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
沈从文 | |
---|---|
字 | 崇文 |
本名 | 沈岳焕、茂林 |
性别 | 男 |
出生 | 大清湖南省凤凰直隶厅 | 1902年12月28日
逝世 | 1988年5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85岁)
语言 | 汉语 |
职业 | 文学家、小说家、散文家、考古学家 |
活跃时期 | 1978年-1988年 |
配偶 | 张兆和 (1933年9月9日结婚) |
儿女 | 长子沈龙朱 次子沈虎雏 |
亲属 | 祖父: 沈宏富(1837年-1868年) 岳父: 张吉友 大姨子: 张元和、张允和 小姨子: 张充和 襟兄弟: 顾传玠、周有光、傅汉思 |
学历
| |
学术工作 | |
主要领域 | 文学、考古学 |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字崇文,后改名沈从文,笔名有休芸芸、懋琳、甲辰、上官碧、小兵、炯之等[1][2],斋名窄而霉斋,男,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文学家、小说家、散文家和考古学专家。
生平
祖父沈宏富为汉族客家人,生身祖母刘氏为苗族,母亲黄素英为土家族[3],沈从文早年亦以汉族人自居,晚年时选择苗族为其身份认同。[4][5][6]
1917年高小毕业后,进入陈渠珍湘西护国联军部队办理杂事,后任陈渠珍书记。陈藏书甚多,沈受益匪浅[7]。1922年在陈的支持下,沈离开湘西去北京发展。1923年进入北京大学旁听,同时练习写作。
192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个创作文集《鸭子》。
1928年,沈从文来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三人自筹资金,在上海法租界萨坡赛路(今淡水路)204号创办红黑出版社,出版《红黑》杂志。随后,开始出版“二百零四号丛书”。同时,他们还为人间出版社编辑出版《人间》杂志。不久两本杂志都宣告停刊。
沈从文20年代起蜚声文坛,与诗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杂文家鲁迅齐名。沈以其小说创作著称。而后,他改执教鞭,1928年到1930年任教于上海中国公学,兼任《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后曾先后在辅仁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其中学生之一的汪曾祺也步上沈从文之路,成为小说家。
1948年受到郭沫若等的批判,1948年12月31日宣布封笔[8],中止文学创作,转入历史文物研究,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服饰。
1949年以后,沈从文没有进行过小说创作。他的书在三十多年间仅出版过一次。
1950年到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工作期间遇上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期间,军管会的军代表指着他工作室里的图书资料说:“我帮你消毒,烧掉,你服不服?”“没有什么不服,”沈从文回答,“要烧就烧。”于是包括明代刊本《今古小说》在内的几书架珍贵书籍被搬到院子全都烧毁。[9][10][11]
文革结束后,1978年到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1979年,沈从文被第四次文代会中提起,沈从文说:“那都是些过时了的东西,不必再提它……我只不过是个出土文物。”[12]
1981年2月1日,沈从文应邀访美。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猝发在家中病逝,享年86岁,临终遗言:“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说的。”[13]
轶事
- 沈从文只有小学学历。西南联大要提升沈从文为教授时,刘文典一直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一次,在西南联大的教务会议上,他提出质疑:“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块钱,我该拿40块钱,朱自清该拿4块钱,可我不会给沈从文4毛钱。沈从文要是教授,那我是什么?”清华外文系出身的查良铮说:“沈从文这样的人来联大来教书,就是杨振声这样没有眼光的人引荐的。”[14]美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则对“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予以充分的肯定,在评点沈的《静》时他说,“三十年代的中国作家,再没有别人能在相同的篇幅内,写出一篇如此有象征意味如此感情丰富的小说来。”
- 在中国公学教书时,沈从文爱上他的女学生张兆和,单恋之下写了不少的情书,令张兆和不胜其烦。最后问题反映到了校长胡适那里,他做了调停的好好先生,最后,据说因沈从文的情书“写得太好了”,张兆和终于同意嫁给沈从文。多年之后,对于逝去的沈从文,悉心整理文集的张兆和还平静地回忆,说道一生聚少离多,爱他的作品胜过爱他的风流为人。
- 1923年冬天,沈从文刚到北京的时候穷困潦倒,他写的作品几乎没有一家报社刊登,他试着给郁达夫写了一封求助信,没想到竟得到了他的帮助,沈从文后来回忆道“后来他拿出五块钱,同我出去吃了饭,找回的钱都送给我了。那时候的五块钱啊!”,后来1924年初,郁达夫在《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一文中就说的沈从文。像沈从文这样的文学青年他为什么要帮助呢,郁达夫说:“平素不认识的可怜的朋友,或是写信来,或是亲自上我这里来的,很多很多。我因为想报答两位也是我素不认识而对于我却有十二分的同情过的朋友的厚恩起见,总尽我的力量帮助他们。”[15]
- 1985年,一名女记者问道沈从文在文化大革命中打扫女厕所的经历,沈从文抱着她的肩膀,号啕大哭,惊呆了周围的人。[12]
关于诺贝尔奖
