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玉米 | |
---|---|
《科勒药用植物》(1897), Zea mays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
演化支: | 鸭跖草类植物 Commelinids |
目: | 禾本目 Poales |
科: | 禾本科 Poaceae |
属: | 玉米属 Zea |
种: | 玉米 Z. mays
|
二名法 | |
Zea mays L., 1753
|
玉米(学名:Zea mays),在《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中称玉蜀
名称
玉米的中文俗称有一百多种,在世界各地都有对其不同的称呼[4]。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闽东语平话称为油甜包,潮汕话称作薏米仁,晋语称玉茭子、玉稻黍等,吴语中称呼比较复杂,上海称珍珠米、苏州称御麦、浙江称六谷,在客家话中普遍称为包粟。马来西亚华语地区主要称玉蜀黍。北方方言中普遍称为棒子或包谷。东北话及胶辽官话中称为苞米[5]。在西南官话中被称为苞谷。
麦 | 御麦、玉麦[6],番麦[7]、西天麦[7]、黍麦、戎麦、包麦、苞麦、番大麦 、红须麦、夷麦、西番麦、玉林麦 |
---|---|
黍 | 玉蜀黍[8]、玉黍、玉稻黍、金稻黍、玉大黍、玉糜黍、大蜀黍、番黍,玉芦黍、蜀黍 |
秫 | 秫、玉蜀秫[9]、玉秫秫[10]、秫秫、玉秫、大秫秫 |
粱 | 玉膏粱、玉高粱、大高粱、玉粱、御高粱、独膏粱 |
粟 | 珍珠粟[11]、鸡头粟、观音粟、意粟、苞粟、天方粟、包粟、珍珠芦粟、饭包粟、鸡豆粟、荷包粟、乳粟、遇粟、意粟、芦粟、罂粟(和作鸦片的罂粟异物同名)、高粟、金豆子粟、鹿角粟 、包胎粟 |
穄 | 玉芦穄、芦穄、秫穄、球穄、珠穄 |
芦 | 苞芦[12]、腰芦、苞萝 |
米 | 珍珠米、玉米、包米、包儿米、棒米、六谷米、御米、巴尔米、番米、包粱米、丈谷米、芋米、棒子米、观音米、子米、玉米、包子米、包粒米、老芋米 |
豆 | 番豆、金豆、玉豆、玉芦豆 |
谷 | 包谷[13]、苞谷、舜王谷、六谷[14][15]、西番谷 |
其他 | 玉茭茭[10]、玉榴[16]、玉子、戎菽、玉籽、粟包、稖子、玉露、玉蜀、玉穟、腰边豹、包菽、包罗、棒子[17]、棒椎、芦蜀、榜子、棒槌、苽、稷、包苽、苞果、薏米仁[18] |
形态
每100 g(3.5 oz)食物营养值 | |
---|---|
360 kJ(86 kcal) | |
19.02 g | |
糖 | 3.22 g |
膳食纤维 | 2.7 g |
1.18 g | |
3.22 g | |
色氨酸 | 0.023 g |
苏氨酸 | 0.129 g |
异亮氨酸 | 0.129 g |
亮氨酸 | 0.348 g |
赖氨酸 | 0.137 g |
蛋氨酸 | 0.067 g |
胱氨酸 | 0.026 g |
苯丙氨酸 | 0.150 g |
酪氨酸 | 0.123 g |
缬氨酸 | 0.185 g |
精氨酸 | 0.131 g |
组氨酸 | 0.089 g |
丙氨酸 | 0.295 g |
天冬氨酸 | 0.244 g |
谷氨酸 | 0.636 g |
甘氨酸 | 0.127 g |
脯氨酸 | 0.292 g |
丝氨酸 | 0.153 g |
维生素 | |
维生素A equiv. | (1%) 9 μg644 μg |
硫胺(维生素B1) | (17%) 0.200 mg |
烟碱酸(维生素B3) | (11%) 1.700 mg |
吡哆醇(维生素B6) | (7%) 0.093 mg |
叶酸(维生素B9) | (12%) 46 μg |
维生素C | (8%) 6.8 mg |
膳食矿物质 | |
铁 | (4%) 0.52 mg |
镁 | (10%) 37 mg |
钾 | (6%) 270 mg |
其他成分 | |
水 | 75.96 g |
参照美国标准的相对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参考膳食摄入量(DRI) 来源:(英文)美国农业部营养数据库 |
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根系强大,有支柱根;秆粗壮;线形披针形叶子宽大;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圆锥花序顶生,雌花为肉穗花序着生叶腋间,外面有总苞;穗轴粗大,其上有多列小穗;颖果成熟后超出颖片和稃片之外,而裸露穗轴上,黄或白色或变色。
-
植株
-
叶
-
雌花序
-
雄花序
-
雄花
-
玉米的演化,左为大刍草的颖果
-
各种栽培种
-
各种品种的玉米
-
玉米穗剖面图
-
玉米粒
-
Zea mays 'Ottofile giallo Tortonese'
-
Zea mays "fraise"
-
Zea mays "Oaxacan Green"
分布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原本是体型很小的草,喜高温,经美洲原住民培育多代后才出现较大型的玉米。16世纪时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玉米”之名最早见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在原产地美洲以外,中国是玉米种植最为普及的地区之一,主要产区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过去玉米在中国的栽培面积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自2012年栽培面积已位于第一位[19]。世界产地主要分布在30°-50°的纬度之间。玉米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2012年 主要玉米[20]生产国 | |
(百万吨) | |
美国 | 273.83 |
中国 | 208.26 |
