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延光宫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延光宫变
东汉戚宦之争的一部分
日期125年12月16日
地点
起因东汉前少帝刘懿驾崩,储君悬而未决
目标拥立济阴王刘保为帝
方法策反军队
结果政变成功
  • 济阴王刘保登基为汉顺帝
  • 阎氏外戚集团遭到肃清
  • 孙程等十九人因功封侯
冲突方

孙程宦官集团

阎氏外戚集团

  • 东汉朝廷
领导人物
中黄门孙程
济阴王谒者长兴渠
皇太后阎姬
车骑将军阎显 处决
中常侍李闰(倒戈)
人数
少数禁军
伤亡
4人当场死亡[注 1]
4人下狱处死[注 2]

延光宫变,是延光四年(125年)东汉皇帝刘懿逝世后由孙程等十九位宦官联合发动的宫廷政变。政变以济阴王刘保登基为汉顺帝、阎姬为首的外戚势力垮台告终。

背景

废太子风波

延光三年(124年),汉安帝独子、皇太子刘保生病,来到汉安帝乳母王圣家居住,刘保乳母王男、厨监邴吉与王圣等人爆发激烈争吵。王圣等人大怒,于是联合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等诬陷太子刘保的乳母王男、厨监邴吉,使两人被杀,太子数为叹息。王圣等人惧有后祸,遂与汉安帝皇后阎姬、江京、樊丰、共同构陷太子刘保。汉安帝召集大臣议论,太常桓焉太仆来历廷尉张皓等反对,汉安帝派人威胁反对废太子的大臣,最后只有来历坚决阻止汉安帝废太子。汉安帝大怒,下令罢免来历的官位,并立即废太子刘保为济阴王。来历不服,纠集11位官员和百姓上书喊冤,汉安帝不为所动。[1][2]

阎氏临朝

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病危,由于此时储君悬缺,遂征济北河间王子年十四以下、七岁以上前往洛阳[3],三月丁卯(4月30日),汉安帝在巡游途中病逝[4]阎皇后为了临朝称制,在兄长阎显支持下,迎立济北惠王刘寿幼子、北乡侯刘懿为帝,承嗣汉安帝[5](虽说两者是堂兄弟关系)。三月乙酉(5月18日),刘懿正式登基,尊阎姬为皇太后,阎显授命为车骑将军把持朝政,权倾一时。随后阎显又逼死大将军耿宝,以阎景为卫尉,阎耀为城门校尉,阎晏为执金吾,兄弟四人掌控军机政要,在朝中作威作福[6]

过程

延光四年十月丙午(125年12月5日),刘懿病重不起,给事长乐宫的中黄门孙程深知昔日太子刘保被废甚为冤屈,遂联络刘保使者长兴渠,谋划在刘懿崩后扶立刘保为帝,并取得原任太子府史王康、长乐太官丞王国支持[7]。朝廷方面,阎显听取中常侍江京建议,征召诸王子进京,从中选立下任皇帝[8]。十月辛亥(125年12月10日),刘懿病逝,皇太后阎姬秘不发丧,加紧选立新君的程序,宫门戒备森严[9]

十一月乙卯(12月14日),孙程、王康、王国成功游说中黄门黄龙彭恺孟叔李建王成张贤史泛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李刚魏猛苗光加入政变行列,在长乐宫西钟下集结,挥刀割去衣服的一角,誓言合作铲除阎氏、扶立刘保[10]。十一月丁巳(12月16日),恰逢洛阳及郡国十六处发生地震,孙程集团遂于当夜在崇德殿会合,再闯入章台门,撞见正在值班守夜的中常寺李闰、江京、刘安、陈达(此四人为阎氏旗下的宦官),就地斩杀江京、刘安、陈达,李闰在宦官界颇有威望,故不除之。孙程持刀威胁李闰支持政变,李闰从之,孙、李二人在西钟下迎立刘保为帝,刘保登上云台发号施令,文武百官皆承认其正统性。阎显、阎姬闻讯后仍力图控制局势,以爵位悬赏捉拿刘保、李闰,然而越骑校尉冯诗认为刘保已是天下归心,调头诛杀阎姬一党的中黄门樊登,尚书郭镇亦将卫尉阎景收捕入狱、即刻处死,阎氏一族彻底失去兵权[11]

结果

刘保正式登基后,陆续将阎显、阎耀、阎晏下狱处死,家属放逐比景(今越南广平省筝河口),阎太后被迁居离宫幽禁。孙程作为宫变首谋,受封浮阳侯,食邑万户;王康为华容侯,王国为郦侯,各食邑九千户;黄龙为湘南侯,食邑五千户;彭恺为西平昌侯,孟叔为中庐侯,李建为复阳侯,各食邑四千二百户;王成为广宗侯,张贤为祝阿侯,史汎为临沮侯,马国为文平侯,王道为范县侯,李元为褒信侯,杨佗为山都侯,陈予为下隽侯,赵封为析县侯,李刚为枝江侯,各食邑四千户;魏猛为夷陵侯,食邑二千户;苗光为东阿侯,食邑一千户。十九位封侯的宦官世称“十九侯”,成为顺帝一朝的显贵[12]

