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 (医生)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1年10月3日) |
大夫(注音一式,ㄉㄞˋ ㄈㄨ,汉语拼音dài fū),中国古代常将医生尊称为医官,医官是一种总称,自宋代以来,医官中最高一级的官职是大夫,依下类推为郎(又称郎中)及医效等。
历史
大夫在古代是一种较高的官职,春秋时大夫有上中下之分,到了秦汉,又有谏议大夫,唐代有御史大夫。但医官的职位还没有达到大夫一级。自宋代设大夫级别的医官后,民间就把医生称为大夫,在中国北方尤为通行。特别是正规部门的医生,如太医院的人,则一律称“大夫”。
宋代医散官
原十四阶,高宗绍兴年间续增八阶
从六品 | 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 |
---|---|
正七品 | 成全大夫、保和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医 |
从七品 | 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翰林医痊 |
正八品 | 和安郎、成和郎、保安郎、成安郎、成全郎、保和郎、翰林医官 |
从八品 | 翰林医愈、翰林医证、翰林医诊、翰林医候 |
正九品 | |
从九品 | 翰林医学 |
大夫和郎中
大夫和郎中都可以作为医生的别称。但两者仍有一些区别。
一般设馆医病的医生称大夫;至于草药店或上街高喊,或走街串巷医治的医生称为郎中;现在的郎中一般指的是不具合格医生资格的密医。在地方习俗上,北方人称大夫的多,南方人称郎中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