巴西 | 71.30 |
阿根廷 | 25.70 |
墨西哥 | 22.07 |
印度 | 21.06 |
乌克兰 | 20.96 |
印度尼西亚 | 19.38 |
法国 | 15.61 |
南非 | 12.50 |
世界总量 | 690.67 |
数据来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1] |
历史
玉米是一种栽培植物。基于21世纪初的研究,学者将墨西哥中南部的巴尔萨斯河谷作为驯化中心。[21]基于Matsuoka等人2002年的研究,所有玉米都在约9000年前从墨西哥南部的单一驯化中产生,而不是多个独立的驯化事件。该研究还表明,最古老的玉米在墨西哥高原。后来玉米蔓延到美洲其他区域。这与基于考古记录的模型一致,表明玉米在墨西哥高原多样化,然后蔓延到低地。[22][23]
奥尔梅克人及马雅人在中美洲栽培了许多不同的品种,有些可以直接烹煮,有些则用碱法烹制的方式处理。从公元前2500年起,玉米开始传播到美洲的很多地区[24]。欧洲人在十五世纪末和十六世纪初开始和美洲原住民接触,将玉米带回欧洲(哥伦布大交换),也带到其它国家。因为玉米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气候下生长,因此被传播到全球各地。高甜度的玉米称为甜玉米,一般种植供人类食用,而其他野玉米则供作动物粮食及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原料。
玉米是美洲种植最多的粮食作物[20],单在美国就有每年约3.32亿吨的产量,而美国的玉米约有40%—约1.3亿吨—用来制造乙醇[25]。2009年种植的美国玉米中,约有85%是基因改造玉米[26]。
用途
玉米依用途可分为:食用玉米、饲料玉米、青割玉米。食用玉米品种繁多,以含糖量高者较广为种植,可鲜食、煮食、炒食、制玉米粒罐头,另有采收玉米笋的品种,以及“爆裂玉米”作爆米花专用。饲料玉米籽粒较硬,除当饲料外,另用于制粉、榨油、制酒精。青割玉米用于连茎带叶切断、发酵,当作牛只的刍料,可提高乳牛泌乳量与风味[来源请求]。
玉米不脱粒可直接食用,也可以通过蒸、煮、烤后食用。脱粒后通常加工成粉状,也可以在经过深加工后制成玉米糁用来煮粥,是中国北方地区主食中的一种,香甜可口,易消化。但以前为了增加粮食数量,常和种皮一起磨粉,制成“棒子面”,由于口感粗糙难以下咽,所以价格低贱,是穷人的主要粮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只有精致加工的玉米粉作为调剂口味用。玉米还可以加工成高果糖浆。高果糖浆常用于增加商业食品的甜味,例如各类饮品、面包、麦片、零食、腌肉、优格、汤料和调味剂等。玉米胚芽可以提炼玉米油。刚成型的一寸来长的玉米芯可直接当作蔬菜烹调,口感类似笋。煮熟的玉米粒是沙拉常用的材料,或做玉米汤,或直接食用。墨西哥人常用一种大型的玉米粒和肉类烹调汤类食物pozole,意思是玉米粥。
玉米在美国主要作为饲料,工业生产淀粉、发酵类药品的主要原料。玉米甚至还可以加工制造成塑胶、光碟、生物燃料。玉米茎粗壮高大,叶宽大,以前也是平原地区农民的重要燃料来源。
-
玉米油
-
爆米花
-
墨西哥玉米饼(tortilla)
-
玉米片
特点
玉米的根为须根系,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节根长出的称为地下节根,一般4~7层;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气生根,一般2-3层。株高1-4.5米,秆呈圆筒形。全株一般有叶15-22片,叶身宽而长,叶缘常呈波浪形。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生于植株的顶端,为圆锥花序;雌花生于植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雄穗开花一般比雌花吐丝早3-5天。
实际上近代以来的栽种玉米已经高度驯化,是不能在野外自然地生育的,因为其成熟种子(即玉米粒)不会从玉米棒上脱落,需要人工脱粒。加上没有硬壳保护,正因为此,玉米棒人类可以很方便的直接煮熟啃食,这方面较米麦需要进行加工才能食用都要方便得多。这样的植物很明显地经过了改造,而其选殖的历史,尚在古农业学家和基因学家研究中。
改造作物
- 美国:近代美国为了扩大玉米产量,有私营公司研究出以基因重新排序的方式改造玉米生长与面对环境的能力,演变出产量巨大的超级玉米。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玉米出口国。
- 用途:基因改造玉米被拿来当作饲料喂牛、猪,以及制成玉米淀粉间接制成给人类食用的食品与调味料。
艺术
自前哥伦布时期起,玉米就已是安地斯山脉重要的作物。来自秘鲁北部的莫切文化用土壤、水和火制造陶器。他们将陶器视为是一种神圣的物品,会作成显目的形状来代表重要的主题。玉米代表拟人和自然[27]。
在美国国会大厦上雕刻了成列的玉米穗及烟草叶。若一些临时的建筑需要庆祝秋天、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及文化,也可能以玉米图案为其装饰细节。在家庭和企业外面常会有成捆的干玉米秸秆、南瓜、葫芦和秸秆。在建筑上广为人知的例子是在南达科他州米切尔的玉米皇宫,上面外墙上有由彩色玉米构成的巨型壁画,每年更换一次。
1993年后发行的克罗地亚库纳币,一库纳硬币后面有成熟玉米穗的图案[28]。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 ^ Contreras, A.; Ruíz Corra J.A.l; Menjívar J.; Aragón Cuevas, F.; González Ledesma, M; Sánchez, J.J. Zea may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 2019: e.T77726273A77726310 [12 May 2020]. doi:10.2305/IUCN.UK.2019-2.RLTS.T77726273A77726310.en .