注释

  1. ^ 江京、刘安、陈达、樊登。
  2. ^ 阎景、阎显、阎耀、阎晏。

参考文献

  1. ^ 《后汉纪》卷17:太子尝有疾,避于野王君王圣第。太子乳母王男、厨监邴古与中常侍江京、樊丰及圣、永等争言相是非,遂诬谮男等,皆幽死狱,父母妻子徙日南。太子思恋男等,数为叹息。圣、永惧有后患,乃与京、丰共谮构太子。是时阎后宠盛,京、丰媚于阎显等,信之,遂与后共助毁太子。上召大将军、公卿议太子应废。大将军耿珍等曰:“是不宜奉适嗣。”太常桓焉、太仆来历、廷尉张皓曰:“邴古等所议谋,太子不知。经说年未十五,过恶不在身。太子少,宜选忠良师友,辅以礼义。废置重事,此诚圣思所宜详审。”上使中常侍奉诏胁诸大臣,大臣皆失色。来历独固争之,上乃免历官,削爵土。是日,太子废。于是光禄勋祋讽、中郎将闾丘弘、符节令张敬、太中大夫第五颉、中散大夫曹成、谏议大夫李泰、羽林右监孔显、治书侍御史龙调、卫尉丞乐闱、城门司马徐崇、开封人郑安世等守阙上书,诉太子之冤。
  2. ^ 《太平御览》卷92引《续汉书》:帝为太子,四岁避疾,当阿母王圣第新治,乳母王男、厨监邴吉以为犯上忌,不可御,与江京、樊丰及圣二女永等相是非。圣、永诬谮男、吉,皆物故。太子思恋男等,数为之叹息。圣、永惧有后害,遂与京、丰等共构太子,坐废为王。
  3. ^ 《后汉纪》卷17:征济北、河间王子年十四已下、七岁已上诣京师。
  4. ^ 《后汉书》卷5:三月...丁卯,幸叶,帝崩于乘舆,年三十二。
  5. ^ 《后汉纪》卷17:皇后与兄阎显谋,以所征济北王子北乡侯懿为帝嗣。
  6. ^ 《资治通鉴》卷51:阎显忌大将军耿宝位尊权重...宝于道自杀。王圣母子徙雁门。于是以阎景为卫尉,耀为城门校尉,晏为执金吾,兄弟并处权要,威福自由。
  7. ^ 《资治通鉴》卷51:冬,十月,丙午,越巂山崩。北乡侯病笃,中常侍孙程谓济阴王谒者长兴渠曰:“王以嫡统,本无失德。先帝用谗,遂至废黜。若北乡侯不起,相与共断江京、阎显,事无不成者。”渠然之。又中黄门南阳王康,先为太子府史,自太子之废;常怀叹愤。又长乐太官丞京兆王国,并附同于程。
  8. ^ 《资治通鉴》卷51:江京谓阎显曰:“北乡侯病不解,国嗣宜以时定,何不早征诸王子,简所置乎!”显以为然。
  9. ^ 《资治通鉴》卷51:辛亥,北乡侯薨。显白太后,秘不发丧,而更征诸王子,闭宫门,屯兵自守。
  10. ^ 《后汉书》卷78:十一月二日,程遂与王康等十八人,聚谋于西钟下,皆戴单衣为誓。
  11. ^ 《资治通鉴》卷51:丁巳,京师及郡国十六地震。是夜,程等共会崇德殿上,因入章台门。时江京、刘发及李闰、陈达等俱坐省门下,程与王康共就斩京、安、达。以李闰权势积为省内所服,欲引为主,因举刃胁闰曰:“今当立济阴王,无得摇动!”闰曰:“诺。”于是扶闰起,俱于西钟下迎济阴王即皇帝位,时年十一。召尚书令、仆射以下从辇幸南宫,程等留守省门,遮捍内外。帝登云台,召公卿、百僚,使虎贲、羽林士屯南、北宫诸门。阎显时在禁中,忧迫不知所为,小黄门樊登劝显以太后诏召越骑校尉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将兵屯平朔门以御程等。显诱诗入省,谓曰:“济阴王立,非皇太后意,玺绶在此。苟尽力效功,封侯可得。”太后使授之印曰:“能得济阴王者,封万户侯;得李闰者,五千户侯。”诗等皆许诺,辞以“卒被召,所将众少。”显使与登迎吏士于左掖门外,诗因格杀登,归营屯守。显弟卫尉景遽从省中还外府,收兵至盛德门。孙程传召诸尚书使收景。尚书郭镇时卧病,闻之,即率直宿羽林出南止车门,逢景从吏士拔白刃呼曰:“无干兵!”镇即下车持节诏之,景曰:“何等诏!”因斫镇,不中。镇引剑击景堕车,左右以戟叉其胸,遂禽之,送廷尉狱,即夜死。
  12. ^ 《后汉书》卷78:其封程为浮阳侯,食邑万户;康为华容侯,国为郦侯,各九千户;黄龙为湘南侯,五千户;彭恺为西平昌侯,孟叔为中庐侯,李建为复阳侯,各四千二百户;王成为广宗侯,张贤为祝阿侯,史汎为临沮侯,马国为文平侯,王道为范县侯,李元为褒信侯,杨佗为山都侯,陈予为下隽侯,赵封为析县侯,李刚为枝江侯,各四千户;魏猛为夷陵侯,二千户;苗光为东阿侯,千户。是为十九侯。加赐车、马、金、银、钱、帛,各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