西善藏的姓名在杂志上发表习作《老太太》(1925年)。1927年他的处女作《去看海》发表在复刊的《三田文学》上,小说一发表,其具有新鲜感觉的文体便受到文坛的注意。同年7月他又在《三田文学》上发表了〈炉边夜话〉,获当年“水上泷太郎奖”。1928年池在《只田文学》上发表了《坎贝尔夫入访问记》、《一本手记》。这以后经水上泷太郎推荐,石坂洋次郎分别在《文艺春秋》、《时事新报》上短期连载了小说《外交员》(1929年)和《他们是这样想的》(1931年),这两篇都是他们初次在商业性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作品。

1932年他发表了描写他同葛西善藏交往的小说《金鱼》。1933年他在《三田文学》上发表了长篇小说《年轻人》的第一部分,接着在《三田文学》上陆续连载《年轻人》,至1935年连载完。1936年《年轻人》获第一次“三田文学奖”。

1931年石坂洋次郎开始在思想上倾向当时流行的无产阶级文学,并因此招致夫妻不和。1936年他以这段经历为题材创作并发表了长篇小说《麦粒不死》。《麦粒不死》描写了主人公耽于流行思想而导致家庭破裂,批评了被迫解散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作品发表后曾引起了一场论战。小说题目出自圣经《约翰福音》第十二章,“一粒麦子掉在麦地如不死掉,就只是一粒麦粒而已”。石坂洋次郎称这是仅此一次的拼尽全力的创作,《麦粒不死》是他全部作品中“唯一想留传下来的作品”。

《年轻人》和《麦粒不死》发表之后,石坂洋次郎便在文坛上确立了作家地位。战前他的主要作品还有《风俗》(1933年)、《壁画》(1934年)、《马骨团始末记》(1934年)、《何处去》(1939年)、《美丽内日历》(1940年)、《一月十三日》(1943年)、《湖水》(1944年)等。

战后,1946年他返回东京,又开始了积极的创作活动。1947年他发表了《割草姑娘》、《马车的故事》和《干草车》。后两篇后来成为《石中先生行状》的一部分。

1948年他在《小说新潮》上连载了长篇小说《石中先生行状》,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石中先生行状》里,石坂利用种种滑稽故事,描写了地方百姓的生活和爱情。在《绿色的山脉日语青い山脈》获成功后,各报刊纷纷向他约稿,他即成为写连载小说的大家。他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续石中先生行状》(1953年—1954年)、《女人的脸》(1948年)、《在山的那一边》、《山丘花盛开》(1952年)、《母亲的自画像》、(1951年)、《白色的桥》(1955年)、《向阳的坡道》(1957年)、《八仙花的歌》(1959年)、《在河边》(1961年)、《水写成的故事》(1965年)、《花和果实》(1967年)、《谁的椅子》(1969年)等等。他的小说拥有众多的读者,同时有很多校改编成电影或被电台播出。

参考

  • 十返肇,《石坂洋次郎》,英宝社,1955年
  • 大井广介,《石扳洋次郎论》,小学馆,19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