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新市镇
新加坡新市镇是位于新加坡各地的规划社区,旨在自给自足。 这些新市镇旨在容纳多达300,000名居民,包含划分为住房、娱乐和就业的区域,并由多个街区组成,每个街区又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区域。 这些新市镇的便利设施是通过多层系统提供的,并基于建屋发展局 (HDB) 的指导方针。截至2022年,全国有24个新市镇。
新加坡改善信托基金 (SIT) 于1950年代首次在新加坡建造新市镇,类似于英国的规划概念,并且密度较低。随后,建屋局在1960年代接管公共房屋发展后,新市镇的密度增加,并包括更多便利设施,而建屋局的第一个新市镇大巴窑包含工业区和配备便利设施的市中心。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市镇在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建造,并根据新市镇模型进行规划,包括由邻里中心服务的社区和整个市镇的市中心。
这种新市镇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被修订为新市镇结构模式,引入了区域概念和“棋盘模式”,其中公共住房穿插在非住宅开发中。从1980年代开始,新市镇采用更大的公寓、更独特的布局和住宅区设计,以迎合更富裕的居民,并使城镇更加独特,从1990年代开始,购物中心在市中心发展起来。榜鹅 21的发展引入了新市镇规划的房地产模型,根据该模型,新城镇包括通过轻轨系统连接在一起的综合用途开发项目,从2010年代开始,新市镇的规划更加注重宜居性和等级性,通过增加技术整合和使用外部环境来影响规划。 此外,从2018年开始,每个新城都出台了设计指南,让新城更具特色。
新加坡境内新城镇的开发与该国公共住房的建设同步进行——由建屋发展局 (HDB) 管理,租期为99年。新加坡的大部分住宅开发项目都是由公共管理和开发的,居住着大约80%的人口。 这些位于这些新市镇的公寓自给自足,拥有维护良好的学校、超市、公园、购物中心、医疗保健服务以及体育和娱乐设施。 每个新市镇都由多个大众捷运站(MRT) 和连接居民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巴士站组成。 一些新市镇还配备了较小的轻轨车站(LRT)。
历史
新加坡的新市镇发展始于1950年代由新加坡改善信托基金 (SIT) 建造的第一个新市镇女皇镇。 根据英国规划理念规划,该市镇最初是在人口密度较低的情况下建造的。此外,1958年的总体规划要求在市中心以外建设三个自给自足的新城镇。在1960年代将SIT的房屋责任移交给建屋发展局(HDB)后,新市镇规划住宅区的人口密度增加,以促进社会互动。出于这个原因,皇后镇的计划被修改以增加人口密度,同时提供额外的便利设施。[1]
1965年,建屋局开始建设其第一个新市镇大巴窑。 新城镇距离市中心约 5-8 公里(3.1-5.0英里),包含一个城镇中心,配备商店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等便利设施,以及几个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的工业区。1971年的概念规划设想了多个新城镇,围绕新加坡中心的集水区,并通过高速公路系统和铁路网络连接在一起,从 1973年的宏茂桥开始,1970年代建造的新市镇遵循原型新市镇模型。[2]该模型包括由邻里中心、次中心和学校提供服务的自给自足的社区,以及新城镇所有社区的城镇中心。这些新市镇远离中区,还包括体育设施和绿地等额外设施,在布局和住宅区设计方面几乎没有变化,并使用道路和街区的编号系统区分不同的社区, 并通过不同的油漆方案。[3]
随后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入了一种修订后的新市镇模型,称为新市镇结构模型。这种模式将新市镇的基本规划单元从邻里改为辖区,由若干住宅区和一个辖区中心组成,以提高社区凝聚力。[4]此外,该模型引入了“棋盘模型”,在该模型下,公共房屋开发项目穿插于非住宅区和便利设施之中。新市镇规划在1980年代进一步修订,纳入更大的单位以满足较富裕居民对空间增加的需求,并增加住宅区设计和新市镇布局的多样性,以期提供新市镇城镇具有独特的特征。升级和重建计划在旧的新城镇启动,以确保这些地区的设施符合当代规划指南,而新城镇的维护和改善,以前属于建屋局的权限,由镇议会处理后由1987年当选的官员领导。[5]
1990年代见证了新加坡新城镇购物中心的发展。 这些购物中心由私人企业在新市镇的市中心开发,提供各种零售商店和便利设施,例如电影院和百货公司。此外,随着榜鹅 21 的发展,引入了新城市规划的房地产模型,这是一种经过修订的新城市模型。在这种模型下,公共住房和零售和教育等设施被整合到由轻轨连接的密集建筑开发项目中 系统。 这些开发项目还包括一个称为“公共绿地”的共享开放空间,旨在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
2010年代的新城镇规划更加注重宜居性和特征,新城镇内有更多的绿地和娱乐设施,并利用新城镇周围的现有环境来影响其设计和布局。通过广泛安装监控系统和在规划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模型,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新技术。此外,自2018年起,建屋局通过引入针对每个新市镇的设计指南,试图让新市镇更具特色。这些指南为新市镇及其各自的分区制定了具体主题,供未来发展遵循。[6]
布局
新加坡的新市镇旨在作为独立社区发挥作用,其基础是提供多种用途的土地,例如住房、娱乐和就业。 通常计划容纳多达300,000名居民,它们由多个社区组成,每个社区约有20,000至30,000名居民。 每个社区又分为多个区域,由几个街区内的400至800套公寓中的1,500名居民组成。 根据建屋局制定的指导方针,在多个层面提供便利设施。[7]
在提供零售方面,最低水平的提供包括位于住宅区底层的场所,其次是邻里中心,它们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和市场。 镇中心占据了最高水平的零售供应,包括公共交通设施,如巴士转换站和大型商店,如超市和百货公司。同样,新市镇的公园包括为整个城镇服务的城镇公园和为个别社区服务的邻里公园。[8]