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审委员马悦然在高行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在《明报月刊》中表示,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最后候选名单之中,沈从文入选了,而且马悦然认为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1988年,马悦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处询问沈从文是否仍然在世,得到的回答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其实,沈从文刚刚离世数月。[16]文化界流传,1988年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已经决定文学奖得奖者是沈从文,但因为诺贝尔奖只会颁授给在世的人,虽然经过马悦然屡次劝说破例颁发给沈从文,马悦然使出浑身解数还是无效,最后哭着离开了会场,因此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失之交臂。[17]日后曾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佩尔·维斯特贝里在2012年回忆称,他在加入瑞典学院前,知道沈从文“非常非常接近获奖,但是他不幸去世了。”[18]
评价
瑞典汉学家、诺贝尔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价沈从文说:“要是说中国作家得奖,沈从文头一个就是,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作家就是他,头一个可以获奖的。你不同意我的看法吗?虽然沈从文到1950年代就不写作了,他1949年放弃写作之后,埋头于文物研究,1949年到1978年在历史博物馆当讲解员,1978年到1987年在研究所做研究工作。我觉得他写的那部《中国历代服饰研究》是一部非常有刺激性的长篇小说,最精彩的一部长篇小说。沈从文没有文学家的自负清高,因为他是一个土包子,一个乡巴佬,他懂得下层人民的疾苦,懂得历史上人民生活的疾苦,所以他会写《边城》、《长河》那样伟大的小说。他即使不写小说,写服饰研究也很出色,你可能没读过他的《中国历代服饰研究》,非常漂亮,很多专门做服饰考古的学者没有人能写出他那样出色的书。在中国,要得诺贝尔文学奖,除了沈从文,有谁能得呢?”[16]
主要著作
小说集
- 《鸭子》(小说、戏剧等合集)1926年北新书局
- 《蜜柑》短篇集1927年新月书店
- 《入伍后》短篇集1928年北新书店
- 《老实人》短篇集1928年现代书局
- 《篁君日记》中篇小说,1928年北平文学社
- 《阿丽思中国游记》两卷长篇小说,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沈从文唯一长篇小说
- 《雨后及其他》1928年上海春潮书局
- 《山鬼》中篇小说,1928年上海光华书局
- 《长夏》中篇小说,1928年上海光华书局
- 《不死日记》小说集,1928年上海人间书店
- 《呆官日记》中篇小说,1929年上海远东图书公司
- 《神巫之爱》1929年上海光华书局
- 《龙朱》
- 《旅店及其他》
- 《石子船》
- 《虎雏》
- 《阿黑小史》1933年新时代书局
- 《边城》1934年上海生活书店初版,
- 《月下小景》1933年上海现代书局
- 《八骏图》1935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 《如蕤集》
- 《从文小说习作选》1936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
- 《新与旧》1936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
- 《主妇集》1939年商务印书馆
- 《春灯集》
- 《黑凤集》
- 《萧萧》
- 《长河》第一卷1945年,后三卷未完成
散文集
- 《湘行书简》1934年记,生前未出版,1991年由沈虎整理编辑成。
- 《飘零书简》
- 《沫沫集》1934年上海大冬书店
- 《湘行散记》1936年商务印书馆
- 《废邮存底》193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
- 《湘西》1939年商务印书馆
- 《昆明冬景》1939年上海文化出版社
- 《烛虚》1941年上海文化出版社
- 《云南看云集》1943年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传记
- 《记胡也频》1932年上海光华书局
- 《记丁玲》1934年上海良友书店。本来与丁玲夫妇友好,因为此书出版,丁玲与沈从文不再友好。
- 《从文自传》1934年上海良友书店
学术著作
- 《唐宋铜镜》1957年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 《中国丝绸团》1957年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 《龙凤艺术》 1960年作家出版社,收录15篇文章。1986年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版收录38篇文章。
-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1年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
文集
- 《沈从文文集》共12卷,1982年花城出版社。
- 《沈从文文集》共12卷,1985年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小说8卷,散文2卷,文论2卷;
- 《沈从文全集》共32卷,2002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小说10卷,散文2卷,杂文1卷,传记1卷,诗歌1卷,文论2卷,书信9卷,集外1卷,物质文化5卷。
- 《沈从文文集》共12卷,201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小说8卷,散文2卷,文论2卷。
- 《沈从文文集》共12卷,2018年民主与法制出版社。小说8卷,散文2卷,文论2卷。
参见
参考文献
引用
- ^ 孙树松; 林人. 中国现代编辑学辞典.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1. ISBN 7-207-01850-9.
