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末年,改新州置,治所在昌城县(大业初年改郪县,今四川省三台县)。“因梓潼水为名”《元和郡县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盐亭、射洪等县地。大业初改为新城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梓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梓潼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梓州。辖境扩大至今中江县。北宋时,为梓州路治。重和元年(1118年)升为潼川府。州城“左带涪水,右挟中江;居水陆冲要”(《元和郡县志》)。唐朝乾元后,分蜀为东、西川,梓州常为东川节度使治。
刺史
- 唐朝梓州刺史
|
- 李谦(乾元年间)
- 段子璋(761年)
- 郝某(762年)
- 李某(762年—763年)
- 章彝(763年—764年)
- 杨某(764年)
- 李季贞(永泰年间)
- 李某(大历初年)
- 张献诚(766年)
- 李长(766年—767年)
- 杜济(767年—768年)
- 鲜于叔明(768年—786年)
- 于邵(771年,未任)
- 钱某(大历、贞元年间)
- 王叔邕(786年—802年)
- 李康(802年—806年)
- 韦丹(805年—806年,未任)
- 高崇文(806年)
- 严砺(806年—809年)
- 潘孟阳(809年—813年)
- 卢坦(813年—817年)
- 李逢吉(817年—820年)
- 王涯(820年—823年)
- 李绛(823年—825年)
- 郭钊(825年—829年)
- 刘遵古(830年—832年)
- 杨嗣复(833年—835年)
- 冯宿(835年—836年)
- 杨汝士(836年—839年)
|
- 郑复(839年—841年)
- 归融(841年—842年)
- 卢弘宣(843年—844年)
- 卢商(844年—845年)
- 杜悰(845年—848年)
- 周墀(849年—851年)
- 柳仲郢(851年—855年)
- 韦有翼(855年—858年)
- 崔慎由(858年—咸通初年)
- 严某(咸通初年)
- 薛耽(862年)
- 高璩(862年—865年)
- 王承业(865年)
- 独孤云(866年—870年)
- 颜庆复(870年—871年)
- 崔充(872年—875年)
- 吴行鲁(875年—877年)
- 李璧(877年—878年)
- 王讽(878年—879年)
- 杨师立(880年—884年)
- 高仁厚(884年—886年)
- 顾彦朗(887年—891年)
- 顾彦晖(891年—897年)
- 李茂贞(896年,未任)
- 刘崇望(898年,未任)
- 王宗涤(897年—901年)
- 王宗裕(901年—904年)
- 王宗佶(905年—907年)
|
注释
参考资料
|
---|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后梁 龙德三年( 923年)、后唐 清泰三年(936年)、后晋 天福十一年( 946年)、后汉 乾祐三年(950年)、后周 显德六年(959年)各政权实领的节度使及府、州、军。曾置后废、改名、改隶他区或为他国势力所占领者,于字中以划线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节度使、府、州,取最后使用的名称,并在前标明曾用名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