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伦·索伦森
瑟伦·索伦森 Søren Sørensen | |
---|---|
出生 | 丹麦哈维贝格 | 1868年1月9日
逝世 | 1939年2月12日 丹麦哥本哈根 | (71岁)
国籍 | 丹麦 |
母校 | 哥本哈根大学 |
知名于 | pH值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生物化学 |
机构 | 嘉士伯实验室 |
瑟伦·彼特·路勒兹·索伦森[注 1](丹麦语:Søren Peder Lauritz Sørensen,1868年1月9日—1939年2月12日),丹麦化学家,是pH值测量酸度和碱度的提出者。他出生于一个丹麦小镇哈维贝格 。
生平
瑟伦一开始在哥本哈根大学就读时是选择医学的,但他后来转为学习化学,并在1899年取得了博士学位[1]。在完成大学课程后,瑟伦于著名的嘉士伯实验室工作,并与索菲斯·约根森一起研究无机物合成[2]。
在1901年至1938年间,瑟伦担任哥本哈根嘉士伯实验室的主任[2]。在嘉士伯实验室的工作期间,他发明了索伦森甲醛滴定法[3],并研究了离子浓度对蛋白质的影响[4],由于氢离子的浓度尤为重要的关系,因此瑟伦于1909年发表论文,介绍了可以简单计算酸碱度的方法[5]。而在此之前,学术界没有一个表达氢离子浓度的方法被广泛接受[2]。该文章除了是第一个使用pH符号的文章外[6],也描述了两种用于测量酸度的新方法[7]。第一种方法是利用电极,第二种则是利用已经预先选定的指标比较测试样本的颜色(即pH值)。
在此之后,瑟伦成为了应用热力学与蛋白质组学的权威之一,他的妻子玛格丽特·索伦森也经常协助他[2]。另外,他也开发了一种缓冲溶液,以减缓pH值改变的溶液变化的速度。
瑟伦于1939年2月12日在哥本哈根逝世,终年71岁[2]。
注释
参考资料
- ^ Søren Sørensen. www.euchems.eu. 2013-04-02 [2015-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2).
- ^ 2.0 2.1 2.2 2.3 2.4 Sørensen, Søren Peter Lauritz (1868-1939). 100 Distinguished European Chemists.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emical and Molecular Sciences. [201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5).
- ^ B. Zoecklein, K. Fugelsang, B. Gump, F. Nury Wine Analysis and Production pgs 152–163, 340–343, 444–445, 467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New York (1999) ISBN 0834217015
- ^ Søren Sørenson. Chemical Achievers - The Human Face of the Chemical Science. Chemical Heritage Foundation. [201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4).
- ^ Alberty, Robert; Silbey, Robert. Physical Chemistry second.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6: 244. ISBN 0-471-10428-0.
- ^ Sørensen, S. P. L. Enzymstudien. II: Mitteilung. Über die Messung und die Bedeutung der Wasserstoffionenkoncentration bei enzymatischen Prozessen. Biochemische Zeitschrift. 1909, 21: 131–304 (德语).
- ^ Nielsen, Anita Kildebæk. S.P.L. Sørensen. Biokemisk forening. 2001 [2007-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1) (丹麦语).
外部链接
- pH-skalaen fylder 100 å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丹麦文)
- S.P.L. Sørense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丹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