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号
日期 | 1994年9月28日 |
---|---|
地点 | 芬兰波罗的海 |
坐标 | 59°22′9″N 21°40′0″E / 59.36917°N 21.66667°E[1] |
起因 | 恶劣天候、人为疏失 |
死亡 | 852 |
总人数 | 989[注 1] |
爱沙尼亚号
| |
历史 | |
---|---|
船名 |
|
船东 |
|
使用者 |
|
船籍港 | |
下订日 | 1979-09-11 |
建造方 | 西德帕彭堡的Meyer Werft |
船厂编号 | 590 |
铺设龙骨 | 1979-10-18 |
下水日期 | 1980-04-26 |
交船日期 | 1980-06-29 |
启用 | 1980-07-05 |
标识 | |
结局 | 1994年9月28日沉没 |
技术数据 | |
船型 | Ro Ro Passenger Cruise |
吨位 |
|
船长 |
|
型宽 | 24.21米(79英尺5英寸) |
吃水 | 5.55米(18英尺3英寸) |
甲板 | 9 |
冰级 | 1A |
动力输出 |
|
船速 | 21节(39千米每小时;24英里每小时) |
载重 |
|
爱沙尼亚号(MS Estonia)是一艘爱沙尼亚籍客轮。1994年9月28日,爱沙尼亚号在芬兰西南部波罗的海海域沉没,造成852人死亡,这是欧洲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海难事故。
船只资料
爱沙尼亚号于1980年完工,是当时较为现代化的客滚船舶。船长155.4米,宽24.2米,吃水5.6米,满载排水量15,600吨,航速20节,主机功率22,000匹。
船难
爱沙尼亚号客轮于1994年9月27日下午7时离开爱沙尼亚的塔林港,沿芬兰湾的航道向瑞典斯德哥尔摩航行,船上共有989人,其中乘客803人、船务人员186人[2]。乘客大多数是瑞典人,包括50多位北雪平市结伴出游的退休老人、斯德哥尔摩警察局的70多位雇员,还有不少旅游团。船务人员则多为爱沙尼亚籍。
据当晚的天气预报,芬兰湾附近海面有暴风雨,风速每秒可能会超过20米,但按照爱沙尼亚号的设计,当日风浪并不会对船只造成威胁。9月28日00:00左右,爱沙尼亚号驶至芬兰湾口于特岛(Utö)附近海面,当时的风速高达了每秒27米,此时轮船突然剧烈晃动,随后船舱便开始进水。
28日00:24,爱沙尼亚号发出了第一次、同时是最后一次的紧急呼救信号,00:48,爱沙尼亚号从雷达屏幕上消失,当时位置离塔林港与斯德哥尔摩各约200公里[1] 。
由爱沙尼亚、芬兰和瑞典联合专责小组1997年发表的官方调查报告,表示海难原因是船只在恶劣天气中航行速度太快,而船头舱门的锁出问题,经不起巨浪冲击而破开,导致海水从下层停泊车辆的船舱涌入,加上出事后船员反应太慢,酿成巨祸。[3]
乘客
遇难者国籍 | 死亡人数 |
---|---|
瑞典 | 501 |
爱沙尼亚 | 285 |
拉脱维亚 | 17 |
俄罗斯 | 11 |
德国 | 11 |
芬兰 | 10 |
挪威 | 6 |
丹麦 | 5 |
立陶宛 | 3 |
摩洛哥 | 2 |
英国 | 1 |
乌克兰 | 1 |
尼日利亚 | 1 |
荷兰 | 1 |
法国 | 1 |
加拿大 | 1 |
白俄罗斯 | 1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1 |
总计 | 854 |
脚注
- ^ 关于乘客的数量并没有一致的说法,因可能有人订了票但未上船,有的乘客则是临时上船,另外尚须加上免票的儿童,使得人数无法精确统计。一般认为总人数(含乘客及船员)在900~1100人之间。
参考资料
- ^ 1.0 1.1 Chapter 1 The Accident. [2014-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8).
- ^ Whittingham, The Blame Machine, p. 137
- ^ 國際評論﹕揮之不去的海難陰謀論. [202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