- ^ Chen Wenli(陈文俐), et al, 2023. Zea may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Catalogue of Life China: 2023 Annual Checklist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 Beijing, China.
- ^ 【玉米】//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DB]. 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1602.
- ^ 闵宗殿. 农史名词琐谈. 中国科技术语. 2009, 11 (03): 55–57 [2010-08-03]. ISSN 1673-8578. CN: 11-5554/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1).
- ^ 许宝华; 宫田一郎 (编). 漢語方言大詞典. 北京: 中华书局. 1999.
- ^ 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是最早的记载
- ^ 7.0 7.1 《平凉府志》
- ^ 《莱阳县志》卷二之六:“玉蜀黍,秫之别种,以种来自蜀,其洁如玉,故名。”
- ^ 《桂平县志》卷十九:“玉蜀黍当作玉蜀秫,黍、秫声近而义异。”
- ^ 10.0 10.1 《寿阳县志》卷一:“玉秫秫,茎叶似秫秫,为实大而有光泽似玉故名。一名玉茭茭,盖秫声之转,而字之伪。”
- ^ 《新昆两县志》卷八物产:“实累累如珠,故名珍珠粟。”,此称呼常见于湛江地区
- ^ 《海宁县志》卷二物产“苞芦,茎叶如芦,穗外有包,故名。”
- ^ 《茌平县志》卷九:“实有黄白红三色,密排成行以青叶包之,故名包谷。”
- ^ 《镇海县志》卷三十八:“御麦,俗呼六谷,土人谓五谷之外又一谷也。”
- ^ 《象山县志》卷十二:“案,谷当作陆谷,言其大也,亦言陆地之谷也。”
- ^ 《光山县志约稿》物产志:“玉榴,谓子密如榴也。”
- ^ 《德县志》卷十三:“玉蜀黍,形如捶布棒,名为棒子。”
- ^ 潮汕话
- ^ 玉米产业面临一场“革命” - 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2021-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 ^ 20.0 20.1 FAOSTAT.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13-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Origin, History and Uses of Corn. Iowa 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gronomy. 2014-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3).
- ^ Matsuoka, Y.; Vigouroux, Y.; Goodman, M. M.; et al. A single domestication for maize shown by multilocus microsatellite genotyp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2, 99 (9): 6080–4. Bibcode:2002PNAS...99.6080M. ISSN 0027-8424. PMC 122905 . PMID 11983901. doi:10.1073/pnas.052125199.
- ^ Matsuoka,, Yoshihiro. Earliest Directional Evolution for Microsatellite Size in Maize (PDF). Science. 2003-01-22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1-02).
- ^ Roney, John. The Beginnings of Maize Agriculture. Archaeology Southwest. Winter 2009, 23 (1): 4.
- ^ US Approves Corn Modified for Ethanol. The New York Times. 2011-02-11 [2014-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4).
- ^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Global Cultivation Area Maiz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0-08-12. GMO Compass, March 29, 2010, retrieved August 10, 2010
- ^ Berrin, Katherine & Larco Museum. The Spirit of Ancient Peru: Treasures from the Museo Arqueológico Rafael Larco Herrera. New York: Thames and Hudson, 1997.
- ^ Croatian National Ban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una and Lipa, Coins of Croati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9-06-22.: 1 Lipa Coi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6-28.. – Retrieved on 31 March 2009.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秫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 《植物名实图考·玉蜀黍》,出自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外部链接
-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 版权公告. 玉蜀黍 Yushushu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 記錄頁面. HKBU. HKBU Library (数据库).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1. 2012-01-01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繁体)及英语).
Website Traffic Statistics from 01 Jan 2012 to 05 Mar 2017 (02: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