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家 (小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49年开明书店版小说封面

》是由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中的第一部。《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店1933年5月出版《家》单行本。

情节简介

小说描述成都高家公馆的大家族。在其中,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权威,底下的五房中长房有父母早逝的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三个主角有不同的性格和个性。

长子长孙的觉新,受过新思想的熏陶但仍服从传统,年轻时,他曾与梅表妹相爱,但却因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瑞珏;至于梅出嫁不久后就因夫逝而成了寡妇。觉新爱自己的妻子,却又时时忘不了梅,这样矛盾的心理带给他心碎和痛苦。梅后来回到成都,在忧郁中寂寞逝世。

觉新、觉民与觉慧皆因为五四运动而接触了新文化运动学生运动。觉民与觉慧比较热衷,在传统一些毫无意义又可笑的仪式中,他们窒息;看到叔叔克定在外弄了另一个小公馆,克安嫖妓,以及长辈龌龊的勾当,他们厌恶。种种“叛徒”的行径,遭到爷爷的训斥惩罚。而觉新仍服从传统,顺着长辈的意去做自己不愿的事。

觉慧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好感,因为高老太爷想要把鸣凤给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不愿便投湖自尽,觉慧感到在这家族待不下去了,便一直找机会脱离家族。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为了逃避爷爷为他定下的亲事,觉民离家出走。觉新虽然认为弟弟们没有错,由于身为长孙以及对于礼教的不敢违抗,仍不得不站在爷爷的那一边。

办高老太爷的丧事时,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把即将临盆的瑞珏赶到郊外生产。瑞珏难产而死,觉新因习俗礼教无法见她最后一面,在悲痛之下转而支持觉慧离开这破碎的家前往上海及不可知的未来。

主题思想

《家》以作者巴金青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为基本素材,带有自传性质。巴金曾说:“要是没有我的最初十九年的生活,我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但《家》又不单纯是一部自传,而是对中国当年典型的旧父权制家庭败落史的现实主义的再现。

《家》的主题是,通过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玨,觉民与琴三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为主干,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和新的道路的追求和探索。其矛头不仅针对旧礼教,而且更集中只想作为封建统治和新的专制主义;其意义不只是单纯地主张自由恋爱,而且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制度,投入社会革命洪流之中。

巴金出生在一个封建家庭中,他在《自传》中说:“在自私伪善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的生命的痛苦的呻吟。”他希望用小说来揭示这些现实问题,号召青年与旧家庭决裂,走向社会,征服“生活的激流”。

衍生作品

吴天曹禺先后于1940年和1942年将《家》改编成话剧,其中曹禺版《家》于1943年4月8日在重庆首演[1]。1956年,陈西禾将《家》改编成电影,由孙道临饰演高觉新,1957年3月首映。2002年,成都市川剧院将《家》改编为以觉慧和鸣凤为主线的川剧《激流之家》[2]

外部链接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北晚新视觉. 2020-09-18 [202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2. ^ 川剧《激流之家》拉开“巴金文学周”序幕. 新华网. 2003-10-23 [202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