新市镇列表
名字(英语、马来语) | 中文 | 汉语拼音 | 泰米尔语 | 总面积 (km2) | 建设面积 (km2) | 住宅单元 | 最终预计 | 人口 |
---|---|---|---|---|---|---|---|---|
Ang Mo Kio | 宏茂桥 | Hóngmàoqiáo | ஆங் மோ கியோ | 6.38 | 2.83 | 50,726 | 58,000 | 138,200 |
Bedok | 勿洛 | Wùluò | பிடோ | 9.37 | 4.18 | 62,816 | 79,000 | 187,900 |
Bishan | 碧山 | Bìshān | பீஷான் | 6.90 | 1.72 | 20,072 | 34,000 | 61,100 |
Bukit Batok | 武吉巴督 | Wǔjíbādū | புக்கிட் பாத்தோக் | 7.85 | 2.91 | 44,285 | 54,000 | 121,400 |
Bukit Merah | 红山 | Hóngshān | புக்கிட் மேரா | 8.58 | 3.12 | 54,227 | 68,000 | 141,400 |
Bukit Panjang | 武吉班让 | Wǔjíbānràng | புக்கிட் பாஞ்சாங் | 4.89 | 2.19 | 35,325 | 44,000 | 118,900 |
Choa Chu Kang | 蔡厝港 | Càicuògǎng | சுவா சூ காங் | 5.83 | 3.07 | 48,900 | 62,000 | 167,200 |
Clementi | 金文泰 | Jīnwéntài | கிளிமெண்டி | 4.12 | 2.03 | 26,730 | 39,000 | 69,500 |
Geylang | 芽笼 | Yálóng | கேலாங் | 6.78 | 2.14 | 30,892 | 50,000 | 86,000 |
Hougang | 后港 | Hòugǎng | ஹவ்காங் | 13.09 | 3.67 | 57,272 | 72,000 | 179,700 |
Jurong East | 裕廊东 | Yùlángdōng | ஜூரோங் | 3.84 | 1.65 | 24,122 | 31,000 | 75,400 |
Jurong West | 裕廊西 | Yùlángxī | ஜூரோங் | 9.87 | 4.80 | 75,208 | 94,000 | 253,800 |
Kallang/Whampoa | 加冷/黄浦 | Jiālĕng/Huángpǔ | காலாங் | 7.99 | 2.10 | 39,931 | 57,000 | 105,200 |
Pasir Ris | 巴西立 | Bāxīlì | பாசிர் ரிஸ் | 6.01 | 3.18 | 29,654 | 44,000 | 106,600 |
Punggol | 榜鹅 | Bǎng'é | பொங்கோல் | 9.57 | 3.74 | 50,663 | 96,000 | 146,900 |
Queenstown | 女皇镇 | Nǚhuángzhèn | குவீன்ஸ்டவுன் | 6.94 | 2.10 | 33,164 | 60,000 | 81,200 |
Sembawang | 三巴旺 | Sānbāwàng | செம்பவாங் | 7.08 | 3.31 | 30,020 | 65,000 | 81,500 |
Sengkang | 盛港 | Shènggǎng | செங்காங | 10.55 | 3.97 | 69,196 | 96,000 | 217,700 |
Serangoon | 实龙岗 | Shílónggāng | சிராங்கூன் | 7.37 | 1.63 | 21,632 | 30,000 | 66,800 |
Tampines | 淡滨尼 | Dànbīnní | தெம்பினிஸ் | 12.00 | 5.49 | 72,683 | 110,000 | 232,700 |
Tengah | 登加 | Dēngjiā | தெங்கா | 7.0 | – | – | – | 10 |
Toa Payoh | 大巴窑 | Dàbāyáo | தோ பாயோ | 5.56 | 2.48 | 39,737 | 61,000 | 103,800 |
Woodlands | 兀兰 | Wùlán | ஊட்லண்ட்ஸ் | 11.98 | 4.80 | 69,900 | 102,000 | 243,300 |
Yishun | 义顺 | Yìshùn | யீஷூன் | 7.78 | 3.98 | 65,158 | 84,000 | 198,500 |
参考来源
- ^ 詹森 1967,p.123–124
- ^ Hee & Ooi 2003, p.91
- ^ Ooi 1992, p. 174
- ^ Hee & Ooi 2003, p.94
- ^ Ooi 1992, p. 175–176
- ^ Choo, Cynthia. 所有24個組屋城鎮都將獲得獨特的設計指南,第一個為兀蘭發布. Today (Singapore). 2018年9月4日 [2021年9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0月17日).
- ^ Yuen, Belinda. Reinventing Highrise Housing in Singapore. Cityscapes. 2009, 11 (1): 8–9 [16 September 2021]. JSTOR 208686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6).
- ^ Yuen, Belinda. 打造花園城市:新加坡的經驗. Urban Studies. 1996, 33 (6): 964 [2021年9月16日]. JSTOR 43100334. S2CID 154388349. doi:10.1080/004209896500116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