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殊师利般若波罗蜜经》(Saptaśatikā-prajñāpāramitā,七百颂般若),简称《文殊般若经》,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有梵本以及藏译本存世[1]

传译

《文殊般若经》前后三译:

  • 《文殊师利般若波罗蜜经》,二卷,又题作《文殊师利说般若波罗蜜经》、《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法经录、历代三宝纪、彦琮录、开元录载为扶南沙门曼陀罗仙(梁言弱声)于南梁天监年译出(据三宝纪,曼陀罗不善梁言,是和僧伽婆罗共译)。内文无十重光有一行三昧,称“文殊师利童真菩萨”,编入《大宝积经·文殊说般若会》。
  •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开元录“拾遗编入”,载为僧伽婆罗译。内文有十重光无一行三昧,称“文殊师利法王子”,与前经互有广略。诸藏文字颇有差异,从现有文本分析,一卷本《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的正确文本应为宋《思溪藏》本等版本,敦煌遗书收有《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序偈释》属于该版本,可补正《大正藏》本的讹误[2]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七《曼殊室利分》,二卷。大唐玄奘三藏译出,内文无十重光有一行三昧(译为一相庄严三摩地),称“曼殊室利童子菩萨”。

内容

内容叙述佛陀文殊师利对答般若波罗蜜之要旨,“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作。般若波罗蜜即不思议,不思议即法界,法界即无相,无相即不思议,不思议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法界,无二无别”,并说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心无懈倦,或正修行一行三昧(ekavyūhasamādhi,一相庄严三摩地)者,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根据经文,一行三昧是“以法界相而为庄严”。欲入一行三昧,应先“听闻、请问、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知“真法界不应动摇、不可思议、不可戏论”,于“空闲离诸諠杂,结跏趺坐不思众相,为欲利乐一切有情,于一如来专心系念,审取名字、善想容仪,随所在方端身正向。相续系念此一如来,即为普观三世诸佛”,了知三世诸佛皆是“乘一真如,证大菩提,无差别故”,若能精勤修学入一行三昧者,“普能了达无量无边殑伽沙等诸佛法界无差别相”。

起信论曰:“依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六祖坛经曰:“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直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曰:“常观遍法界,唯是一味清净真如,本无差别事相,此能观智亦是一味真如。常想一切诸法,唯是一味清净真如,本无生灭,是名真如三昧,亦名一行三昧,亦名无生三昧”。

根据印顺法师的解释,“一行三昧”,是“系缘法界”,即缘一法界的无分别相而修。以念佛为方便,如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就能见三世一切佛“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一切佛都是“乘一如,成最正觉”,系缘法界而直入实相念佛。这样念佛的“一行三昧”,与般若相应,是速疾成佛的法门[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