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 (醫生)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1年10月3日) |
大夫(注音一式,ㄉㄞˋ ㄈㄨ,漢語拼音dài fū),中國古代常將醫生尊稱為醫官,醫官是一種總稱,自宋代以來,醫官中最高一級的官職是大夫,依下類推為郎(又稱郎中)及醫效等。
歷史
大夫在古代是一種較高的官職,春秋時大夫有上中下之分,到了秦漢,又有諫議大夫,唐代有御史大夫。但醫官的職位還沒有達到大夫一級。自宋代設大夫級別的醫官後,民間就把醫生稱為大夫,在中國北方尤為通行。特別是正規部門的醫生,如太醫院的人,則一律稱「大夫」。
宋代醫散官
原十四階,高宗紹興年間續增八階
從六品 | 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 |
---|---|
正七品 | 成全大夫、保和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醫 |
從七品 | 判太醫局令、翰林醫效、翰林醫痊 |
正八品 | 和安郎、成和郎、保安郎、成安郎、成全郎、保和郎、翰林醫官 |
從八品 | 翰林醫愈、翰林醫證、翰林醫診、翰林醫候 |
正九品 | |
從九品 | 翰林醫學 |
大夫和郎中
大夫和郎中都可以作為醫生的別稱。但兩者仍有一些區別。
一般設館醫病的醫生稱大夫;至於草藥店或上街高喊,或走街串巷醫治的醫生稱為郎中;現在的郎中一般指的是不具合格醫生資格的密醫。在地方習俗上,北方人稱大夫的多,南方人稱郎中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