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辩论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22年4月12日) |
厨房辩论(英语:Kitchen Debate;俄语:Кухонные дебаты),指1959年7月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展览会开幕式上,46岁的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65岁的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兼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尼基塔·赫鲁晓夫之间的即兴交流。展馆内布置了美国人心目中国民拥有的一切,其中有大量现代的、自动化的休闲娱乐设备,以显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国规模巨大的经济繁荣。辩论发生在一座美式郊区样板房的厨房。这次辩论正值冷战规模扩大的时期(以苏联在1957年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波尼克1号为开端,直至1960年的U-2事件为止)。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尼克松赢得了这场辩论,他在本国的信誉也因此大大增加。
美国人认为,这场辩论之所以被称作“厨房辩论”不仅仅是因为这次辩论发生在厨房,更是因为尼克松巧妙地把辩论的焦点转移到了诸如洗衣机之类的家用电器上,而不是武器之类,宣传了美国的和平信念,更凸显了苏联在日常科技方面的劣势。
赫鲁晓夫声称苏联人只在意物品是否实用,对奢侈豪华的东西不感兴趣。[来源请求]尼克松则反驳资本主义下美国人都有得选择如何生活、买或不买的自由。赫鲁晓夫也表示,在苏联人人都可以分到国家免费提供的房子,而美国的穷人却只能睡大街。最后,两人都同意美苏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和开放。
历史
1959年,美苏同意在彼此的国家举办展览,作为文化交流,以增进了解。这是1958年《美国苏联文化协定》的结果。苏联在纽约的展览于1959年6月开幕,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将参加在次月开幕的莫斯科美国展览。尼克松带了赫鲁晓夫参观展览。450多家美国公司提供了多种展示品和消费品。展览的关注点是测地圆顶,该圆顶在30,000平方英尺的设施中进行了科学和技术实验。 苏联在莫斯科展览会结束时购买了圆顶[1] 。
威廉·萨菲尔是参展商的新闻代理人,他说“厨房辩论”是在展览的多个地点进行,但主要是在郊区样板房的厨房中进行,该房屋被分成两半以便于观看[2]。这是赫鲁晓夫与尼克松在1959年展览期间举行的四次会议之一。副总统尼克松由美国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六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前校长米尔顿·S·艾森豪陪同[3]。
赫鲁晓夫对尼克松在克里姆林宫的第一次会议表示惊讶,当时他抗议美国国会通过的《被奴役国家决议》,该决议谴责苏联控制东欧卫星国,并呼吁美国帮助被东欧的奴役人民。在抗议美国国会的行动后,他解雇了美国的新技术代表,并宣布苏联将在几年内拥有所有相同的东西,并在是时候与美国说再见之际超过美国[4] 。
赫鲁晓夫批评了各式美国器具。他讽刺道:“难道您没有一台将食物放入口内并推下去的机器吗?”这是对卓别林1936年的电影《摩登时代》的参考[5]。尼克松回应,至少科技竞争比军事竞争重要。双方都同意,美国和苏联应该寻求协议[4]。
第二次访问发生在美国展览馆内的一家电视演播室。最后,赫鲁晓夫说,他在辩论中所说的一切都应翻译成英文并在美国播出。尼克松回答说:“肯定会的,我所说的一切都将翻译成俄语,并在整个苏联播放。这是一个公平的交易。”赫鲁晓夫非常支持这一提议[4]。
赫鲁晓夫说:“这是美国的能力,她存在了多长时间?300年了?独立了150年,这就是她的水平。我们还没有到42年,再过7年,我们将到达美国的水平。”[6]
第三次访问是在一间样板房的厨房里进行的,该厨房配有洗碗机,冰箱和煮食炉。它代表了一位普通美国人的14,000美元的房屋[1]。
赌注
在辩论中,两人以各自的后代做赌注,赫鲁晓夫声称尼克松的孙辈将在共产主义下生活,尼克松则声称赫鲁晓夫的孙辈将生活在自由之中。在1992年的一次采访中,尼克松评论说,在辩论时,他确信赫鲁晓夫的说法是错误的,但尼克松不确定他自己的说法是否正确。尼克松说,事实证明他确实是对的,因为赫鲁晓夫的孙子孙辈现在生活在自由之中[7],这指的是前一年移居美国,定居在罗德岛州北部的普罗维登斯郡[8],并于1999年归化美国籍的赫鲁晓夫之子谢尔盖·赫鲁晓夫[9]。
尼克松在说起1.4万美元的样板房时说“大部分美国人花1万到1.5万美元就能买到一座类似的房子。……任何一个钢铁工人都能买到这样的房子。他们时薪3美元,可以通过在25到30年内,每月还款100美元的方式买房[10]。
电视广播和美国的反应
美国三大电视网于7月25日播放了《厨房辩论》。由于尼克松和赫鲁晓夫已同意在美国和苏联同时播放辩论,苏联随后抗议,因为苏联威胁要保留录像,直到他们被拒绝。但美国电视台认为延迟会导致新闻失去即时性[11]。辩论于7月27日在莫斯科电视台播出,尽管是在深夜,尼克松的言论只得到部分翻译[12]。
美国的反应参差不齐。《时代》杂志称赞尼克松,说“他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一个以和平成就,对生活方式有把握,对受到威胁的力量充满充满信心的人物的个性。”[13]《纽约时报》称其为“强调双方鸿沟,但对实质性问题影响不大的交流”,并将其描绘成政治噱头[14]。时报称,辩论后舆论似乎有所分歧[15]。
由于交流的非正式性质,尼克松获得了欢迎[16][17]。据威廉·萨菲尔说,他也给赫鲁晓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此行提高了尼克松作为公共政治家的知名度,提高了他第二年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机会。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 ^ 1.0 1.1 The 1959 Kitchen Debate - Russian Life.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 ^ 2.0 2.1 Opinion | The Cold War's Hot Kitchen - The New York Times.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8).
- ^ REMEMBRANCES OF THE GREAT 'KITCHEN DEBATE'.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 ^ 4.0 4.1 4.2 Nixon and Khrushchev - YouTube.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2).
- ^ 《Food in World History (Themes in World History)》,P.97,Jeffrey M. Pilcher著,罗德里奇,2008年10月9日初版,ISBN 978-041-5311-46-5
- ^ The Kitchen Debate - transcript - CIA (PDF).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3).
- ^ Richard Nixon on "Inside Washington" - YouTube.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 ^ hKhrushchev's Son Becomes U.S. Citiz - Washingtonpost.com.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 ^ 99-002 (Sergei Khrushchev) - Brown University.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0).
- ^ Nixon vs. Khrushchev in kitchen debate, July 24, 1959. 政客. 2009-07-24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 ^ Debate Goes on TV Over Soviet Protest; Khrushchev-Nixon Debate Aired On TV Here Over Soviet Protest.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7).
- ^ SOVIET TV SHOWS TAPE OF DEBATE; Khrushchev-Nixon Dispute Friday Seen Belatedly -- Translation Is Sketchy.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 ^ FOREIGN RELATIONS: Better to See Once - TIME.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7).
- ^ THE NEWS OF THE WEEK IN REVIEW; Harsh Words.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7).
- ^ MOSCOW DEBATE STIRS U. S. PUBLIC; Reaction of Men in Street to Khrushchev-Nixon Exchange Is Divided.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7).
- ^ The Vice President, Secretary of State, and Foreign Policy - jstor.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7).
- ^ Toward a Psychohistorical Inquiry: The "Real" Richard Nixon - jstor.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7).