- ^ 谷向阳; 王庆新. 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 北京: 学苑出版社. 1994. ISBN 7-5077-0852-7.
- ^ 沈从文家族谱系. [2012-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3).
- ^ 三位曾祖母之谜·真正的曾祖母,给了沈家苗族身份_中国雅虎[永久失效链接]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_中國政府网. [201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3).
- ^ 第七届中国政协委员的名单上,沈从文的民族身份为苗族,故沈从文虽然仅有少量苗族血统,但是却以苗族人的身份参与中国政治及各项事务,身份证上亦为苗族。
- ^ 王大卫 :《沈从文与“湘西王”陈渠珍》 《贵阳文史》2012年 第1期
- ^ 大師沈從文佚函被發現 為"封筆"前重要文字記錄_中國網. [2009-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4).
- ^ 丁抒. 几多文物付之一炬?一九六六年“破四旧”简记. 香港中文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 ^ 过客. “文革”中被破坏的珍贵文物清单. 《中外文摘》 (北京: 中国期刊协会). 2008年,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通过凤凰网.
- ^ 史海钩沉:文革中被破坏珍贵文物不完全清单. 中华网. 2005-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
- ^ 12.0 12.1 沈从文“文革”时曾打扫女厕所 83岁提起时大哭. 史飞翔. 凤凰网转中新网.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中文(简体)).
- ^ 《沈从文临终遗言: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说的》. 雅虎. [2012年1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4月13日) (中文(简体)).
- ^ 岚枫. 贰. 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 民国笔记系列 2011年7月第1版.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1年: 025. ISBN 978-7-5382-9175-9 (中文(中国大陆)).
- ^ 郁达夫沈从文的友谊. 人民网.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9) (中文(简体)).
- ^ 16.0 16.1 《沈从文如果活着就肯定能得诺贝尔文学奖》. 搜狐网. [2007年10月10日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0月13日) (中文(简体)).
- ^ 《2006年 马悦然喜欢“乡巴佬作家”曹乃谦》. 凤凰网. [2008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6日) (中文(简体)).
- ^ 诺奖文学委员会主席回应质疑:我们的奖不是颁给国家,凤凰网,2012年12月14日. [2012年1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23日).
来源
- 沈从文:《从文自传》,湖南美术出版社
- 凌宇;《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
- 王德威 著,胡晓真 等 译:《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茅盾,老舍,沈从文》(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 Jeffrey C. Kinkley(金介甫)著,符家钦 译:《沈从文传》(北京:时事出版社,1990年).
- 王润华:〈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理论架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王润华:〈沈从文小说人物回归山洞的神话悲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王润华:〈从艾略特(T. S. Eliot)“诗人批评家”看沈从文的文学批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金介甫:〈沈从文与三种类型的现代主义流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金介甫:〈屈原、沈从文、高行健比较研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彭小妍:〈无声之恋:沈从文的〈神巫之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彭小妍:〈沈从文的乌托邦世界:苗族故事及乡土故事研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外部链接
画像
- 沈从文 / 江启明 (Kong Kai Ming) Portrait Gallery of Chinese Writer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