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琳
李若琳(?—1651年),字完之,号雍来,直隶顺天府上林苑监籍山东济南府新城县(今桓台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生平
治诗经,行一,庚子年七月十三日生。明天启元年辛酉科乡试八名,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都察院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本年丁忧。七年授翰林院检讨、经筵日讲官[1]。天启七年四月,曾为权阉魏忠贤建生祠于蕃育署。崇祯元年称病,二年京察,被削籍为民[2]。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李若琳与冯铨、孙之獬等,率先剃发[3],起原官,累迁詹事府少詹事,兼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裁撤之后,改翰林院侍读学士,兼祭酒如故。顺治二年(1645年),请更定孔子神牌[4],恢复元朝制度,称“大成至圣文宣王”,下礼部议,定称“大成至圣先师”。再迁礼部侍郎。顺治五年(1648年),进礼部尚书,次年,加太子太保。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死。次年,顺治帝开始审定各部汉官,大学士冯铨被勒令致仕,李若琳因与冯铨“交结亲密,朋比为奸”,革职为民,永不叙用[5]。不久卒。[6]
事迹
清朝入关以来,汉官逐渐形成南北二党。北党以冯铨为首。顺治二年(1645年)八月,给事中许作梅、庄宪祖、杜立德、御史王守履、桑芸、李森先、罗国士、邓孕槐、吴达等交章弹劾时任弘文院大学士冯铨、礼部左侍郎孙之獬、礼部侍郎李若琳,称冯铨为魏忠贤阉党,李若琳是冯铨党羽,“庸懦无行”。摄政王多尔衮在重华殿斥责科道各官仍不改明末党同伐异陋习,并赞赏冯铨、孙之獬、李若琳率先剃发之事[3]。
参考文献
- ^ 《天启二年壬戌科进士履历》:李若琳,雍来,诗四房,庚子七月十二日生。上林苑籍济南人,辛酉八名,会三百九十三名,三甲六十四名。都察院政,改翰林院庶吉士,本年丁忧,丁卯授检讨、日讲,戊辰养病。己巳京察,为民。顺治甲申补左春坊,本年升国子监祭酒,乙酉升内翰林弘文院学士,本年升礼部左侍郎,戊子升礼部尚书,己丑加太子太保,辛卯革职。曾祖议。祖镇宁,赠武略将军。父世政,锦衣卫理刑千户。
- ^ 《明史·卷306》
- ^ 3.0 3.1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三》顺治二年乙酉八月丙申 先是,给事中许作梅、庄宪祖、杜立德、御史王守履、桑芸、李森先、罗国士、邓孕槐、吴达等、交章劾奏弘文院大学士冯铨、原系故明天启阉寺魏忠贤党羽。曾向大同总兵官姜镶、索银三万两。向江禹绪索银一百两。其子源淮、又设肴馔于内院宴饮。礼部左侍郎孙之獬、受源淮贿。遂收为伊标中军。又礼部侍郎李若琳、系铨党羽。其人庸懦无行。俱宜罢黜究治请将冯铨父子、肆诸市朝。疏入。命刑部确讯具奏。至是刑部以鞫问。无实。拟科道各官、俱反坐。启摄政王。王于重华殿传集内院大学士等官、及刑部科道各官、逐一鞫问。所劾冯铨、孙之獬、李若琳各款、俱无实迹。因冯铨自投诚后、薙发勤职。孙之獬于众人未薙发之前、即行薙发。举家男妇、皆效满装。李若琳亦先薙发。故结党同谋陷害。于是摄政王谕曰:故明诸臣、各立党羽。连章陈奏,陷害忠良。无辜被罚,无功滥用,酿成祸患。以致明亡。今尔科道各官、如何仍蹈故明陋习,陷害无辜。据尔等所劾三人、皆系恪遵本朝法度者,即此足见尔等结党谋害。给事中龚鼎孳对曰:冯铨乃背负天启,党附魏忠贤作恶之人。铨曰:忠贤作恶、故尔正法。前此铨即具疏、告归田里。如铨果系魏党、何为不行诛戮,又何为不行治罪。流贼李自成、将我故主崇祯陷害,窃取神器。鼎孳何反顺陷害君父之李贼,竟为北城御史。王曰:此言实否?鼎孳曰实。岂止鼎孳一人,何人不曾归顺,魏徵亦曾归顺唐太宗。王笑曰:人果自立忠贞,然后可以责人。已身不正、何以责人?鼎孳自比魏徵,以李贼比唐太宗,殊为可耻。似此等人、何得侈口论人,但缩颈静坐、以免人言可也。既而又曰:此番姑从宽免尔等罪,如再蹈故明陋习、不加改悔,定不尔贷。后数日、以李森先启内、请将冯铨父子、肆诸市朝之语过甚令革森先职。
- ^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三》顺治二年乙酉春正月丁未 国子监祭酒李若琳奏请更孔子神牌、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报可。
- ^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四》
- ^ 《清史稿·245卷》9683:李若琳,山东新城人。明天启进士,授检讨。顺治元年,起原官,累迁少詹事,兼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裁,改翰林院侍读学士,兼祭酒如故。二年,请更定孔子神牌,复元制曰大成至圣文宣王,下礼部议,定称大成至圣先师。再迁礼部侍郎。五年,进尚书。六年,加太子太保。既罢归,未几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